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直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抽动症看似“肝风妄动”,实则是“脾土崩塌”。

现代临床发现,80%久治不愈的抽动症患儿存在以下脾虚铁证:
✅ 肌肉抽动(脾主肌肉)
✅ 发声性抽动(脾虚痰阻咽喉)
✅ 症状晨轻暮重(脾阳日晡渐衰)
✅ 情绪波动诱发(脾不统血,血不养神)
核心病机:
脾虚→生化乏源→肝血不足→虚风内动
脾虚→湿聚成痰→痰随风动→怪症频发
正如《幼幼集成》警示:“治风先治脾,脾健风自熄”!

门诊一个患儿,男生,14岁, 抽动症已经五六年。
曾用硫必利、阿立哌唑,控制不佳,近半年新增秽语、捶胸
患儿自幼挑食,喜欢冷饮,大便时干时溏;抽动晨起轻,下午、晚上加重
刻诊:面黄肌瘦,眼睑浮肿,舌淡胖边齿痕,苔白滑,指甲纵纹明显,喉中频繁“吭吭”声,言语含糊带痰音

辨证:土虚木摇,痰瘀互结
治则:健脾平肝,化痰熄风
一、内服方药:强脾定风饮
补脾阳:炮附子、干姜、炒白术、炙黄芪、党参
化痰瘀:白芥子、鸡血藤、茯苓
柔肝络:白芍、全蝎
引药入脾:炒麦芽、大枣
二、外治强脾
1.健脾贴:通过穴位吸收,加强脾胃运化能力,增强消化吸收。
2.揉腹:
饭后半小时:饭后半小时进行揉腹,有助于促进消化;睡前:睡前揉腹可以帮助孩子放松,改善睡眠质量;晨起:晨起揉腹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便。
结果如何?
一个月后:大便成形,冷饮自断,抽动频率降50%,硫必利减量1/3
三个月后:秽语消失,能静坐听课45分钟,舌苔转薄白,脉有根
六个月后:抽动症基本消失,紧张时偶有眨眼,基本看不出异样,体重增5kg,面色红润。停药2月无复发,体育课引体向上达标
随访1年:中考顺利,视频记录显示连续演讲10分钟无抽动。

这里有什么道理呢?
冷饮伤中,这个孩子长期吃冷饮,造成脾阳不振,如《医门法律》云:“中焦如釜,下无火则腐熟无权”。
土虚木摇:脾不生血,肝失濡养,虚风挟痰上扰清空,表现为头颈抽动、秽语;
痰瘀互结:病程6年,久病入络,痰浊瘀血阻滞筋脉,引起捶胸顿足等症状

如何解决呢?
久病必虚,虚在脾阳,关键在“补火生土”。
治标在肝,治本在脾:全蝎、白芍暂平肝风,附子、干姜永绝后患
脾健则神安:通过“肠-脑轴”重建,患儿从生理到心理全面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