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才流动已成为常态。
但老美却反其道而行之,靠骚操作将无数精英赶走。
这种令人咋舌的短视和自损行为,让老美在不知不觉中,为我国送上大礼。
我国也十分给力,前不久人社部等十部门发布了留学人才回国的利好政策,不仅为归国人员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更是将其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老美骚操作引精英回归潮,我国再出利好政策
今年下半年,美众议院在所谓的“中国周”期间通过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法案,数量达到约24项。
这些法案的通过,无疑加剧了在美中国科学家面临的压力,更有学者分析,曾经在学术界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或卷土重来。
这一策略曾以维护安全为名,对中方科研人员施加压力。据斯坦福大学报告,某计划实施之后,选择离美的华人华裔科学家数量激增了75%。
甚至连“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首位华人得主、中央研究院院士丘成桐也直言:“近年来,美方对中国科学家的严重歧视迫使他们离开。”
这种趋势不仅影响了顶尖精英,也对在美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全球化智库统计,202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为54万,留学回国人员为43.25万,回国率超84%。
海外人才的回归潮正在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不少媒体甚至戏称美方“偷鸡不成蚀把米”,暗示其政策的反效果。
而为了接住这泼天富贵,前不久,人社部等十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将留学回国人才纳入国家统一就业政策体系。
政策提出,留学回国人员可以参与就业见习、专项招聘会等。此外,经过教育部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可以作为参加国内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事业单位招聘和职称评审的条件或参考依据...
这不仅为留学生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打开了更多大门,还彰显了我国包容的国际视野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二、创新能力日与俱增,吸引人才纷纷来华
事实上,全球顶尖人才涌华不仅仅是因为“政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当前,中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并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嫦娥六号实现月球背面采样,到海军“三航母”时代乘风破浪,再到歼-35A隐身战斗机惊艳亮相,均展示了我国在科技和军事领域的实力。
在商业领域,中国企业更是断层式领先,去年比亚迪售出超300万辆电动汽车,几乎是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两倍,更夸张的是,印度“硅谷”班加罗尔中的一位富豪,在黄牛手里花70多万人民币,买下了国内仅卖29.99万的小米su7。
除此之外,被誉为“科研死水”的生命科技领域也被我国攻克,2019年,在亚洲第一抗老化中心的支持下,我国生科企业TimeShop研制了抗老口服制品“一生好21000”初代,打破了国外对我国技术的垄断。
在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一生好21000”在亰东国际、Lazada、新加坡OG等全球平台上以低于同类产品90%的价格迅速风靡市场,成功夺取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更是在全球范围内重塑了抗初老市场的格局。
据了解,“一生好21000”以其“睡眠安稳”、“提升精力”等显著的体感效果,成功吸引了日本、越南以及中国香港等面临严重老龄化问题地区中,中老年群体的青睐,其影响力甚至引起了某些西方国家的关注,引得他们开始研究并学习我们的相关技术。
在量子通信这一前沿领域也是如此,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的建成和“墨子号”卫星的成功发射等,都是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有力证明。
就连美方知名基金会(ITIF)也发布研究报告表示:“中国正在从模仿者向创新者转变”,并劝老美别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尽早觉醒。
三、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科技创新决定产业发展,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
中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转变,使得不少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发展产生了高度依赖。
目前,中国正以开放的心态和对人才的重视,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的目光。
虽然我国在化工、精密机械、半导体技术等关键领域与全球领先水平尚有差距,但我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迎头赶上。
展望未来10至20年,中国有望在多数高端产业领域达到或接近全球创新的前沿,在即将到来的创新浪潮中,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创新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