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王玉龄在美国的留影,这年她40岁身穿旗袍,气质优雅。此时的王玉龄在美国航空工作,期间不乏优秀的追求者,但都被她婉拒。丈夫张灵甫去世时,王玉龄才19岁,单独抚养儿子张道宇长大成人,一直孑然一身,始终未再嫁,令人敬佩。
2003年,王玉龄在上海浦东玫瑰园,为丈夫张灵甫立了一座衣冠冢。墓碑上她为丈夫题诗一首“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
至1947年,张灵甫在孟良崮被解放军击败,王玉龄和他在一起不过三年时间,为何王玉龄要用一生来守护这份感情,这还要从王玉龄的成长经历说起。
1928年,王玉龄出生在湖南长沙,祖籍安徽舒城,家境富裕,父亲王树楠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六期学生;母亲罗氏是一位大家闺秀,祖上官至兵部尚书。王玉龄从小衣食无忧,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她是母亲的独生女,母亲对她要求很严格。
父亲去世后,日军侵略中国,王玉龄跟随母亲辗转多地逃难,即便困难重重,也不忘读书学习。在此期间,王玉龄见到日军犯下的罪行,对日军痛恨不已。即便长大后,王玉龄也不买日本货,不正眼看日本人。
17岁时,王玉龄已经出落成为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貌美如花,气质优雅,许多家境优越的公子前来提亲,都被王玉龄婉拒了。在张灵甫一位下属的介绍下,张灵甫在理发店第一次见到了王玉龄,他被王玉龄的活泼开朗所吸引,开始追求王玉龄。
尽管两人年龄相差比较大,但张灵甫的真诚还是打动了王玉龄,他把前妻的事情告诉了王玉龄,王玉龄相信他,即便母亲反对,她还是决定嫁给张灵甫。
1945年,抗战取得了胜利,全国处在欢庆当中。借助这喜庆的日子,王玉龄和张灵甫在上海举行了婚礼,这年王玉龄17岁,张灵甫42岁。1947年3月9日,儿子张道宇在南京出生了,两个月后,张灵甫在孟良崮战死。
张灵甫死后,王玉龄带着儿子在大陆生活了2年,随着国军姐姐败退,她一路向南走。1949年,王玉龄带着儿子和老母亲去了大陆对岸。原本,王玉龄想着能够靠着抚恤金生活,没想到每个月只能领到几十斤大米,日子过得很苦。
为了能够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王玉龄决定前往美国工作。1953年,王玉龄在孙立人的帮助下,踏上了美国的征途。
25岁的王玉龄考上了纽约大学财会专业,为了维持生活和学习,她需要抽出时间打工,这样坚持了4年,王玉龄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了。之后,她应聘到罗斯福医院的会计,工作了两年时间。后来,王玉龄又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3年,最后她去了美国航空公司,在这里她工作21年,直至退休,生活衣食无忧。
期间,王玉龄把老母亲和儿子都接到身边,一家人过得很开心。不过,在感情方面,她的心中一直无法放下张灵甫,所以没有考虑再婚。
1974年,王玉龄受邀回到大陆,她参观了许多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中国人,王玉龄没有忘记祖国,她的内心是想要回来的。
2005年,王玉龄跟随儿子张道宇定居上海,一些老朋友专门来看望她。2007年,王玉龄受邀来到孟良崮,张灵甫被击毙的地方。她看到丈夫最后所在的山洞,感慨万千。王玉龄说“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就是他在最痛苦的时候,在最无依的时候,我没有跟他在一起。”
其实,面对粟裕大将侄子粟刚兵邀请时,王玉龄起初感到有些意外。当初在孟良崮战役时,张灵甫的对手正是粟裕。而粟刚兵也担心王玉龄不愿前来,对此王玉龄说“有什么关系呢?你说我能恨谁,我的丈夫是职业军人,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
离别孟良崮之际,王玉龄半开玩笑地说“也在这里给我留一个位置吧”,她指着那个山洞。
王玉龄是爱国的,她曾打官司要回来,位于日本东京繁华地段的两座大楼“光华寮”和“清华寮”,这是日本通过剥削国人血汗钱购置的,日本投降后迟迟没有归还中国。王玉龄得知后很生气,她通过不懈努力,把这两座大楼的产权要了回来,交给了中国政府。
王玉龄晚年生活在上海的家中,每当有人看望她,提起张灵甫时,她还会动情落泪。
2021年,王玉龄在上海家中去世,她走的很平静,终年93岁。王玉龄的骨灰安葬在上海玫瑰园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