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友们都希望自己的病情可以稳定住,肾功能可以慢点发展,最好有生之年不会发展到尿毒症阶段。
而要避免尿毒症的发生,要尽可能地延缓肾功能的损伤,保护好剩余肾细胞,来拉长剩余肾功能的使用“寿命”。
保护好肾功能既要明确如何保护肾细胞,同时又要明确哪些因素是导致病情进展的坏的要素。很多时候我们尽力地保全肾脏,维护肾功能,但有时候也因一些疏忽导致病情恶化进展。
哪些情况会导致病情持续进展,不易阻止尿毒症的到来?以下这些情况都比较危险,你可能都没认识到!
一、糖尿病肾病肌酐已经升高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是以早期肾小球损伤为主,由于长期血糖异常引起全身血流异常,流速缓慢引起肾脏局部肾细胞缺血缺氧的情况,导致肾脏由超滤过在到损伤再到硬化发展。所以初期是以微量白蛋白为主要症状。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时就进入到糖尿病肾病三期的情况,此时肌酐不一定升高。
所以说糖尿病肾病与其它类型肾病不一样的是,以尿蛋白流失情况来判断肾功能分期,而等到肌酐升高时基本进入到肾功能办不全中后期甚至肾衰阶段。
也就是说其他类型肾病肌酐100多刚是初期,而糖尿病肾病已经进入到了中期发展阶段,比较危险的阶段。
肌酐升高后,要及时扭转肾功能的局面,首先要稳定住血糖、血压水平减轻对剩余肾细胞的影响,其次是纠正受损肾细胞的缺血缺氧的影响,减缓肾功能硬化发展速度,最后要及时清理血液内的毒素,控制肌酐、尿酸等指标,以免诱发严重并发症,同时预防电解质、酸碱失衡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膜性肾病具有一定的自发缓解性,说的是初期刚发病阶段,而如果已经进入到2、3期基本上没有办法完全缓解,虽然也会有所好转,但仍需要用药控制,加强免疫抑制治疗。
而肾友们往往都会弄错这一点,初期出现尿蛋白、水肿等情况是没有积极的用药控制,而等到中期才开始用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调理,此时病情已经严重服药作用也会打折扣。
所以尿蛋白流失后用药要及时且全面,包括激素搭配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目前利妥昔单抗是常用的一类。同时还可以配合降压以包括沙坦或普利类及起到辅助降压降蛋白护肾的作用。
此外膜性肾病患者反复反复主要是自身免疫差,可以增加中医药的调理。
多囊肾与其他类型肾病不同在于存在明确的病灶——囊肿。囊肿的大小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点,相对来说囊肿是比较好消除的,可以通过中医药调理血液循环同时抑制炎症,逐渐吸收囊内液。
而多囊肾真正的问题是肾功能损伤后肌酐升高血液内毒素的蓄积,发生尿毒症的风险瞬间增高。所以囊肿不大也要监测肾功能的情况,而不要盯着囊肿的问题,保护好肾功能更关键。
以肾脏内免疫炎症反应,肾小球损伤为主的肾炎类型,影响肾功能发展的主要是尿蛋白的水平。尿蛋白流失多不仅反应出了肾脏内炎症反应剧烈,另一方面反映出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后,硬化发展比较严重的问题。
虽然肾小球损伤后不一定伴有整体肾功能的下降,但受损得多了就成了问题。
尿蛋白持续降不下去(高于1克)不达标是非常危险的,看似可能没有大量蛋白尿(超过3.5克)严重,也不会引起水肿、低蛋白血症的情况,但持续的流失同样会慢慢损伤肾功能,等到重视时已经就比较严重了。
所以肾友们不要觉得尿蛋白降下来就安全了,应该以达标为准,多数肾炎类型尿蛋白都至少控制在0.5克以内,1克是底线。
部分患者说不是不想降,是实在降不下来啊?此时要从根本上找原因,到底是炎症反应没有得到有效抑制还是免疫力低,导致反复。而不能放任不管,以免留下更大的隐患。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用户16xxx3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