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年回家,总要参加宗族的祭祀活动。但宗族、氏族和家族的区别,你弄清楚了吗?不知道的,就听一笑给你讲一讲吧。
我们知道,人类是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下来的,所以最初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就是氏族。氏族是由同一血缘关系的成员组成。孩子们在同一个妈的领导下继续开枝散叶,就逐渐形成了母系氏族。
后来随着农牧业的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慢慢处于主导地位,人类也由群婚制向对偶婚制过渡,可以确切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了,所以子女的血统、世系也按父系来算,这就是历史书上说的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
所以总的说来,氏族就是一个祖先的直系血脉组成的社会组织形式。
但在一个氏族中,总有一些后人会脱离氏族,放弃本姓,加入到别的氏族中,例如外孙或出嫁到外姓的女眷,过继的子孙等,如果这些有过血脉联系的氏族联合在一起,就组成了宗族。
当然,同一氏族的后人,也可以组成宗族。这就类似一个集团公司可以有自己直属的子公司,也可以与人合资成立自己的控股公司。
简单的说就是:宗族表示同一祖先的大家族,包含了分支出去的旁系血脉。
宗,就是祖宗,同一成年男姓尊长;族,就是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宗族中的领导人就是族长,也是“宗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族慢慢取代了氏族。
同时,氏族或宗族又形成了部落,部落壮大后,或吞并或联合其他部落,形成部落联盟。
接下来的事情上过初中的都知道了:一位叫禹的人带领大家治理了洪水,建立了无人能比的丰功伟绩,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他的儿子启凭借父亲的威望,打破了禅让制,建立起了名为“夏”的国家,进入了“家天下”的时代。
由于皇帝只有一个,皇族只能有一家,所以一些发达壮大的宗族又形成了世家、门阀。
世家即是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大家族。因此,从广义来说,宗族就是家族。
所以,宗族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宗祠,记录宗族历史的主要资料却叫家谱(又称族谱)。
咱们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家天下”,从皇室、朝堂到民间,掌握权力、政治资源的,往往是一个一个的家族,导致家国不分,家国一体。
为了维护家族的统一和团结,宗族制度确立了祖宗的权威,树立起祖宗崇拜。
别说中国人没信仰,其实中国人的信仰就是祖宗崇拜。
这种信仰使得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说,家族的长辈们不仅在活着的时候保护我们,在他们去世以后,其灵魂仍然在保佑着我们,同时也在监督我们。如果有人做出损害家族利益的事情,那他死后将无法与祖先团聚,也不能进入宗祠享受后代香火供奉——这在中国是比死亡更严重的惩罚。
孔⼦说过:
古者祖有功⽽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虎通义》中也说:
“王者⽴宗庙何?缘⽣以事死,敬亡若事存,欲⽴宗庙⽽祭之,此孝⼦之⼼,所以追继养也。”
近代文学家林语堂说得更清楚明白:
“使种族稳定的⽂化因素之⼀⾸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良的组织传统,使得⼈们不可能忘记⾃⼰的宗系。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视为珍宝,⽐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甚⾄含有⼀种宗教的意味。向祖先表⽰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加了它的宗教⾊彩。对这⼀套东西的意识也已深深地扎根在中国⼈的⼼灵之中。”
通过祖先崇拜和宗族制度,中国人牢牢地把同姓之人联结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发挥团队的力量。在一个宗族里,可以共享资源,相互帮助。
《红楼梦》中,贾雨村就是借着与贾府同姓,攀上关系,靠贾政的推荐,不但重新取得功名,而且还做上了金陵省应天府的知府。
而且贾府也办了“家学”,就是贾府自己的私塾,贾家的⼦孙可以以较少的花费享受较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当然,这种宗族中的资源,也是看亲疏远近的。但不管怎么说,依附于宗族,总比一个人单打独斗要强。
虽然宗族有有益的一面,但宗族制度带来的“族权”也是禁锢中国人的枷锁。
在古代,宗族成为维系社会、法律、道德、传统的区域中心。族内长辈,尤其是族长,拥有奖惩的权力,甚至可以决定族人生死。
尤其是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后,对祖先的崇拜没有了,没了敬畏之心,对宗族中的领头人的制约也消失了,这样一来,在某些地区宗族领头人很容易变成一手遮天的“土皇帝”,更容易带领宗族走向横霸一方的“地头蛇”,或者在当地形成门阀式利益集团,《破冰行动》中塔寨村林家、江西周公子背后的家族等就是典型代表。
最后附带说一句,门阀式利益集团在西方发达国家同样存在,例如美国的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印度的甘地家族、韩国的三星家族等等,情况比咱们这儿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