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长城兵团如此厉害,为什么在巨鹿之战会被项羽完爆?

历来现实丫 2025-02-07 15:19:30

大秦帝国的长城兵团,是一支战功卓著的军队。

他们曾北击匈奴,一战打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为巩固北方边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然而,这样一支英雄部队,在巨鹿之战中,却被“破釜沉舟”的项羽大败!就连其统帅王离都被俘虏了!

不可否认,项羽这个军事天才确实厉害,其手下的楚军在“破釜沉舟”后也展现了大无畏精神和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

但是,作为帝国的英雄部队,长城兵团也是久经沙场,即便不能挡住项羽的锋芒,也不至于迅速崩溃,全军覆灭呀!

这背后,究竟是什么玄机呢?

战功赫赫,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前215年,秦始皇在视察了上郡、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郡、雁门等北部防线及蒙恬部队后,做出了“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的战略决策!

始皇帝一声令下,蒙恬将军率军而出,迅速猛攻缺乏准备而分散的匈奴河南部。

蒙恬所率主力自上郡经今榆林北上,迅速占领了河套北部地区,几乎没有遭受强大抵抗。

而北地、陇西两郡的秦军,则进攻河套南部地区。

东西并进、南北夹击,英雄的蒙恬军团所向披靡,很快就把盘踞在河套以内的匈奴军队击溃,一举收复河南地!

在完成收复河南地的任务后,秦军稍事休整,随即在第二年又发起了新的攻势,准备将匈奴人彻底驱逐于阴山以北!

这一次,匈奴的头曼单于企图顽抗,遂集结部队,与秦军在高阙、阳山、北假一带展开激战。

然而,匈奴骑兵虽然很猛,但是,在秦军步、车、骑多兵种协同作战和统一指挥下,匈奴军完全不是对手,连战连败。

很快,秦军就夺取了整个阴山地区和贺兰山高地。

在秦军强大压力下,匈奴被迫撤到了阴山以北!如此,帝国的军队完成了收复河南地,并将匈奴驱逐至阴山以北,以胜利光荣完成了预定战略目标!

这是中原王朝反击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次光辉胜利,足以闪耀青史!

战后军队发生的变化

秦军北击匈奴,发生在前215-前214年。

随后几年,这支英雄部队发生了一些变化。

1、任务变更。

始皇帝很清楚,虽然秦军取得了光辉胜利,虽然匈奴北撤七百余里,但是,匈奴远远没有被摧毁,一旦有机可乘,他们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因此,蒙恬所率30万大军没有撤归也没有减少,依然屯戍北边。

只是,军队的任务发生了变更。

此后几年,秦军的任务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一面随时准备应对匈奴的反扑,一面修筑长城和开筑直道。

由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因此,长城兵团实际上主要任务就是施工和监工。

2、士卒更替。

打过硬仗的部队,就算是搬砖几年,一旦有事,扛起兵器来,也还是能打的。

但是,如果人都换了呢?

依秦制,守边将士被称为戍卒,服役期限为一年。

服役期满一年之后,即退出现役,转为预备役,回到户籍所在地,继续服每年一月的更卒之役。

所以,自前214年对匈奴大规模作战结束到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长城兵团的人都换了5、6茬了。

绝不部分将士,都没有跟随蒙恬将军参加过那场规模庞大的大规模战役!他们服役的经验最多也就是搬砖···

英雄部队还是那支英雄部队,只是:当年的老英雄,如今已经成为传说中的前辈了。

3、换将。

如果说前面的变化只是正常变化的话,那么,最后这个变化就是权力斗争引发的了:换将!

前210年冬,始皇帝驾崩,胡亥继位,立刻将在北边的扶苏、蒙恬作为第一个必须铲除的目标!

于是,扶苏自杀,蒙恬遇害!

前去接管部队的,是名将王翦、王贲之后王离,以及李斯舍人。

如此,部队的指挥系统发生了一次彻底更换。

短短几年间,军团的兵换了,将换了,日常任务也换了!

他们所属的部队,还是英雄部队。

不过,他们自己是英雄还是狗熊,还需要到战场上去证明!

强大军队的弱点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当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时,帝国在危急存亡关头,一面让章邯发骊山囚徒进行抵抗,一面调长城兵团抽调部队回援。

于是,王离兵团的任务,变成了镇压起义!

长城兵团,乃是帝国的常备军,对付内地的起义军,本应该在战斗力上是有明显优势的,至少表现会比章邯的“骊山囚徒”好!

然而,仗打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史记》记载中,曹参先在城阳南击败王离,后又在杠里大破之;周勃也击败过王离军!

要知道,当时的刘邦军,还远不是很强大!而王离当时就被刘邦连续击败,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这是因为:王离军此时,有着明显的弱点!

1、暂不完全适应中原战场的作战方式。

长城兵团,其任务一直很明确:对抗匈奴!

所以,该兵团训练的假想敌,一直是来去无踪的匈奴骑兵。

按照“仗怎么打,就怎么练”的原则,他们应当是不会进行城市攻坚、长久围困等作战样式训练的。

所以,他们不应该被投入到繁琐的城市攻坚战,更不应该投入到一面攻坚一面阻援的复杂作战。

2、大兵团作战尚需时间磨合。

如前所说,长城兵团确实进行过规模空前的大会战,而且仅仅只是6年前的事情。

对于他们来说,以车、步、骑多兵种协同作战,在野战中歼灭敌人,本是拿手好戏。

但是,此时,兵团从统帅到士兵都换了,而他们长期以来的工作是施工和分散戍卫,因此,尚缺乏大兵团联合作战的磨合。

在巨鹿之战前,王离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已经出现问题。

可以说,这支兵团不是没有战斗力,只是在固定模式下工作太久,要换个姿势,需要“热身”,活动活动筋骨。

所以,至少在短期内,秦军最能依仗的,仍然还是章邯从关中带出来的军队,而王离所部虽是常备军,但仍然需要先适应适应,并不能立刻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

战役布局的失误,使弱点充分暴露

然而,帝国在战役布局上的失误,则使长城兵团的弱点全面暴露!

在击败项梁后,秦军认为楚兵不足为忧,遂转兵北上,重点打击赵国。

章邯军连续取胜,攻破邯郸后,赵国收兵守巨鹿。

这个时候,帝国做出了一系列错误安排。

1、让王离兵团围攻巨鹿。

前面说到,王离兵团并不擅长攻城作战。

然而,此时,帝国令王离部围攻巨鹿!

如此,王离不能速克巨鹿,陷入顿兵城下的境地。

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是最累,最消耗元气的,王离兵团也是如此!

顿兵日久,战斗力下降是毫无疑问的。

2、毁邯郸,使王离军团补给线变得脆弱。

更严重的是,王离的补给线变得非常脆弱。

章邯攻破邯郸后,或许是担心赵人再聚众反抗,遂直接把邯郸毁了,把人民都迁去河内。

如此,秦军在赵地作战失去了重要基地,完全依赖敖仓输送的补给。

敖仓距此甚远,章邯遂筑甬道与黄河相连,将粮草输送到前线。

如此,王离的补给线变得漫长而脆弱!

尤其是:当楚军自黄河以南而来时,整条补给线都会横着放在项羽面前!

3、盲目托大,使王离长期处于危险境地。

王离围攻巨鹿期间,诸侯军先后派兵抵达。

此时,无论是王离还是章邯,发兵攻打先后抵达之敌,皆可各个击破!

然而,秦军除维持包围圈和补给线外,没有主动对这些敌人发起进攻。

或许,章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企图聚而歼之。

然而,如此,王离的攻城兵团,四面就聚集了诸侯军。

虽然这些诸侯军暂时不敢进攻王离,但是,一旦发生变化,这些部队都会迅速围上来围殴!

所以,王离不但要艰苦围攻巨鹿,还要分兵分别与各路诸侯军对峙,兵力分散而脆弱。

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兵团很久没有大兵团作战,远没有到“指挥如一”的地步,合散聚离,效率并不高!

如此,表面上看,秦军占据主动,但实际上,王离军已经陷于高风险状态下!

这个情况下,他们等来的是项羽,一个神鬼一般的军事天才。

宋义“助攻”

项羽本只是楚军次将,主将最初是宋义。

大家都知道,宋义靠近前线后,在安阳逗留了46天不肯前进,被项羽弄死了。

宋义的逗留,实际上阴差阳错地“助攻”了项羽。

自定陶破项梁后,秦军就认为楚兵不足为忧。

而宋义逗留不前,更进一步使秦军确信了这个判断,认为楚军与其他靠近的诸侯军一样,都不敢有所作为。

因此,这无形中,使项羽的进攻,在战略上具备了突然性!

项羽的“先手”,削弱了王离军的战斗力

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史记.张耳陈余传》

项羽这样的军事天才,当然一眼就能看出命门:漫长而脆弱的甬道!

于是,项羽让蒲将军、英布率二万兵渡河,数绝甬道,导致王离军缺乏粮食。

顿兵坚城,疲惫不堪,又遇到不时断粮,王离军自然未战而弱了!

随即,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

本应该给王离做后盾的章邯,居然掉链子了!

章邯的退却,使王离军陷入危境

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巨鹿秦军,遂虏王离。——《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项羽迅速渡河后,章邯与之战而不胜,遂“引兵解”。

如果说王离军还未适应中原战场的话,那么,章邯所率秦军就真的是久战之师了。后来,王离覆灭后,章邯能率军与之相持半年,表现出非凡的战斗力。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章邯,即便不能击破项羽,阻击住项羽还是问题不大的。

但是,章邯却“引兵解”了。

究其原因,应当是项羽的突然全军渡河大举进攻,打了章邯一个措手不及。

章邯并不是决心退出战斗,他只是“解”而不是“退”,实际上是在项羽突然“提速”的情况下,章邯原有的阻击体系不能抵挡,企图转分散防御为集中兵力,进行调整,因此“引兵解”。

然而,章邯这一“解”,却使王离陷入绝境!

旋即,王离的另两个致命问题爆发了。

崩盘

其实,章邯稍解,以常理而言,也不至于有灾难性后果!

毕竟,章邯拥有强大兵团,在其侧翼,稍事调整后,你英布、蒲将军那两万人是不可能完成掩护项羽侧翼任务的。

你项羽难道敢不顾侧翼威胁,直接扑向王离吗?

万一一时拿不下王离,你项羽可就完了!

王离再次,其军队毕竟规模不小,“就是几万头猪三天也抓不完”,总不至于扛不了一下吧!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离军积攒的问题、风险,迎来了总爆发。

项羽不顾一切的决死进攻,完全打乱了秦军的部署,王离遂只有不断抽调部队来战。

所谓“九战”,也就是不断抽调部队来战,无法集中形成兵力优势,自然难以当项羽的进击。

如此,王离的围城阻援体系完全混乱了。

旋即,“诸侯乃敢击围巨鹿秦军”,一直以来都不敢有所行动的诸侯军,趁机也发动了对王离军的大反攻!

如此,王离军遭受到了全方位的全面打击!

不久,王离被俘、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而死,指挥系统被端掉。

于是,“王离军遂降诸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在指挥系统被打掉后,王离军失去统一指挥,混乱中也没有死战到底,而是选择了投降。

如此,王离兵团,全军覆灭!

大秦帝国的长城兵团,北击匈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兵团!

然而,英雄也需要用武之地!

长城兵团虽然曾经善战,但是,其同样有着明显的弱点和显而易见的问题,在回到中原作战时,并不具备明显的战力优势。

然而,帝国却错误使用他们,让他们在没有适应的情况下就仓促投入本就不擅长的攻坚作战,并在战役布局上就让他们处于脆弱、危险的境地。

如果没有遇到项羽这种级别的对手,或许,长城兵团还可以逐渐适应,有所作为。

但是,当面对项羽这种横空出世的对手时,其弱点、问题被对手全面吃死,最后崩盘,也就自然而然了。

一个英雄兵团,就这么窝囊地成了项羽霸王之气的背景!

一声长叹!

0 阅读:15
历来现实丫

历来现实丫

假装不懂现实,假装懂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