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大港、汉沽合并为滨海新区,三合一的调整规模为何难以复制

鹄书说历史 2024-04-09 15:02:51

在提出天津市滨海新区概念十五年之后的2009年,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合并组建为天津市滨海新区;全国因此迎来第二个以新区命名县级以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也标志着滨海新区完成了由概念到开发区再到正式行政区的转变过程。

虽然是新设的市辖区,但是滨海新区这个名字也有一定的历史底蕴,最早可始于清朝乾隆时期宁河县令关廷牧《戊戌夏望雨行》:“梁城滨海地斥卤,石田荦确胥碱土”的诗句,梁城滨海就是指汉沽和海河以北的塘沽一带。

由于是三个区合并的缘故,滨海新区有着比较庞大的体量: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2020年户籍人口149.7万、常住人口人口206.73万,其规模已经超过了全国很多的市辖区。

与近年来全国绝大多数是两个县级行政区合并的情况相比,滨海新区三合一的力度恐怕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没有能与之媲美的县级区划合并了;那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1949年宁河县的塘沽地片与海河南岸天津县大沽地片合并为塘大区(另说是塘大市改为塘大区),这就是塘沽区的雏形;同年3月以“宁河县第五区的寨上镇、汉沽乡、营城乡,第二区之小神堂村及丰南县大神堂村”为基础设立了汉沽特别区,8月又将之改为汉沽镇。

1952年塘大区改名为塘沽区,因驻地塘沽得名,塘沽原名塘儿沽,以塘儿沽引河得名;相传有一年发大水,海河上游漂来一口大钟在此搁浅,风水相搏而不时发出“堂-咕”之声,后来其谐音塘二沽或塘儿沽便成为地名。

1954年汉沽镇划入河北省天津专区,1958年改设为天津市汉沽区,以驻地汉沽得名;又在1960年划入河北省唐山专区并改汉沽市(含宁河县),1961年汉沽与宁河分治,同时从唐山专区划入天津市而恢复了汉沽区的身份。

1963年以“黄骅县太平村、大苏庄、沙井子地区和静海县徐庄子、小王庄、赵连庄等地”为辖区设置天津市北大港区,驻地原赵连庄乡的洋闸在今滨海新区中塘镇境内;因区内有北大港而得名,据《天津大辞典》记载:1954年沧州地区决定移民开荒,定以捷地减河为界,以北的太平村、沙井子、上古林一带被称为北大港;由此可知北大港之名是因位于捷地减河以北而得名。这可视为大港区的前身,1970年北大港区并入天津市南郊区(今津南区),到1979年11月恢复建制时将名字从北大港区简化为大港区。

合并之前汉沽区面积427.49平方千米、人口21.7万,下辖3个街道、4个镇:汉沽街道、寨上街道、河西街道,茶淀镇、大田镇、营城镇、杨家泊镇;大港区面积1113.83平方千米,人口34.6万,下辖5个街道、3个镇:胜利街道、迎宾街道、海滨街道、古林街道、港西街道,中塘镇、小王庄镇、太平村镇;塘沽区面积688平方千米,人口47.7万。

经过数次调整,如今滨海新区下辖14个街道、5个镇:杭州道街道、新河街道、大沽街道、新北街道、北塘街道、胡家园街道、泰达街道、塘沽街道、汉沽街道、寨上街道、茶淀街道、古林街道、海滨街道、大港街道,新城镇、杨家泊镇、太平镇、小王庄镇、中塘镇。

2013年9月以于家堡街道、新港街道所辖区域及新村街道海河以北为辖区设立塘沽街道,将迎宾街道与胜利街道合并为大港街道,再加上汉沽区原有的汉沽街道,也是三区合并之后为保留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区的名字而做出的努力,较好的传承了历史地名的文化。

这里有大沽口炮台遗址、天津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天津港博览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海神庙船坞)、塘沽海河外滩公园、宫港森林公园等景点;其中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展示极地海洋生物品种最全的极地海洋动物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0
鹄书说历史

鹄书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