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生活糜烂、风流成性,是民国时期四川臭名昭著的军阀,但杨森却有一个好侄女,她就是杨汉秀,一个为革命献身的女英雄。
1948年,得知杨汉秀是中共地下情报人员的杨森怒不可遏,一气之下狠心将侄女关在了渣滓洞。
狱中的生活很艰苦,杨汉秀尽力利用杨森侄女这层身份往监狱里带吃的和用的东西,分给难友同享。渐渐地,她与狱中其他革命志士打成一片,还结识了难友左绍英和她的女儿。
左绍英除了在监狱里的小女儿外,还有一个女儿寄养在地下党员袁尊家中。但在不久前,袁尊也被抓到了狱中,左绍英非常担心女儿遭遇不测。杨汉秀得知后说:“你放心,如果我能出得去,就一定设法找到你的女儿,把她养起来,然后再交给你。”
1949年4月,杨汉秀因病获得保外就医的机会,一逃出牢笼,她便开始寻找左绍英的女儿王凯。孩子很快就找到了,但为了躲避敌人的追踪和迫害,她谎称王凯是自己捡来的孩子,并为其改名为李凯,请农民李自才照料。
为了找回革命火种,杨汉秀不顾自身危险,却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儿女。
杨汉秀早年时候与丈夫赵致和共生育一儿一女,后改嫁李国棟生下小女儿,但为了革命工作,她将长子和长女放回了老家抚养,小女儿出生不足两个月就被她送给了邻居。
可她没有想到的是,直到自己牺牲,也没能再见到小女儿李继业。
李继业从有记忆起就被同龄小伙伴告知自己是被抱养的,一开始她并不相信,哭闹着跑回家询问父母,但父母的沉默让她明白,自己确实不是亲生的。
从那个时候开始,李继业就在内心埋下了一个解不开的谜:“我的妈妈是谁?她为什么不要我了?”
这个谜题一直伴随李继业度过了一整个童年,直到1950年小学毕业前,她才得到了答案。
当时,老师拿出履历表让她填写,其中一栏写着“是否烈属”。李继业想都没想便划掉了,结果老师让她把烈属一栏填上,她这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烈士。
然而命运弄人,李继业虽然得知自己的母亲是烈士,却因养父母记错了名字,导致她拿着错误信息寻找母亲15年,才终于搞清了自己的身世。
原来,杨汉秀在产下李继业一个多月后,就着急回渠县参加龙潭武装起义。因李继业还太小,杨汉秀担心她在路上出意外,便请了保姆照顾。这个保姆当时只有18岁,杨汉秀不放心,又请邻居抽空帮忙照顾,这位邻居就是李继业的养母。
杨汉秀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只是告诉邻居说:“我要回老家收租,天太热,不能带着孩子一起回去,大概一个月就回来了。”那时,杨汉秀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有钱人,因此这套说辞并没有引起怀疑。
并且,杨汉秀当时用的是化名杨稚华,回到渠县后,她又用真名“杨汉秀”给邻居写了信,可惜信件被弄丢了,邻居也将她的名字错误记成了“杨益秀”。
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是烈士后,李继业便来到了烈士陵园,在墓碑上一个个查看,看是否有“杨益秀”这个名字。可她找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不由得感到一阵失望。
但当时的李继业怎会想到,不仅是她得到了一个错误的名字,母亲的遗体也还没有被找到。
1972年,李继业从养母口中得知母亲是杨森的侄女后,她决心把自己的身世搞清楚。又过了三年,李继业被调回重庆工作,了解到一职工的父亲在解放前见过母亲两次,并且他还认识一个曾经给杨家看家护院的人。
听到这个消息,李继业非常激动,立即登门拜访。一见面,对方就仔细打量着她,感慨道:“你长得真像你母亲。”可当李继业得知母亲叫“杨汉秀”时,她又有些怀疑对方是否搞错,并拜托对方帮她打听杨森是否还有另一个叫“杨益秀”的侄女。
为了弄清这个谜题,李继业在征得养父母的同意后踏上了寻亲之路。她先后到渠县、成都等地,寻访当年中共地下情报人员,但每个人见到她都觉得她与“杨汉秀”长得极像。
终于,李继业在“杨汉秀”生前一个朋友家中要到了一张的照片,她立刻回家拿给养母看。没想到,母亲看到照片的那一刻就惊喜道:“这就是你妈妈呀!”
李继业终于搞清楚了自己的身世,看着照片中母亲的笑颜,她不禁感慨万分。在渠县热心人的帮助下,李继业还找到了亲生父亲,以及同母异父的哥哥和姐姐。
不过,李继业心中还有一个放不下的事,那就是寻找母亲的遗骨。
从渣滓洞幸存者盛国玉那里,李继业得知母亲在1949年4月保释出狱后就没有了行踪。1952年,有关方面从被捕国民党特务宋世杰的审讯中,才得知杨汉秀已经牺牲,但仍不知道烈士的遗体被埋在了何处。
之后的许多年,李继业一直在寻找母亲的遗体,但都杳无音信。直到1975年,一位住在歌乐地区的老农反映,曾经在金刚坡碉堡中,发现过一具戴着手铐的女尸。
歌乐山地区是国民党特务总部渣滓洞监狱的所在地,这里发生过多起对革命志士的大屠杀,因此有关方面认为,这具女尸很有可能就是杨汉秀的遗体。
听到消息的李继业立刻赶往挖掘现场,直到许多年后,她仍然记得亲自拾起母亲遗骨时的心情。
“几十年来任凭山水冲刷,妈妈的遗骨已经剩下不多了。我们只有按照当地老农指点的位置小心翼翼地从泥土中扒着,再一块块将遗骨拾起。”
李继业把装着母亲遗骨的纸口袋紧紧地贴在胸口,好像母亲就站在自己的身边。
1980年,有关部门为杨汉秀举行了隆重的遗骨安葬仪式。
有多少次,李继业从睡梦中哭醒,她思念母亲的心情是谁都不能理解的;有多少次,她都只能在梦中扑进母亲的怀抱,却不能在现实中做到。
但在多年后的今天,科技已经贯穿了整个中国,与逝去的亲人见面也已经不是难题。2024年9月,“青春红岩”网上主题活动在重庆启动。启动仪式上,工作人员用AI技术复活了杨汉秀烈士,与在场的200多名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75年的对话。
已经76岁高龄的李继业也来到了现场,这是她与母亲的首次“见面”,不禁使老人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