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可谓是炸开了锅,起因就是一个大新闻——Vivo竟然“偷偷”转走了7000亿卢比,这件事直接让印度政府恨得咬牙切齿,直呼“怎么敢!”原本以为把Vivo当成接班人,好好在印度市场打拼,没想到最后还是被Vivo“放了鸽子”。
你知道吗?印度政府的算盘打得挺精,他们可是早就盯上了Vivo这块肥肉。Vivo不仅在印度扎根多年,还成为手机市场里的“顶流”,销量超越了小米和三星,稳居亚军宝座。去年光靠印度一个市场,Vivo的营收就高达200亿人民币。于是,印度政府心里开始痒痒了,干脆让塔塔集团收购Vivo在印度的51%股份,准备玩一波“国有化”。不过,给出的收购价可真寒酸——9亿人民币。你没看错,这点钱就想买下Vivo一半的股份,简直是白菜价了。
Vivo大逃亡,印度傻眼了就当印度政府觉得已经稳拿Vivo这块金字招牌的时候,事情发生了神反转。Vivo竟然悄悄转移了7000亿卢比的资产,相当于人民币600多亿!这笔钱没落到印度政府手里,全都被Vivo“带走了”。印度方面这下慌了神,财政部门恨不得立刻把Vivo的高管抓起来,问个究竟。
这事让印度官员一时半会儿缓不过劲来。毕竟,自从小米在印度被“坑”了50亿之后,Vivo可一直是他们的“香饽饽”。甚至连公司的名字都得改成“Vivo印度”,为的就是让Vivo扎根印度,和中国总部“划清界限”。没想到,Vivo的根还在中国,总部指哪儿,印度这边的管理层就往哪儿打。这7000亿卢比转得神不知鬼不觉,让印度彻底懵了。
金蝉脱壳的绝招其实,Vivo这次的操作,背后并不简单。你看,印度近年来可不是第一次对外资企业“动手”。小米当年就在印度被罚了48亿,这让雷军直接选择不把印度当主战场了。而这次,印度对Vivo的算盘也是一如既往,打算通过塔塔集团低价收购,逼迫Vivo交出一半股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打着“合作”的名义,实则想“鲸吞”Vivo在印度多年的市场成果。
这波操作让Vivo不得不谨慎起来。面对印度政府的“步步紧逼”,Vivo学聪明了,趁着风口浪尖,把大笔资金转到了境外,留了条退路。这就像在玩一场高难度的“金蝉脱壳”,Vivo从头到尾都没有让印度占到便宜。
外企在印度的坎坷之路说实话,Vivo的这波“撤退”给了在印度打拼的外资企业提了个醒。印度政府的打压政策一再升级,外企在这里的处境可谓是步步惊心。不仅是Vivo,像小米、荣耀甚至是苹果,也都被印度“敲打”过。印度想借外资企业的力量发展经济,可又害怕外资太强,压得自家本土企业抬不起头。于是,强买强卖的戏码不断上演。
从表面上看,印度政府的这一波操作是为了扶持本土企业,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只会逼走更多外资,留下的本土企业反而会因为缺乏竞争力,陷入困境。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市场讲究的就是开放与合作。如果印度政府再不反思调整,这种揠苗助长的手法迟早会把印度自己给拖垮。
“印度制造”的梦和现实这些年,印度一直喊着要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口号响亮,但现实却很残酷。以“印度制造”为目标的政策看似是在吸引外资,但背后的做法却是另一回事。印度政府一边喊着欢迎外企来投资,一边却暗地里想着怎么把外企的市场成果“收入囊中”。这种“过河拆桥”的行径,已经让不少企业心寒。
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印度的野心很大,但却缺乏相应的技术基础和市场配套。为了追赶中国,印度选择了走“捷径”,大肆招揽外资,可一旦这些外资企业站稳脚跟,印度政府就开始打压,试图通过低价收购将外企的技术和市场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种既想要“蛋糕”,又不愿意付出代价的做法,迟早会引发更大的市场动荡。
印度的算盘打得响,却砸了自己的脚Vivo的“撤退”不仅让印度政府措手不及,也为其他外资企业敲响了警钟。印度市场固然有巨大的潜力,但其背后的政策风险和不确定性却同样不可小觑。如果印度政府再不反思这种“短视”的经济政策,更多外资企业将会效仿Vivo,选择带着资本和技术撤离。
要想实现真正的“印度制造”,光靠喊口号可不行。印度政府必须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才能赢得全球资本的信任。否则,印度这个号称“世界工厂”的梦想,很可能会在现实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最终的结果很清楚:Vivo这一走,不仅让印度丢了面子,更让他们看清楚,强买强卖只会吓跑外资,而不会真正帮助本土企业崛起。如果印度政府不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做法,Vivo绝不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外资企业。
都知道阿三经常坑在他们那的外资所以都防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