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行不畅话瘀堵,聊聊活血化瘀的那些方子那些事(下)

宋国政 2024-04-01 22:39:21

书接上回,笔者分上中两篇总结了张仲景的八大类二十一首活血化瘀方剂,以及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八大活血逐瘀汤,然除此二十九方外,仍有很多活血化瘀良方为临床医者所青睐,如: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生化汤、丹参饮、当归川芎汤、失笑散、七厘散等,笔者不才,继续将遗珠加以汇总整理,分享于大家。

活血调经第一方——桃红四物汤

遗珠之中首提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的知名度,其实并不亚于笔者已整理的二十九方,这一方名始于见《医宗金鉴》(清),是《玉机微义》(明)转引的《医垒元戎》(元)中的一个方子,早期为调经要方之一,用于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经前腹痛,经行不畅而有血块,色紫暗;血瘀引起的月经过多、淋漓不净,产后恶露不净等。后来经清代名医王清任扩展运用,作为八大活血逐瘀汤的方底,临床诊治范围进一步扩大,上至头,下至足,外达肌肤,内通脏腑,可谓是无所不及。

该方由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而成,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

生化汤

与桃红四物汤功效相似,且同为调治妇人血瘀证的活血名方还包括生化汤,生化汤为妇女产后常用方,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临床应用以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宫缩疼痛、胎盘残留等属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者。

妇人产后,血亏气弱,寒邪极易乘虚而入,寒凝血瘀,故恶露不行;瘀阻胞宫,不通则痛,故小腹冷痛。方中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为君药。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均为臣药。炮姜入血散寒,温经止痛;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用以为使。诸药相合,共奏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全方寓生新于化瘀之内,使瘀血化,新血生,诸症向愈。

当归川芎汤

妇人患疾,多虚多瘀,除了上述的活血祛瘀方外,出自《校注妇人良方》的当归川芎汤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凡产后瘀血所致的心腹疼痛、拒按、下血紫暗,或有紫黑色血快,舌边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均可使用,方药组成包括: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桃仁,红花,元胡,香附,青皮,泽兰,牡丹皮。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止痛,熟地养血补虚,白芍补血止痛,共补小产所致血虚而为主药;川芎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元胡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止痛,俱为辅药;泽兰辛散温通,性较温和,散瘀结而不伤正气,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凉血而不致留瘀,活血而不致妄行,共为佐药;再配以行气止痛之香附,青皮,意在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行气有助于瘀血之驱除,而疼痛自止,为本方之使,本方集补血、活血、行气、清热诸法于一处,血虚得补,血瘀可祛,气滞得行,寒热得解,化诸证于无形之中。

失笑散

方有繁者,亦有简者,最简的方甚至只有一味药,如独参汤,两味药的组方更多,如金铃子散、当归芍药散、桔梗汤、甘草干姜汤等,简未必力弱,比如活血化瘀常用方失笑散。

本方由五灵脂、蒲黄两味药组成,主治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瘀血停滞证。瘀血内停,脉络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心腹刺痛、或少腹急痛;瘀阻胞宫,则月经不调、或产后恶露不行。治宜活血祛瘀止痛。

方中五灵脂苦咸甘温,入肝经血分,功擅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甘平,行血消瘀,炒用并能止血,二者相须为用,为化瘀散结止痛的常用组合。调以米醋,或用黄酒冲服,乃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化瘀血之力,以加强五灵脂、蒲黄活血止痛之功,且制五灵脂气味之腥臊。两药合用,药简力专,共奏祛瘀止痛,推陈出新之功,使瘀血得去,脉道通畅,则诸症自解。本方是治疗瘀血所致多种疼痛的基础方,尤以肝经血瘀者为宜。

丹参饮

简约版的活血化瘀方除了失笑散,还有三味药组成的丹参饮,本方由丹参、檀香、砂仁三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原治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胃气痛。所谓心胃气痛,实为胃脘痛。该证初起多气结在经,久病则血滞在络,即叶天士所谓“久痛入络”。

方中丹参用量为其他二味药的五倍,重用为君以活血祛瘀;然血之运行,有赖气之推动,若气有一息不运,则血有一息不行,况血瘀气亦滞,故伍入檀香、砂仁以温中行气止痛,共为佐使。以上三药合用,使气行血畅,诸疼痛自除。本方药味虽简,但配伍得当,气血并治,刚柔相济,是一首祛瘀、行气,止痛良方,故原书陈修园谓其“稳”。临床上常用于冶疗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闭经或痛经,经包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者。

复元活血汤

王清任按人体解剖部位从头到脚设立八大活血逐瘀汤,但有一处并未单独设方,那就是胁下,胁肋部的瘀血作痛临床并不少见,王大医怎么会视而不见呢?原因很简单,瘀留胁下已经有了疗效可靠的成方,这便是复元活血汤。

复元活血汤虽不及八大活血逐瘀汤名头响亮,但出身同样名贵,本方出自元代李东垣所著的《医学发明》,世人皆知李东垣的《脾胃论》,其实李圣贤还有一本医学名著就是《医学发明》,本书总以温补脾胃为旨,充分体现了东垣学说的成就,且切合临证实用,是东垣著作中别具一格的重要著作,书中的木香顺气丸、中满分消丸也是临床常用成药方。

复元活血汤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胁肋瘀肿疼痛为辨证要点。胁肋为肝经循行之处,跌打损伤,瘀血停留,气机阻滞,而致胁肋瘀肿疼痛,治当活血祛瘀,兼以疏肝行气通络。方药组成包括: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致新;柴胡疏肝行气,并可引诸药入肝经。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共为臣药。当归补血活血;瓜蒌根“续绝伤”,“消仆损瘀血”,既能入血分助诸药而消瘀散结,又可清热润燥,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大黄、桃仁酒制,及原方加酒煎服,乃增强活血通络之意。诸药配伍,使瘀祛新生,胁痛自平。正如张秉成所说:“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故以“复元活血汤”名之。

七厘散

活血化瘀方有内服者,亦有内服外用皆可者,比如七厘散。该方组成包括:上朱砂(水飞净)3.6g,真麝香、梅花冰片各0.36g,净乳香、红花、明没药各4.5g,爪儿血竭30g,粉口儿茶7.2g。

本方具有活血散瘀,止血生肌之功。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并治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为既可外敷,又可内服之剂。

用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黄蜡封口,贮久更妙。治外伤,先以药七厘(0.5-lg),烧酒冲服,复用药以烧酒调敷伤处。如金刃伤重,急用此药干掺。

至此,笔者将心目中的活血化瘀名方按仲景经方、王清任八大逐瘀汤、知名时方三大类汇总整理完毕。

然临床中我们该如何选择应用呢?我们再来看晚清另一治血名家唐容川是怎么做的。

晚清中医名家——《血证论》作者唐容川

唐容川,清代医学家,经方家,《血证论》的作者,也同时是中西医汇通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血证论》为第一部血证专著,虽以论述出血性疾病证治为多,但其中对瘀血的阐述和论治经验亦有独到之处。

他在《血证论·瘀血》中云:“世谓血块为瘀,清血非瘀;黑色为瘀,鲜血非瘀;此论不确。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即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不以血之清浊论瘀,只以离经而有害之血为瘀,此因“凡系离经之血,与荣养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故唐氏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论断。

唐氏认为:“瘀血着留在身,上下内外又各有部分不同,分别部居。”大致可按上、中、下三焦分别言之,“血瘀上焦,则见胸背肩腰疼痛、麻木、逆满等证……血瘀中焦,则腹中胀满,腰胁着痛……血瘀下焦,腰以下痛,小腹季胁等处胀满……”若从脏腑表里“总而论之”,则有“血瘀于脏腑之间”,“血瘀于躯壳之间”,“血瘀于肌腠之间”的不同。

定位有区别,治疗有不同,“血瘀上焦,宜用血府逐瘀汤或人参泻肺汤加三七、郁金、荆芥,使上焦之瘀一并廓清……血瘀中焦,宜用甲己化土汤加桃仁、当归、姜黄主之……血瘀下焦,宜归芎失笑散,大便秘结均加大黄”,“瘀血在腠理,寒热如疟,小柴胡汤加桃仁、红花、当归、荆芥治之”,“瘀血在肌肉,翕翕发热,自汗盗汗,证象白虎,犀角地黄汤加桃仁、红花治之,血府逐瘀汤加醋炒大黄亦可治之”。瘀血结为癥瘕,“须破血行气,以推除之,元恶大憝,万无姑容”。

唐容川亦常用化瘀之法治疗杂病,比如:

瘀血咳嗽 宜代抵当丸加茯苓、法半夏;轻则用血府逐瘀汤加葶苈子、苏子;

瘀血发热 证像白虎,口渴心烦,肢体刺痛,宜当归补血汤合甲己化土汤加桃仁、红花、柴胡、防风、知母、石膏,血府逐瘀汤亦主之;

瘀血在脏 骨生痨热,手足心热,眼睛黑,宜柴胡清骨散加桃仁、琥珀、干漆、丹皮治之。

瘀血发渴 由瘀血阻气,气阻水津不布,小柴胡汤加丹皮、桃仁治之,血府逐瘀汤亦治之。夹热蓄血,桃仁承气汤;夹寒瘀滞者,温经汤主之。

瘀血致呕 “瘀血阻滞而发呃者,必见刺痛逆满之证,大柴胡汤加桃仁、丹皮、苏木治之,血府逐瘀汤亦治之。”瘀血肿胀 瘀血流注,发为肿胀,“血既变水,即从水治之……再加琥珀、三七、当归、川芎、桃仁、蒲黄以兼理其血,斯水与血源流俱治矣。”

瘀血健忘 瘀血健忘者,血府逐瘀汤加郁金、菖蒲,或朱砂安神丸加桃仁、丹皮、郁金、苏木、茵陈、红花治之。

瘀血痹痛 “瘀血窜走四肢,亦发疼痛,证似血痹,惟瘀血之痛,多如锥刺,脉不浮。”佛手散加桃仁、红花、血竭、续断、秦艽、柴胡、竹茹、甘草,酒引;或小柴胡汤加当归、白芍、丹皮、桃仁、荆芥尤通治内外之方。

瘀血便秘 瘀血而大便秘结,腹中时时刺痛,口渴发热,脉带涩象,宜用桃仁承气汤治之,或失笑散加杏仁、桃仁、当归、白芍。唐容川对瘀血的见地在王清任的基础之上更加完备,如瘀血攻心,瘀血乘肺,瘀血在腠理,瘀血在肌肉,瘀血在三焦,瘀血在脏腑经络之间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瘀血证,唐氏给出了同样精细的方药治疗。

小可不才,临床之中亦常用活血化瘀之法治疗疼痛类疾病及各科杂证,然笔者认为,虽世人多瘀而多非独瘀,常常与其它病因病理因素合并存在,如气滞血瘀、气虚血瘀、阳虚血瘀、寒凝血瘀、痰凝血瘀、血虚血瘀、阴虚血瘀、血热血瘀等等,对于不同的血瘀兼证或原发病因,笔者多是在上述常用活血化瘀方的基础上加减或合方使用。比如:头晕头痛血瘀兼有痰蒙清窍者,通窍活血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兼有阴虚阳亢者,通窍活血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咽痛咽部异物不适感,血瘀兼有痰气交阻者,会厌逐瘀汤合四七汤加减;项臂疼痛血瘀兼有风寒袭表者,葛根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兼有阳虚寒凝者,当归四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肩痹寒凝血瘀者,桃红四物汤合指迷茯苓丸或阳和汤加减;胸痹胸阳不振兼有血瘀者,栝楼薤白桂枝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颈背腰疼痛寒凝血瘀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腰痛肾虚兼有血瘀者,独活寄生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腹痛腹胀腹泻血瘀兼有寒热错杂者,乌梅丸合少腹逐瘀汤加减;皮肤痒痛湿热血瘀错杂者,四妙散合通经逐瘀汤加减等等。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独立诊疗体系的经验医学,正是在张仲景、王清任、唐容川等一代代的中医大贤们坚持不懈的摸索积累创新,才使得中医学在不断完善中,保持着持续发展的活力,吾等后辈,虽是高山仰止,不能望其项背,但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吾辈之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贤已逝,大医永存!

0 阅读:0

宋国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