书接上文。

这位职场朋友的定位,很有趣。
他自己一开始比较单纯,就是转到新的部门,还是干原来专业的那一块。
至于为什么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他并没有多想。基本上,他还是那种干活的思路。以为就是自己工作能力得到了高层的认可,新部门也缺人,于是自己就有了这个机会。其余的,并没有多想。
但实际上,他被动地进去了一个局面。
倒不是说被算计,只是进入了一个他以为自己明白,其实没有做好准备的环境。
高层把他调到新的部门,其实是放进一根钉子。
对于这个部门的表现,公司不是很满意。几个重要的板块,都形成了自己的小势力。跟供应商的关系太好,好得过了头。几家大的供应商,提供的原物料品质上是能达标,但是价格上一直降不下来。行业景气的时候,也就罢了,还能吃得下。现在大家日子都不怎么好过了。就那句话,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那么到了这个时候,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是不是能够配合一下?
回答是不能。需求刚刚发出去,就纷纷叫苦连天。有一两家看似做出了让步,但也就是糊弄了事,并没有实质内容。只是为了让对接的同事交个差而已。
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现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很难说能撑多久。
但想要打破这个局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里面的关系比较复杂,有些东西根深蒂固。需要一位经验丰富能干活的人,才能摸清楚里面的弯弯绕绕。但同时,最好不那么明显是谁的人。这位朋友,看上去挺合适,就把他塞进来了。
本质上,他一过来,就是带着针对性的敌意而来。无怪乎,不管是直属上司,还是其他同事,都没给他好脸色了。即使偶尔有一两位相对友善的新同事,也只是告诉他办公的基本事项。其它的,问了,也说不知。倒不是人家故意推脱。一来他们本身相对边缘化,很多事情并不了解;二来职场环境如此,谁也不敢多嘴。
而这些,也是他被晾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咂摸出来的。之前对此,一无所知。他唯一能抓住的,就是调自己过来的高层。但也都是电话和电邮联系,很少面对面聊。只是告诉他,新的部门挑战比较大,要积极主动……
他觉得自己已经够积极主动了。但对面接招的,都是一团团软棉花。一拳打进去,没有反应,毫无声息。
看起来,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退,要么进。
退,就是退到原来的项目。现在还不算太晚,不知是否还有回去的机会。假使能够退回去,这次也是一段失败的职场经历。
进,就是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厚脸皮。跟直属上司好好聊聊。再怎么忙,也不可能连续几个月不见人。不管怎样,堵住他,找机会了解他的想法,看看能否找到一致的利益。只要有一点突破,就可以加把力。
总之,怎么都很难。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