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甲流坚持中医“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流行期间时节应避免尽量减少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在量力而行的情况下采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以健身强体。
2、饮食有节。 饮食营养、规律,多食用新鲜果蔬及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3、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气候的变化,作息规律,“不妄作劳”。
4、精神内守。心神安宁,畅达情志,避免应激反应、焦虑恐惧、 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中药合欢花、萱草、薰衣草、茉莉花等舒情忘忧、调情助眠等芳香怡人中药沐浴、熏洗或炮制茶饮,让“真气从之”“病安从来”。
5、穴位按摩 。 按压风池、风府、大椎、足三里等穴位,能起到疏通经络,抵御外邪,预防流感的作用。
从中医角度看,治咳喘、痰饮、消化道症状,有大量方剂、药材组合,既有现成的经方,也有自拟的时方,还有加减化裁而成的验方。
中医没有“甲流”病名,各种呼吸道病症,多辨证为风邪,从表里、虚实、寒热等入手辨证、分析,找准主证,关注兼证,整体调理。甲流在中医看来,是风邪入侵,夹杂湿、热、燥等因素致阴阳失衡,入里化热,热盛里结,伤正损阳。
那么,应对甲流用中医药,与西药相比,有哪些优点?可以从4个方面分析。
第一条:从时效性看,中药更长一些。
用现代化学药,尤其实施抗病毒治疗,很多指南推荐是“48小时以内”效果较好,用得越早越好,超过48小时,症状持续时间长,并发症风险高。
大部分国人在与疾病打交道上,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容忍度,要么认为是小病,要么扛不住了才就医,比如感染甲流后,早就超过48小时才用药的比比皆是,抗病毒效果是打折扣的。
中药的使用是建立在辨证基础上的,有风寒、风热感冒的区别,即使拖得比较久,症状较重了,因人因病用药,也能较快见效。
第二条:从普适性看,中药更广一些。
现代化学药有一定的用药限制,如玛巴洛沙韦不适用于5岁以下幼童,不管有没有效果,只能用一次,等等。在抗病毒上,奥司他韦是可防可治,玛巴洛沙韦偏重于治。在退烧、抗过敏等药物选用上,也有一些老人、儿童慎用禁用的情形。
中药使用重点考虑在顾护胃气基础上扶正祛邪,尤其重视阳明胃经,防止伤肾气,绝大部分人群都可用中药调理。
第三条:从经济性看,中药更便宜一些。
这是与西药对比后的直观结论,甲流药物用药方案:不差钱可直接考虑玛巴洛沙韦,其次是奥司他韦,成年人“丐版”用药考虑对乙酰氨基酚片,老人小孩病号可考虑注射雾化等配合治疗,不管哪一种,“检查+治疗费用”轻松突破数百元。
近日由于病患增多,不少药店的甲流抗病毒药物、退热消炎药等均出现涨价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患者用药多花一笔钱。
第四条:从系统性看,中药更全面一些。
选用现代药物见效是比较快的,血药浓度达峰后,症状大大缓解。但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可能病情反复,特别是发烧、炎症的反复让人很难受。
无论是抗病毒药,还是止咳药、抗生素等,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这是西药的特点和痛点,目前没办法克服。
中药关键是中医辨证,厉害的中医已经不多见了,通过整体调理,按阶段用药,主证兼证考虑周全,通常系统性更好,而且没有耐药困扰。
在时效性、普适性、经济性、系统性4个指标上,中医药都有一定的优势,治疗能当大任,能“挑大梁”。但实际运用中,中药使用远远不及西药,要么是受质疑,要么是良医难觅,要么是习惯使然,要么冠以“安慰剂”名头,等等,令人唏嘘。
中医如何治疗甲流?甲流属于中医“时行感冒”“疫病”等范畴,在治疗上,中医采用辨证施治、分证治疗的方法,针对不同的人群对证治疗。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证型:
1.风热犯肺证症状:发热或未发热,咽喉不适,轻咳,少痰,无汗,多见于发病初期。
治疗:疏风清热解表,以银翘散加减。
2.风寒袭表证
症状:恶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清涕,或纳差、腹痛、腹泻,舌淡红,苔薄而润,脉浮紧。
治疗:祛风散寒解表—疏风解表方加味。
3.表寒里热证
症状:恶寒,高热,头痛,肢体乏力、酸痛,咽痛,鼻塞,流涕,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数等。
治疗:解表清里,表里双解。方剂:大青龙汤加减。
4.热毒蕴肺证
症状:发热、咳嗽频剧、痰黄粘稠、或夹血丝、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清肺解毒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