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香港知名演员李子雄儿子罹患抽动症的新闻刷屏网络,社会对这一儿童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关注度再次提升。作为一名从事儿科中医工作40余年的医师,我想借此机会与各位家长分享一些关于抽动症的中医认识和家庭调护经验。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运动性抽动(如眨眼、耸肩、摇头)或发声性抽动(如清嗓、尖叫)。
中医认为,抽动症多与肝风内动、脾虚痰扰或心神失养相关,情绪压力、家庭环境、饮食失调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症状。
现代医学尚无特效药,但通过行为干预、心理疏导、中医调理及家庭环境优化,多数孩子的症状可显著缓解,甚至痊愈。

就比如我去年上半年接诊的那个孩子,10岁,抽动症病史5年,表现为频繁眨眼、甩手动作,紧张时加重,伴注意力不集中、纳差,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曾多次服用西药控制症状,但停药后易反复
经辨证,发现他属于肝风夹痰证。
治疗需疏肝熄风、健脾化痰,同时配合家庭环境调整。
【药方】柴胡、白芍、枳壳、陈皮、半夏、茯苓、钩藤、天麻、远志、石菖蒲。

在用药的同时,我让家长在肝俞、脾俞、膻中穴贴敷化痰安神膏,同时配合小儿推拿清肝经、补脾经、揉板门、按揉百会,每周3次。
此外,我还给家长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日常家庭护理计划。
最终,孩子在综合调养1个月后,抽动症仅在疲劳时出现,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至今,不仅未复发,体质还明显增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进步。

抽动症家长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需要具备以下几种“角色特质”:
情绪稳定器:
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或过度施压,家庭和谐是孩子最好的“药引”。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科学观察者:
记录抽动诱因(如考试压力、电子产品过度使用),与医生共同调整干预方案。
生活调理师:
睡眠优先:保证21:00前入睡,肝经当令时充分休息可平息肝风。
运动疏导:每日30分钟户外活动(如跳绳、跑步),释放肝郁之气。
家庭和谐:父母情绪稳定是孩子最好的“药引”,避免争吵或过度施压。
抽动症虽无特效药,但通过中医辨证调理、家庭环境优化及行为干预,多数孩子症状可显著缓解。家长若能做到“不焦虑、懂辨证、会调理”,孩子的康复进程将大大加速。
李子雄曾在采访中提到,其子通过饮食调整+手法按摩干预,1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2年内未再发作。这一成功案例印证了中医“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