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19日,博克达到了军旅生涯的巅峰,凭借过去两年的出色战绩,他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实现了自小就立下的志向。
虽然在波兰战役期间,他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居于进攻的次要方向,可他取得的战绩丝毫不逊色于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而在法国战役前,希特勒原本将主要进攻方向交给了博克指挥的B集团军群,只是后来因为调整了作战方案,他才再次担任次要方向的进攻任务。这里并不想比较博克和伦德施泰特孰强孰弱,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在希特勒心中博克是最得力的前方统帅之一。
然而巨大的战功并没有让博克盲目乐观,相反他自1940年秋天开始就对第三帝国毫无顾忌的扩张感到担忧。一个标志性的现象就是他的司令部里隐藏着反纳粹的成员,包括集团军群作战参谋特雷斯科夫中校、他的副官哈登贝格少校以及值班军官施泰诺特中尉等人。
博克知道他们从事的一些秘密活动,他的副官还试图说服博克领导他们发动兵变。博克虽然拒绝,但并没有揭发他们。他的态度和众多德军将领是一样的:如果密谋成功了,他将表示支持,但自己绝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1940年10月,博克的B集团军群就已经悄悄地撤离法国,调往东普鲁士和波兰,准备入侵苏联。在那年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被反复发作的胃溃疡所折磨,无法履行职责。
1940年12月7日,希特勒召开军事会议,对外公布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博克反对入侵苏联,他还拒绝下达所谓的“政治委员命令”,即德国在俘虏苏军政委时要立即枪毙。
他的下属曾这样评价博克:“虽然他厌恶纳粹党并排斥它正在增长的杀戮欲,但他已经被虚荣心和自大所征服。”
博克还是奉命接手了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权,在即将爆发的东线战场上,他的部队将担任最重要的任务:攻占莫斯科。为了确保达成战役目的,希特勒把一半的装甲集群交给了博克,他的集团军群下辖第4、第9集团军和第2、第3装甲集群。开战不久从巴尔干调回的第2集团军也纳入中央集团军群的战斗序列。
提供空中支援的仍然是凯塞林元帅指挥的第2航空队,该航空队麾下拥有德国空军绝大部分“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1941年6月21日夜,凯塞林拜访了博克的司令部,他发现这位老搭档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他感觉博克的“情绪非常低落”,很显然他对东线的战局并不乐观。
开战后人们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博克元帅。6月底,霍特指挥的第3装甲集群和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就已经推进了270多公里,逼近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对于这样大胆的推进速度,就连希特勒都感到吃惊,他担心德军装甲集群过于深入会陷入苏军的合围。他将自己的意见通过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转达给博克,建议他暂时放弃围攻明斯克,改为距离后方相对较近的地区组织围歼战。但博克据理力争,成功地抵制了希特勒和布劳希奇的胆怯想法。
6月29日,苏军3个集团军主力和2个集团军各一部被合围在明斯克及周边地区。7月3日,被围苏军放弃抵抗,中央集团军群在近、远两个合围圈里共俘虏苏军32万人,击毁和缴获3300多辆坦克和1800多门火炮。
中央集团军群没有在明斯克停留,博克命令两个装甲集群立即扑向下一个目标-斯摩棱斯克。这是一座位于通往莫斯科高速公路和第聂伯河航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在它的南北两侧,分别是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和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7月19日,中央集团军群完成对斯摩棱斯克的合围,至8月15日,又有超过30万苏军被俘,德军还缴获了3200多辆坦克和3100多门火炮。
三天后,古德里安单独完成了一次围歼战,俘虏苏军3.8万人。接下来,第24装甲军与第2集团军也完成了一个新的包围圈。至8月24日,歼灭苏军8.4万人。
截至8月底,中央集团军群已经累计俘虏苏军75万人,缴获和摧毁坦克超过7000辆,火炮6000多门,而自身伤亡不到10万人。他们已经向东推进了800公里,距离莫斯科只剩下300多公里,而且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并没有苏联重兵防守。
现在只要博克发起一次决定性的冲刺,他们就极有可能快速攻下莫斯科,将苏军赶到乌拉尔山。然而希特勒打乱了进攻部署,他自8月初就提出将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装甲集群以及第2集团军,分别调给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用于夺取列宁格勒和基辅。博克由此失去了5个装甲军中的4个,3个步兵军以及第2航空队的大部分作战飞机。
博克以及中央集团军群的几位将领对这项命令表达了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这会让苏军获得迫切需要的喘息机会,全力组织对首都莫斯科的防御部署。与此同时,适宜作战的夏季即将结束,苏联很快就将进入昼短夜长的秋季,然后就是令人恐怖的冬天。
博克等人没有让希特勒回心转意,他不得不在装甲部队他调的情况下,让仅剩的第4和第9集团军在位于斯摩棱斯克以东60公里处的叶利尼亚突出部转入防御,而这个突出部曾被认为是进攻莫斯科的重要前进基地。
9月初,苏军4个集团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向叶利尼亚突出部发起反击。面对苏军的持续猛攻,博克下令弃守叶利尼亚突出部。至9月底,苏军在通往莫斯科的地区重新部署了超过100万人的部队。
在二战初期,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希特勒往往会担心装甲集群推进速度过快,他会不时地提醒前线将领,不要过于突入,以免陷入敌方的包围。博克、古德里安和隆美尔都收到过类似的电报。这和日后希特勒斥责前线退却的速度太快相得益彰,不同的是前种情况他会给前线送去一封封嘉奖令,后者情况则大片收割着将军们的军职和荣誉。
有一种说法是,基辅战役结束后希特勒曾考虑让东线部队转入防御。在征求前线将领意见时,博克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当前中央集团军群所处的位置并不适合构筑冬季防线。
博克、凯塞林以及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当然忌惮苏联恐怖的冬季,但距离冬天来临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如果按照过去的推进速度,中央集团军群完全可以拿下莫斯科。他们设法让希特勒下定了决心,不顾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立即向苏军发起一次突击。
不论是德军还是盟军将领喜欢说一句口头禅“真不知道上帝是站在哪一边的”。这句话如果用在1941年的东线,显然他们的救世主选择了苏联人。尽管那一年是暖冬,可它比以往来得更早,而且在初冬就出现了罕见的寒潮,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这种天气持续了几天,也恰恰就是这几天,改变了1941年东线的战局。
根据战场侦察得到的情报,苏军利用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的时间里,在德军当面集结了两个重兵集团。一个是位于莫斯科以西、维亚济马地区的西方面军,另一个是莫斯科西南、布良斯克地区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此外苏军在纵深地区还集结了预备队方面军,随时向上述两个方面军的防御地段增援。
博克决心先打掉两个突出的苏军集团,尔后继续向两翼突进,再打一场像明斯克、基辅那样漂亮合围战。具体的部署是,3个步兵集团军主力配合3个装甲集群分三路突击。其中第9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群组成左翼;第4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群组成中路,向维亚济马实施钳形攻势,第一阶段的作战目的是将苏军西方面军合围歼灭。此外第2装甲集群向布良斯克、奧廖尔实施突击,在深入苏军防线纵深后,掉头与正面的第2集团军一道合围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
1941年9月30日,博克开始了进攻。中路霍普纳指挥的第4装甲集群率先突破苏军防线,然后扑向维亚济马,霍特指挥的第3装甲集群则从维亚济马以北发动进攻。与此同时,施特劳斯指挥的第9集团军和克鲁格指挥的第4集团军从苏军正面发动牵制进攻,防止苏军从容后撤。
在南翼,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轻松突破了苏军第13集团军的防线,先头部队第4装甲师一天就推进了130公里。10月6日,第17装甲师袭占布良斯克。古德里安的装甲师与魏克斯指挥的第2集团军顺利会师。
10月7日,第4装甲集群攻占维亚济马,并与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会师。至此左翼和中路的德军将苏军4个集团军合围,右路德军则将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合围。虽然有一部分苏军最终逃出了包围圈,但仍有67万苏军阵亡或被俘,他们还损失 了1200多辆坦克和5400多门火炮。
就在第4装甲集群拿下维亚济马的当天,莫斯科地区下起了第一场大雪。这场雪很快就融化了,道路迅速变得泥泞不堪。在这之后德军的后勤变得极为困难,前线的油料、弹药、食物和补充兵员很快陷入枯竭,这让德军赖以制胜的机动性迅速丧失。
更让情况变得糟糕的是为了稳定地中海的局势,希特勒答应了墨索里尼的要求,将支援中央集团军群的空军第2航空队调往意大利,博克的空中优势也消失了。
然而博克仍决定继续向莫斯科挺进,他命令古德里安向图拉突击,第9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群加里宁方向突进,第4装甲集群和第4集团军则从莫斯科以西发动正面进攻,以期从三个方向包围莫斯科。
泥泞的道路迟滞了德军的进展,第292步兵师向他报告,即便用16匹马也无法拉动一门师属榴弹炮;摩托化补给部队平均每天只能前行8公里,仅在没有铺设沥青的莫斯科高速公路上就有超过2000辆汽车抛锚;装甲部队的情况更糟,他们的坦克陷在烂泥里根本动弹不得。
此时博克的部队距离莫斯科还有110公里,他向部队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希望等来一股寒流让地面结冻,他将再次发动一次进攻。
1941年11月15日,在缺乏冬装的德军恢复进攻时,气温已经下降到零度以下。火炮因为缺少防冻润滑剂失灵了,70%的车辆无法使用,装甲车上的观察设备因为低温导致视线模糊,士兵则因为没有穿上冬装出现大量冻伤,而且由于补给送不到前线,士兵们只能杀马充饥。
11月28日,德军攻占伊斯特拉,这里距离莫斯科只有23公里。博克赶往前线指挥所,亲自指挥了德军的最后一次进攻。他意识到德军已经无法攻克莫斯科。12月1日,他向部队下达了“脱离战斗”的命令。
12月6日凌晨,苏军发动了反攻。博克请求后撤,希特勒严令就地坚守,可博克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执行这道命令,因为他手上没有预备队,苏军一旦在某处突破防线,他的部队就会陷入被合围的危险。
德军在接下来的10天一边抵抗,一边缓慢地向西后撤。有的师不得不丢掉了绝大部分火炮,装甲部队的坦克因为缺少油料,也不得不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坦克,这直接导致了中央集团军群丧失了进攻能力,第3装甲集群从此就再也没有获得匹配的装备,而第4装甲集群在调往南方后,才获得了必要的补充。
这是博克在战场上第一次品尝到失败,12月16日他向希特勒的副官透露,自己的胃溃疡再次发作,这让他非常痛苦。两天后博克接到了三军总长凯特尔的电话,后者告知他:元首建议为了他的健康,希望他能回到后方养病。
第4集团军司令克鲁格取代了他的职务,不过希特勒也告诉博克,他不会让继任者承担没能夺取莫斯科的责任。
1942年1月17日,刚刚接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职务的赖歇瑙死于心脏病发作。而在不久前,他的前任伦德施泰特已经被希特勒任命为西线德军总司令,负责修建和防御大西洋壁垒。1月18日,希特勒在拉斯滕堡召见博克,任命他为南方集团军群司令。
重返前线的博克给人的印象是变得谨慎了,入侵苏联前他就对未来的战局顾虑重重,现如今这种担忧更加重了。其实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实力相当雄厚,下辖克莱斯特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魏克斯指挥的第2集团军、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曼施坦因指挥的第11集团军和霍特指挥的第17集团军。除此之外,他麾下还包括大量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部队。
博克领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冬季守住现有阵地,他的当面是铁木辛哥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就在他赴任前不久,克莱斯特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刚刚从罗斯托夫败退。随后苏军在整条战线上都在持续发起反击。在南线,已经夺取刻赤半岛的第11集团军被苏军击退,不得不撤出半岛。在顿尼茨地区,霍特的第17集团军在防御作战中的表现也让博克大为不满,他斥责霍特已经丧失了斗志,并将他的部队划归克莱斯特节制,以示对他的羞辱。
1942年3月,当冰雪融化时苏军停止了进攻,随后双方开始为夏季作战蓄积力量。德军将这一年的进攻重点放在了苏联南部,为此博克获得了物资补给和兵员补充的优先权。他的步兵师基本恢复到了满编实力,装甲师大部分恢复到了3个装甲营的规模,摩托化车辆也达到了编制的85%。相比之下,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步兵师还有不少仍维持在编制的50%,装甲师只剩下1个装甲营,摩托化部队的车辆也少得多。
根据作战计划,南方集团军群应在5月18日向哈尔科夫东南、苏军驻守的伊久姆突出部(也称“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发动进攻,为下一步将要实施的蓝色计划取得进攻出发地。但铁木辛哥在5月12日抢先发起了进攻,截至5月17日,苏军已经逼近哈尔科夫,这里一旦有失,南方集团军群将失去一座重要的后勤补给中心和交通枢纽。
博克并没有表现出前线统帅应有的镇定,他慌乱了,焦急地向希特勒要求增援,或暂时放弃进攻伊久姆突出部的计划,将进攻部队用作增援哈尔科夫。希特勒拒绝了,他严令博克继续按原计划发动进攻。5月17日,克莱斯特提前一天行动,向苏军的侧后发动突袭。5月24日,第6集团军的2个装甲师和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会师,将铁木辛哥的进攻部队包围。战斗在5月29日结束,南方集团军群俘虏苏军24万,缴获和击毁苏军坦克1200多辆和2000多门火炮,德军自身伤亡仅20000人。
这次战役和1941年夏、秋季节德军取得的一系列战役同样辉煌,但希特勒对博克并不满意,后者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坚韧和果敢,更多展现出来的是缺乏勇气。
6月,南方集团军群开始实施蓝色行动,而在新一轮攻势开始前,希特勒将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其中B集团军群在左翼担任肃清顿河中游苏军,包括攻占沃罗涅日和斯大林格勒;A集团军群则担负南下夺取高加索油田的作战任务。
让博克大为不满的是,他被任命为B集团军群司令,这是变相的降职。更让他不满的是,B集团军群内还组建了魏克斯集群,下辖第2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除了这些部队之外,B集团军群只剩下第6集团军,而该集团军司令保卢斯曾是陆军副总参谋长,希特勒宠爱的将领,他和博克在刚刚结束的哈尔科夫战役中合作得并不愉快,保卢斯已经将博克视为前线将领中不服从元首命令的典型。
被架空的博克在随后的作战中再次被希特勒诟病,他让第4装甲集团军在沃罗涅日陷入了一场消耗战中,而该集团军原本的计划是迅速南下,切断顿河右岸苏军的退路,并将其合围。希特勒对这种拖延感到非常愤怒,因为绝大部分本该被围歼的苏军逃到了顿河对岸。博克为自己的行为做了辩解,他提醒希特勒不要总想着每次战役都能围歼大量苏军,己方的侧翼很危险,单单依靠仆从国军队保障侧翼是远远不够的。
7月13日,博克接到了第二份免职命令,凯特尔打来电话让他将指挥权交给魏克斯,元首已经给了他一个合适的辞职理由-身体欠佳。
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后,博克服从了这份决定。7月15日,他的名字被列入“待命军官”的行列。希特勒曾对自己的副官施蒙特上校说,他仍然敬重博克,但自己只能和服从命令的指挥官们共事。
博克在德国民众和军队里依然享有崇高的威望,即便他卸任了前线的职务,德国统帅部仍然在其离职后的几个月内假装他还在和苏军作战。他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各类宣传公告中,他甚至认为自己被当作斯大林格勒溃败的替罪羊。
1943年7月,反希特勒成员又一次试图让博克领导他们,但博克明确拒绝了,他还警告这些人,领导他们的后备军总司令弗洛姆“既不可靠也缺乏胆识”。
在战争的后半段,博克没有再担任军职。在战争临近结束时,博克和家人死于那场意外的空袭,时年65岁。
在二战德军将星璀璨的将领中,博克的声望不及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尔,后三人被誉为德军三大名将,视为军事奇才。不过,博克在战争最初的2年多里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也足以令后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