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国会山前,一场打破惯例的外交行动引发全球瞩目——中国高层代表罕见以“特别使团”身份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这一举动不仅超越了过去仅由驻美大使参与的惯例,更被外界视为中美关系“触底反弹”的风向标。中方此次高规格安排,既是给足特朗普“面子”,亦暗含深意。特朗普此前多次公开喊话,希望中方领导人出席其典礼以提升国际影响力,但中方最终选择派遣特使团,既展现对美方换届的尊重,又避免过度抬高特朗普的“政治秀”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特使在华盛顿会见了美国新任副总统万斯。作为共和党“建制派”与“特朗普主义”的平衡者,万斯被视为中美沟通的“最大公约数”。会谈中,中方强调“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而万斯则传递了美方对经贸议题的关切。这种“对等接触”既符合外交礼仪,也为后续谈判埋下伏笔。与中方的积极姿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内部的撕裂。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三位前总统罕见集体拒绝出席特朗普就职午宴,仅参加典礼仪式。这一行为被解读为对特朗普执政理念的公开否定,折射出共和党与民主党、甚至共和党内部“建制派”与“特朗普派”的激烈对立。小布什的缺席尤为耐人寻味。尽管同属共和党,他曾公开批评特朗普“破坏民主”,此次表态更暗示传统共和党势力对特朗普的警惕未消。而民主党人沙利文直接抨击特朗普“对华示好是失败策略”,进一步暴露美国外交决策层的分裂。特朗普的“关税武器”仍是悬在中美关系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据美媒披露,特朗普已提出两大条件:要求中方扩大进口美国商品,并在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领域让步,以此换取暂缓加征关税29。然而,中方早已明确“原则问题不退让”的立场,并通过产业升级降低对美依赖——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降至13.2%,较2017年下降近5个百分点。
复旦大学学者吴心伯指出,若特朗普执意加征60%关税,美国通胀可能飙升,反噬自身经济。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东盟、中东合作,正构建多元化贸易网络,反制筹码充足。当前,俄乌冲突降温、中东停火协议签订,世界亟需大国协作。中方强调“合则两利”,而特朗普在就职前与中方领导人通话时,罕见表态“期待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甚至计划就职百日内访华。这种矛盾姿态背后,是美方对中国的双重需求:既需中国增持美债缓解财政危机,又需中方在乌克兰、伊朗等问题上配合。然而,特朗普提名国务卿卢比奥等人仍坚持对华强硬路线,试图在科技领域构筑“大院高墙”,将限制范围从芯片扩至生物医药、农业科技等领域。中美关系的未来,取决于美国能否跳出“冷战思维”,真正接受多极化的全球秩序。
中方的外交突破,是对“以斗争求合作”策略的生动诠释。而美国政治的撕裂与反复,恰恰凸显其霸权逻辑的不可持续性。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言:“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非小池塘。”面对风浪,唯有坚守自主创新、扩大开放,方能在这场世纪博弈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