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交公粮而劳作的农民
我向 deepseek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民需缴纳公粮,还要投身于无休止的水利建设工作,并且在此类工作中农民所获取的报酬甚微。能否将此视作农民对国家的贡献,从而开启对农民发放养老金的进程?
deepseek 经过深度的思索,给出了建议性的答案:以下便是答案以及我的理解与解读。
“农民在改革开放前承担的公粮缴纳和水利建设义务,确实构成了建立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历史依据。这种制度性贡献的补偿需求,可通过量化分析和制度设计转化为当代的养老保障责任,其合理性可从以下维度系统论证:”
解读:deepseek承认1978年前农民交公粮和完成水利义务工这是一种国家制度性安排的贡献,确实可以构成建立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历史依据。
“一、历史贡献的量化重构
公粮征收的制度性价值转移 1953-1985年间统购统销制度下,农民通过公粮形式贡献粮食1.25万亿斤,按市价折算形成约7000亿元(1990年不变价)的隐性财政转移。这相当于同期国家基建投资总额的83%,构成工业化原始积累的核心来源。
劳动积累工的经济价值测算 1958年《关于水利工程的民工义务办法》规定,每年每个劳动力需承担30个水利工日。1978年前全国累计投入水利工日约320亿个,按当时0.5元/工日计算,形成160亿元劳动价值,相当于同期财政支农资金的2.3倍。”
解读:1、1985年前农民向国家交的公粮对国家工业的贡献相当同期国家基建投资总额的83%,构成工业化原始积累的核心来源。注意:是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的核心来源。
2、1978年前农民的水利义务工对国家的贡献相当于同期财政支农资金的2.3倍。也就是说农民的水利义务工对国家的贡献远远超出了国家对农业资金的支出,而且是它的2.3倍。
“二、代际补偿的法理构建
社会契约的代际传递理论 罗尔斯"正义储存原则"要求当代人必须为后代积累合理资本。农民群体通过压低消费完成的强制储蓄,形成了工业化的原始资本积累,当代财政有义务兑现跨代契约。
土地发展权的贴现补偿 1982年宪法确立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实质将土地增值收益权让渡给国家。按2012-2021年土地出让金总额59.3万亿元计算,农民集体应得份额(按30%计)达17.8万亿元,可折现为养老权益。”
解读:1、建立农民养老金制度是有法理依据的。按照罗尔斯"正义储存原则"的理论,当代的农民有权要求国家兑现前辈农民对国家做出的贡献;
2、当代财政补偿是有合理的资金来源的,这就是土地增值收益。但现在的土地增值收益都被国家拿走了,农民集体应得30%是可以拿来作为养老权益折现的。
“三、国际补偿机制参照
德国"平准基金"模式 二战后对战时强制劳工设立57亿欧元补偿基金,确立"历史不公的经济补偿"原则。该模式为处理制度性历史债务提供法律先例。
日本农业者年金制度 1970年立法将战后农地改革形成的土地增值转化为农民养老基金,确立"政策受益者反哺"机制,政府财政承担保费50%。”
解读:这种代际传递补偿是有国际先例的,德国的"平准基金"和日本的"政策受益者反哺"机制就是例子。
“四、制度设计路径
贡献折算模型 建立"工分-养老金"换算体系:按1958-1978年农民年均提供30个义务工计算,每个工日折算0.5个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工龄者可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
土地收益反哺机制 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20%建立"历史贡献养老基金"。按2021年土地出让金8.7万亿元计算,年可筹集1.74万亿元,足够为2.9亿农村60岁以上人口发放500元/月养老金。
代际转移支付制度 将农民养老金支出纳入中央财政事权,建立专项转移支付科目。2021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2.1万亿元,只需调整支出结构6.2%即可实现全国农民基础养老金全覆盖。”
解读:实行农民养老金发放在现在的政府机构和政策的框架体系下具有可操作性,不必伤筋动骨。
“五、实施效能预测
财政可持续性 按500元/月标准测算,年需资金1.74万亿元,占2021年GDP的1.52%,低于OECD国家平均养老金支出占比(8.5%)。随着土地财政转型,可通过开征房地产税建立长期资金保障。
社会经济效应 南京农业大学模型显示,农民养老金达到城镇职工30%水平(约1000元/月),可使农村消费增速提升2.3个百分点,土地流转率提高18.7%,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2.4%。 这种制度安排并非简单的福利施舍,而是对计划经济时代城乡价值交换失衡的历史性矫正。通过将农民的历史贡献转化为可量化的养老权益,既实现了代际正义,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制度纽带。建议全国人大启动《农民养老保障特别法》立法程序,建立基于历史贡献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机制,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际补偿制度。”
解读:建立农民养老金制度不是对农民的恩施,它可以提升消费,提高土地流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写下这个帖子,当然是我出身农民,虽然我现在不是农民,但每当我回家看见我的七老八十的哥哥姐姐们还在为每天的生计而劳作,心里就不是滋味。我记得我从14岁开始就每年都要上水利挑土,如果不完成我的水利义务工,我就在生产队里分不到我的口粮。是的,我为农民鸣不平!
(各位看了这个帖子有什么感想?赞成就支持一下;不赞成也应该说清楚反对的意见。)
幸福来了
为你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就事论事
我是农民(72年)人!八十多岁高龄的父亲所谓的退休金基本上都没有怎么去取!岁末寒风刺骨中富丽堂皇的银行前排队,时不时的刷面验证!百二百块的钱有何意义?
现实改变我们
支持[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4xxx80
那么交了社保的农民是不是可以拿双份退休金呀??
用户95xxx09
支持支持支持[点赞][点赞][点赞]
风云
当年兴修水利义务工是指每个农民都有义务为农田灌溉、防灾减灾参加水利建设,是以记工分的形式作为报酬。农民在集体的土地上收获的粮食一部分上缴国库,即公粮,国家统一价格收购,按“工分”分钱,用于购买食盐、油、肉、布、洋火、烟酒等生活必须品。大部分粮食作为农民的口粮,以“工分”分配粮食。城市的工人实行全国统一工资标准,每月十几元钱,报酬远远低于劳动的产出。今天,我们应该向当年建设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巨大牺牲的一代人致敬!
疯哥
为国家做贡献,不记报酬,完全是义务劳动
疯哥
可以
疯哥
应该的
疯哥
[点赞]
自然融合
快点立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