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2扇门”必须守好,中医一招,症状全消!

乖乖评养好的 2025-03-12 03:28:12

抽动症,“2扇门”必须守好,中医一招,症状全消!

抽动症康复需守“两扇门”——饮食门、情志门

中医视角下,小儿抽动症病机复杂,但临床常见两大诱因:

1. “饮食门失守”:过食肥甘厚味、添加剂零食,脾胃积滞,湿热内生,肝木受克(“土壅木郁”),引动肝风;

2. “情志门失守”:学习压力、家庭冲突致肝气不舒,久郁化火,耗伤肝血,终致“风火相煽”而抽动不止。

治疗需双管齐下:清脾胃以开郁结,疏肝气以熄内风。

典型医案:饮食积热+肝郁化火型抽动

患儿信息:男,11岁,2022年5月就诊

主诉:清嗓子、甩头3年,近半年加重伴骂人症状。

嗜好炸鸡、奶茶,每日零食不断,大便粘臭;父母离异后性格敏感,常因学业被责骂,症状爆发。

刻诊:面红油腻,舌红苔黄厚,咽喉充血,频繁吼叫“滚开”,喉中痰鸣,口干口苦,夜间盗汗,踢被磨牙,脉弦滑数

辨证:脾胃湿热,肝郁化火

治则:清胃导滞,疏肝泻火

思路如下:

1.清“饮食门”:焦山楂、炒莱菔子、茯苓、薏苡仁

2.通“情志门”:柴胡、郁金、夏枯草、栀子

3.兼治标症:僵蚕、蝉蜕、远志

医嘱:

1. 饮食禁忌:禁冷饮、炸鸡、巧克力(易生痰热);

2. 情志疏导:家长每日与孩子谈心15分钟,允许发泄情绪(设“安全发泄角”);

3. 运动辅助:每日傍晚散步40分钟疏解肝郁。

服用21天后,骂人症状消失,清嗓减少大半,舌苔转薄白;守方去栀子、夏枯草,加百合、合欢皮,养阴安神,续服14剂;

坚持调理数月,症状逐渐消失,情绪稳定,学习成绩提升。

抽动症绝非“不治之症”,守住饮食、情志两道门,如同为肝风设置“防风林”。

临床中60%以上的患儿通过系统调理可显著改善,但需家长放下焦虑,与医生形成“治养同盟”。

毕竟,孩子的健康,从来都是“三分药,七分养”。

0 阅读:4
乖乖评养好的

乖乖评养好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