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战士来京看望张爱萍,张责问:我当国防部长时,为何不找我

元元阅览过去 2024-11-06 13:40:5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编辑 |一枝凤梨前言

在1987年的一个温暖日子里,开国上将张爱萍满怀期待地在家中等待一位特别的客人,这位年轻的退伍战士赵保群在数十年前曾负责看护张爱萍,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张爱萍始终未曾忘记这位勇敢的小战士,他们终于重逢,情感交织的瞬间令在场的人动容,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这两位英雄之间的纽带如此深厚,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

在1972年,开国上将张爱萍被囚禁,忍受着长达六年的苦难,这位曾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往日英勇无畏的形象在囚禁中显得无比脆弱。在炎热的五月,张爱萍被迫穿着厚重的棉袄,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压迫让他倍感煎熬。某个炎热的下午,他在洗澡时突感头晕,因体力不支而摔倒,导致左腿粉碎性骨折。令人心痛的是,周围的人似乎对他的状况毫不关心,甚至没有人想到要将他送医。整整三天后,周恩来得知消息后愤怒异常,重重拍桌,才迫使医院对张爱萍展开救助,他才得以被送往301医院。

即便到了医院,张爱萍的监护状态并未解除,年轻的战士赵保群被调至301医院,负责对名为张续的病人进行24小时的监护任务。上级对他发出严格指令,禁止任何人接近张续,连亲属的探视也要在监控下进行,所说的话语每字每句都必须记录。赵保群虽心中疑惑,但军令如山,唯有遵从。

第一次面对张续,赵保群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看到的是一位面容憔悴、衣衫不整的六十多岁老人,显然无人照料、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张爱萍刚刚经历手术,身体尚未恢复,专案组人员又频频前来对他进行审问,张爱萍面对咄咄逼人的审讯者,始终保持着刚正不阿的气度和气节,赵保群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对这位老人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与尊敬。

有一次,赵保群因脚受伤,张爱萍看在眼里,主动要求护士为他拿药,这一幕让赵保群震撼不已。他意识到,眼前的老人不只是一个被审查的对象,更是一位拥有崇高信念与无畏精神的英雄。赵保群的心中对张爱萍的印象悄然改变,原本的隔阂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尊重与感动。

7月28日晚,赵保群下班后正准备躺下休息,忽然一阵急促的电铃声打破了宁静,他敏锐地意识到,可能有病人出事了。立刻,他翻身下床,快步冲向病房。当他推开门时,眼前的场景让他震惊不已:“张续”口吐白沫,身体剧烈抽搐,迅速陷入昏迷。

赵保群慌忙质问值班的战士发生了什么事,同时急切地拨打医生办公室的电话,但铃声响了几次,始终无人接听。周围的值班室也空无一人,显得异常诡异。

迅速反应过来的赵保群立即发出指令:“保护好现场,任何人不得离开病房半步,外人不得进入,直到主治医生赶到!”他刚说完,便飞奔而去。跑步的过程中,他在脑海中重温了刚才值班战士的汇报:几分钟前,一个戴着口罩的医生送来了一碗中药,张续按照指示喝下后,没过多久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他急匆匆跑到一公里外的主治医生宋军医的家中,简要说明了情况,宋军医生性直率,听后立刻拉起赵保群就往医院赶,边跑边说:“这肯定是有人在搞鬼,我们必须快点去救人!”

经过两天两夜的紧急抢救,张续终于苏醒过来,他睁开眼睛,看到赵保群疲惫不堪、血丝满眼的模样,心中感激不已,却不知这位年轻的班长在他的床边寸步不离,连一瞬的休息都未曾有过。赵保群与宋军医、战士们相视而笑,喜悦的气氛弥漫在病房,张续得知事情的真相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既有喜悦也有无奈,无法自已。

细心的赵保群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把张续喝过的药渣带给宋军医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含有一种名为“金银花”的剧毒中药,超过五钱便足以致命。赵保群愤怒不已,立即要求院方查明真相。医院的解释却显得荒唐可笑,声称这可能是药屉漏下来的,他对此完全不信。

就在此时,张续感到身体的虚弱,让战士把赵保群叫回病房,他深深感激地对赵保群说:“算了吧,你是查不出来的,我为了革命,随时准备付出一切!

11月6日下午,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下,“专案组”终于宣布对张续解除监护审查,赵保群接到通知,立刻离开301医院,不再与病人有任何接触。离开时,他才明白,自己监护了整整六个月的“张续”竟是张爱萍将军。他站在六病区的窗下,向张将军的方向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心中满是敬意与感慨。

进入1986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在温馨的家庭聚会上,心中却涌起对十多年未见的战友赵保群的思念。与妻子李又兰分享这一感慨后,她也被张爱萍的真情打动,决定再次寻求吴邦义的帮助,李又兰拨通了吴邦义的电话,请求他再次发动寻找行动。

吴邦义深受两位老人的诚挚情感感染,毅然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重返如皋和海岸等地,继续追踪赵保群的踪迹。他甚至在多个乡镇张贴了寻人启事,努力希望能找到这位久违的战士。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正月初五,吴邦义接到了一通激动人心的电话,消息称在角斜乡的五坊村,有一位名叫赵保群的人,极有可能就是他要寻找的那位。

吴邦义欢欣鼓舞,迅速安排专车前往接人,当赵保群被带到南京时,吴邦义迫不及待地从包里拿出了一百多张照片,向他询问是否能认出他曾经监护过的人。赵保群在翻阅时,目光一亮,迅速认出了张爱萍将军的照片,瞬间勾起了他对那段往事的回忆,心潮澎湃,不禁让他想起那段同仇敌忾、共度难关的岁月。

在吴邦义的周密安排下,赵保群与张爱萍将军之间开始了书信往来,这种亲切的交流让两人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张爱萍将军还专门寄给赵保群一百块钱的生活费,虽是小小的一笔,却承载着他对这位老友的关怀。

起初,赵保群想要将这笔钱退回去,毕竟将军的关心让他感到受宠若惊,赵保群的父亲却劝道:“既然这是将军的心意,不如让这笔钱发挥一些作用。”这番话让赵保群深思,他决定将这笔钱用于公益之举。

经过一番考虑,赵保群最终决定将这笔钱捐给当地的一所学校,以此来回馈社会,传承张爱萍将军的关怀与爱心,这一决定让他感到心安,也使这笔钱得到了更有意义的用途。

当张爱萍将军得知赵保群的善举后,心中不禁感到欣慰,便立即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亲切地称呼赵保群为“保群”,这个称呼在他眼中似乎更富有情感与意义。信的最后,张爱萍将军表示,看到赵保群的善行,自己感到无比自豪,仿佛这个名字的变化更能体现两人深厚的情谊。原名为赵宝群的他,从此以“赵保群”的名号示人,象征着他与将军之间不解的情缘与共同的信念。

1987年11月13日,这一天对张爱萍来说尤为特殊,因为他即将迎来一位期待已久的老朋友——赵保群。

张爱萍一大早就让妻子李又兰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佳肴,兴奋得几乎无法静下心来,来回在门前踱步,心中充满了期待。他在远处瞥见了一辆小汽车驶来,心跳加速,当车门打开,一位熟悉的身影走下车,尽管许久未见,张爱萍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立刻快步上前。

“小赵啊,这些年可把我愁坏了,我总算见到你了!”张爱萍激动得几乎无法自已,与赵保群紧紧相拥。赵保群此刻泪水夺眶而出,感慨地回应:“首长,终于见到您了,我这些年一直在想念您!

两人坐下来,张爱萍关切地问:“现在一切都恢复正常了,你怎么不早来找我?如果那样我们早就见面了。

赵保群略显腼腆地说道:“我在电视上时常看到您,知道您身体健康,一切都好,但我不想打扰您的工作。”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张爱萍深深的敬意和顾虑。

在温馨的饭桌旁,张爱萍一边给赵保群的碗里夹菜,一边分享这些年他寻找朋友的故事。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承载着他们的友谊和时光的珍贵,两人畅谈无碍,仿佛时光在这一刻回到了从前,情谊的纽带将他们紧紧相连。张爱萍笑着回忆起往昔的点滴,赵保群则兴奋地回应,两人的交谈如涓涓细流,缓缓流淌,仿佛能倾诉一整年的思念与感动。

1987年11月,张爱萍将军虽然已退居二线,但他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依然如故,他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他的闲暇时光,张爱萍将军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回忆录,记录了他在革命年代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他的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有诗词创作,还包括书法和摄影选集,逐渐成为我党著名的“将军诗人”。

张爱萍将军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简朴的作风,正直清廉,他的为人处世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德。无论是生活的点滴,还是工作中的担当,他都以身作则,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榜样。他热爱自然,乐于助人,常常参与到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去,带动周围的人共同追求精神的富足与美好。

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人们永远怀念这位具有崇高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共产主义战士。张爱萍将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与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0 阅读:3

元元阅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