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粑”去哪里啦?我一定要找到他!大便不通,看看我们怎么治!

宋国政 2024-04-07 22:51:10

人食五谷味,有进必有出,

脾升胃和降,水精肺输布,

精华入五脏,糟粕归肠腑,

腑通脏气和,病痛不屠戮!

“粑粑”的故事

“粑粑”去哪里啦?我一定要找到他……书接上回,今天讲“粑粑”的故事,故事还得从一位老患者说起!

5年前的一天,我出门诊,一位之前相熟的老病人找到我,患者男性,73岁,体质较弱,往有胆总管取石手术史6年,脑垂体瘤病史2年,此前因“腹痛腹胀3天”,经某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住院治疗9天,除了手术,各种手段用尽,就是大便下不来,没有办法,建议患者出院,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患者家离我们医院不远,就来我们医院想再灌灌肠试试,来院后临时改变主意,就找到了我。

胸椎正位片(标识处为骨折部位)

来诊时,患者已经12天未排大便,查体:腹部膨隆,脐上压痛,肠鸣音稍亢进,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见患者进诊室时就一直含胸驼背,追问患者病情,自述其后背部隐痛不适,不敢直腰,进一步扩大查体范围,查脊柱发现,胸8、9棘突尖、椎体两侧旁压痛叩击痛明显,建议患者行胸椎正侧位X片检查,患者满脸狐疑,“明明是肚子不好,拍什么胸椎片啊”,还好,之前攒了点人品,这时起了作用,患者虽然疑心重重,但最终还是听从了我的建议,拍片检查示:胸8.9压缩性骨折,再追问既往病史,患者无明显外伤史,但此前曾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病情叙述到此打住,问题来了,患者好好的怎么就骨折了呢?即便有骨折,又与大便不通又有什么关系呢?

胸椎侧位片(标识处为压缩性骨折部位)

简单复习下病理与解剖,脊柱是人体的中流砥柱,颈7胸12腰5加上骶尾融合1大块,通过与椎间盘、韧带、肌肉的连接共同构成了人体的中轴线,在椎体的前方,有交感神经链从颈到骶分布,在两侧的椎间孔内,有颈丛、臂丛、肋间、腰丛、骶丛神经依次出入,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大量交通神经彼此沟通,这些主干神经又逐次分支分布到人体的每个地方,包括来自于下胸段支配腹腔脏器的内脏大小神经,内脏神经的功能异常,很多情况下,就会导致所支配的胃肠平滑肌蠕动变慢,胃肠蠕动慢了,“粑粑”也就停滞不前了!

支配腹腔脏器的神经很多来源于胸椎节段

再说骨骼,从微观解剖上来看,椎体是由大量骨小梁支撑起来的,年轻人的骨小梁密集而结实,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小梁也就变得疏松而脆弱,这除了有局部的血运不畅等因素外,更多的是与钙的流失和沉积不足有关,激素的一大副作用就是脱钙,患者长期口服激素无疑是雪上加霜,骨小梁就像房架,一根根的微骨折,积少成多加上轻微外力,比如说打喷嚏、深咳嗽都有可能导致自发性骨折,房梁断了,房子塌了,扯着电线(相关神经)了,症状也就出现了,这就是我对这位老患“粑粑不通”的解释!

正常骨质与疏松骨质的对比

既然是椎体压缩性骨折了,那就让骨科灌个骨水泥撑起来呗!还别说,这真是个不错的方法,可在当时,这种方法还没有得到推广呢,怎么办呢?回顾一下当时我的治疗!

中医微创小针刀疗法

其一,从针刀医学角度考虑,该患者因胸8.9压缩性骨折,造成脊柱曲度的改变,椎间隙的狭窄,椎间孔的变形,对支配腹腔脏器的相关神经或交通支造成卡压和刺激,从而出现功能失调,产生一系列腹痛、腹胀、大便不通等肠梗阻症状,予以背部相关部位的针刀操作,从软组织的角度解除或改善上述异常神经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九针之毫针

其二,从中医学角度考虑,《伤寒论》中有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结合症状、体征、舌脉,综合分析,患者属于阳明内热、腑气不通之腑实证,《伤寒论》阳明病经方承气汤加味,中医不仅有药,还有针,很多人忽视了针在此类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合理的配穴,效果也是蛮不错的,这个病人我的选穴包括:天枢、大横、上巨虚、支沟、四关,什么机理呢?天枢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经募穴,是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大横为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为治疗大便不通之验穴: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具有通调肠腑、理气和胃的作用;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可畅通三焦,疏通气机,《玉龙歌》中亦云:“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清楚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因患者有湿热之像,暂不加滋阴之穴照海;古有函谷关、武关、散关、萧关四道重要关隘,中医亦有“四关穴”,意即人体生命的关口,四关穴即合谷、太冲穴的总称。合谷穴属多气多血之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偏于补气、泻气、活血,太冲穴属少气多血之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和原穴,偏于补血、调血。合谷之气在阳,以降为顺,偏于调血中之气,太冲之气在阴,以升为顺,偏于理气中之血,四穴相合,可清热利湿、通降胃肠、通经止痛。诸穴远近结合,共奏畅通三焦、疏利肠腑、推陈致新之功,气行则鼓动有力,大便得以畅下!

说的叭叭的,看似蛮有道理的,实际效果会怎么样呢?听听病人怎么说!

“以人为本”,病人的康复才是医者最大的欣慰!

2015年7月22日,患者自述治疗当日,即开始自主排出少量大便,次日及第三日,患者每日解大便3-4次,用病人自己的话说:“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拉出了多少粑粑”,腹部症状逐步缓解了,但仍感后背部及双侧胸胁部疼痛,察舌红苔黄腻,按脉弦滑,突然顿悟,患者不仅有阳明腑实,还兼有少阳郁热,且患者有胸椎骨折、胁肋部疼痛,此乃瘀留胁下,改弦更张,针灸治疗同前,调整中药汤剂,以大柴胡汤合复元活血汤加减,4剂后,患者托人告知,病情已愈,未再复诊!

无谓的中西医之争,不如协同作战!

回顾理顺总结下,在这病例的分析和治疗中,我们运用了西医学、中医学和针刀医学三种不同的思维,并在各自的指导理念下,采用的不同的治疗方法,中西合璧,协同作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实,医学本就不应该分中西,我们治疗的是同一个人体,怎么选择更适合人体的治疗方法,达到治疗目的,这种“以人为本”的思维体系,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把看病故事化,将治疗通俗化”,我是威海市中医院全科医生宋国政,结合临床生动的案例,用中西医两种思维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希望能够在中西医融合、健康咨询、医药问答、学术交流、养生保健、心声流露等方面,为同行、朋友、民众提供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或关注,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谢谢了!

“全科医生讲医事”,下回继续!

0 阅读:0

宋国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