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腐败不除,正气不扬,中石油就永无宁日,没有未来。”
2013年,61岁的周吉平,在即将退休的年纪,担任了中石油的董事长,而他上任不久,便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这句话,便是出自他口。
那么,周吉平是谁?他是如何带领中石油走向巅峰的?
【艰苦奋斗成就石油人】
1952年,在刚刚从战乱中复苏的新中国,周吉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石油工人家庭,他的父母是中国第一批石油工业的拓荒者,他们每日奔波于钻井队,为开采资源而付出辛勤的汗水。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石油是国家建设的命脉,而石油人则被视为国之重器,他的童年,就是在父母的叮嘱和轰鸣的钻井声中度过的。
他并不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但他拥有超乎常人的毅力,他的学习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甚至连深夜都常常挑灯苦读。
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华东石油学院,后来又进入中国科学院攻读物探专业。
在校期间,他特别喜欢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工人请教问题,在钻井现场,别人为酷热和灰尘叫苦时,他却拿着测量设备,不厌其烦地记录数据。
从中国科学院毕业后,他进入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这是一家当时肩负着国家石油发展重任的核心企业。
起初,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负责基层的资料整理和现场测绘工作,许多人认为这是个不起眼的岗位,但他却做得异常认真。
他一遍遍查看数据、核实结果,甚至连旁人都感到枯燥的工作,他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为他知道,这些小事积累起来,才是推动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础。
一次次的努力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赏识,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周吉平逐步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更大的项目中。
1996年,他被任命为中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合作局的副局长,并兼任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
在此之前,中国的石油行业形势相当严峻,上世纪90年代,国内经济开始快速发展,石油的需求量激增,但国内的石油产量却逐渐跟不上需求,供不应求的现象愈发严重。
这个问题让很多人感到无力,但周吉平却认为,这正是施展拳脚的好时机,他主动请缨,提出要尝试将业务拓展到国际市场。
【国际化战略的舵手】
在1996年担任中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合作局副局长后,周吉平迅速展开了行动,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非洲的苏丹。
彼时的苏丹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国际市场对其关注度低,开发难度大,许多西方国家对合作意愿不高,但是周吉平敏锐地看到了机会。
他带领团队奔赴苏丹,与当地政府洽谈,经过无数次谈判,成功拿下了当地多个大型油气田的开发权。
事实证明,这一举措为中石油打开了非洲市场,也为国内的能源短缺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
接下来,他的团队继续向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进军,这些国家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中石油国际业务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陌生的法律环境、复杂的国际局势以及文化差异,都让项目推进充满困难,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周吉平亲自上阵,带领团队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突破。
当团队成员为语言沟通发愁时,他以流利的英语与外国官员直接对话,用真诚赢得对方信任;当项目出现设备和资金困难时,他四处奔走,为团队争取资源;当合作陷入僵局时,他以专业的分析和冷静的态度推动问题解决。
不过周吉平最令人称道的贡献之一,还是中俄天然气项目的谈判,中俄能源合作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双方始终无法达成共识。
为了推动合作,周吉平亲自飞往莫斯科,参与了多轮谈判,那些日子里,他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漫长的磋商,有时一场会议从早上开到深夜,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最终,他的努力促成了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协议签署,为中石油进一步打开俄罗斯市场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周吉平认为,国际化业务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技术,更需要人才的支撑,他引进了一大批国际化人才,并亲自指导团队,强调安全与效率。
国际化的成功,让中石油逐渐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站稳了脚跟,随着海外业务的扩张,内部管理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
【临危不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风暴让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曾一度跌破每桶40美元,对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中石油来说,这是一场灾难性的考验。
油气开发项目成本高昂,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公司营收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周吉平临危受命,负责制定企业应对危机的战略。
与许多焦头烂额的企业高管不同,周吉平在这个关头展现出了过人的冷静和决断力,他召集公司的管理团队,提出了三步应对策略。
第一,加强国内市场的布局,尽可能稳住基本盘;第二,强化与国际能源巨头的合作,共同分担风险;第三,优化企业内部结构,降低不必要的开支和损耗。
凭借着丰富的行业经验,他不仅带领中石油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还在危机中抓住机会,通过价格洽谈和资源并购,扩大了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
但是真正让他难以回避的,是企业内部的腐败问题,危机期间,公司高管层的贪腐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一些高管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油气资源开发、设备采购等环节中大肆敛财,甚至有项目负责人虚报工程成本,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3年,周吉平出任中石油董事长,这一年,他已经61岁,按常规任命来看,他的职位更像是“过渡性”角色。
他并没有选择在岗位上安稳过渡,而是决定在企业内部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风暴。
“腐败不除、正气不扬,中石油就永无宁日、没有未来。”这是周吉平担任董事长后说的第一句话,也成为他推行反腐的宣言。
石油企业的命脉不仅是油田和管道,更是企业内部的清明与正气,没有规矩,没有信任,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更无法承担起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
在他的领导下,中石油展开了一场全面的反腐行动,他亲自参与制定反腐方案,并成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与监察小组,对企业高层的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查。
与此同时,他主动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对涉嫌违纪违法的高管展开调查,这场风暴中,50多位中石油高层被带走调查。
虽然这场反腐风暴让周吉平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但他始终坚信,这是中石油必须迈出的关键一步。
2014年,他带领中石油在国际市场上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协议,这些协议不仅帮助企业摆脱了危机,也向世界证明了中石油的诚信与实力。
【不忘初心】
2015年,63岁的周吉平选择退休,这位为中国石油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的传奇人物,正式告别了自己担任多年的岗位。
离开中石油后,周吉平没有选择隐退,而是投身于另一个他热爱的事业:弘扬延安精神。
他加入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担任副会长,致力于宣传和传承这种伴随新中国成长的伟大精神。
周吉平依然关心着他曾为之奋斗一生的石油事业,他时常回到中石油,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建议。
退休后的周吉平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无论是帮助石油工人的子女完成学业,还是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他都用自己的行动延续着对社会的责任。
从石油行业到公益事业,从企业高管到延安精神的传播者,周吉平的一生都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他都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如今,虽然他已年近七十,但他仍然活跃在不同的领域,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结语】
退休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方式的开始,对他来说,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取得了多少成绩,更在于是否能够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有意义的印记。
周吉平的一生,就像一口正在喷涌的油井,无论经过多少岁月,都不会停止,他的努力和贡献早已深深镌刻在中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史上。
【参考信源】
环球网 2015-03-24 《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腐败不除 中石油永无宁日》
澎湃新闻 2015-03-23 《中石油老总周吉平:腐败不除,中石油就永无宁日没有未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2014-06-03 《周吉平:勇担“第一责任人”政治责任》
山舞
判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