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体内“三毒”作乱,把毒排干净就好!

中医认为,抽动症的本质是“风动于外,毒蕴于内”,其中痰毒、火毒、气毒相互胶结,形成独特病理链:
痰毒: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浊上蒙清窍,阻滞经络,引发肌肉不自主抽动(如眨眼、耸肩);
火毒:肝郁化火,心火亢盛,火性急迫,灼伤阴液,导致抽动频发、力度加重(如甩头、尖叫);
气毒:情志不舒,气机逆乱,郁结之气化为“毒”,使症状随情绪波动(紧张时抽动加剧)。

举个例子:
门诊一个10岁男孩,主诉:频繁眨眼、清嗓3年,近半年新增甩手、跺脚,情绪暴躁。
问诊:喜食炸鸡奶茶,大便黏滞臭秽;父母离异后症状加重,夜间磨牙梦呓
望诊:面色潮红如蒙油垢,舌红苔黄厚腻,咽喉滤泡增生
闻诊:喉中痰鸣,时有“呃呃”怪声
切诊:脉滑数,左关弦硬,腹部按之灼热

三毒辨证:
痰毒壅盛:湿热酿痰,阻滞任督二脉,故见喉中异响、肌肉跳动;
火毒炽烈:肝胃郁热化火,上攻头面,致眨眼频繁、面红目赤;
气毒郁结:情志抑郁,气机逆乱,故抽动随情绪波动,伴胸闷叹息。

治则:清痰毒以通络,泻火毒以熄风,解气毒以调枢
一、内服方药
破痰毒:
白僵蚕、胆南星、茯苓化痰通络,调节肠道菌群)
浙贝母、皂角刺(稀释痰液,消除咽喉滤泡)
泻火毒:
栀子、夏枯草、 钩藤(清肝泻火,抑制神经异常放电)
黄连、淡竹叶(导心火从小便出)
解气毒:
柴胡、郁金川芎(疏肝理气,改善脑血流灌注)
生龙骨、牡蛎(重镇安神,降低肌肉兴奋性)

二、饮食禁忌:
❌ 忌油炸食品、巧克力、含阿斯巴甜饮料(助火生痰)
❌ 忌冷饮、反季水果(阻碍气机)
结果怎么样呢?
二诊:大便通畅,痰鸣音减少,眨眼频率下降,去胆南星加白芍柔肝。
四诊:甩手动作消失,情绪平稳,舌苔转薄白,原方去黄连,加百合养阴。
三月巩固期:改服浓缩膏方,配合饮食调理,随访半年未复发。

不要小看中医几味药,每一味组是仔细斟酌后,根据患儿情况开出,只要辨证准确,治好抽动症没有那么难。
每天做科普,宣传中医智慧,只是希望多一位家长刷到我,多帮一个孩子减轻痛苦,就是我最欣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