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妈妈都有一个"睡渣"宝宝:经常醒夜,也不饿也没有排便,还越哄越精神,一双小眼睛滴溜溜地看着你,看得缺乏睡眠的宝妈几近崩溃。其实新生儿平均一天至少要睡16个小时,然后宝宝需要的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1-6个月的宝宝需要至少14个小时的睡眠。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晚上不爱睡觉,很有可能是白天睡得太多了的缘故,再有一个,可能宝宝养成了不好的睡眠习惯,比如说要抱着才能睡,又或者要一边走一边哄才愿意睡觉。
表妹的宝宝也是一个"睡渣"宝宝,最近还得了一个"坏毛病",刚沾床不到半个小时就哭闹着醒来,一抱起来还蹭来蹭去,小脸蛋都被宝宝自己蹭破了,红红的一片,又到了爱流口水的年龄,直接就长了口水疹,很快发展成为成片成片的湿疹,皮肤红肿,还痒,宝宝哭闹起来更不爱睡觉了。都知道宝宝的睡觉对于宝宝的成长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旦睡不好,会直接影响宝宝的发育。表妹第二天一大清早就抱着宝宝去医院挂号,经过诊断得知宝宝这是长了湿疹。
小儿湿疹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最早可见于两至三个月的婴儿,两岁以后发生的概率会减少。小儿湿疹大多发生在面颊部,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可出现。西医认为,宝宝得湿疹的病因较复杂,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生物因素有关,有时很难明确具体病因。中医的看法则是大庭相径:中医认为湿疹的病因主要是在禀赋不耐,脾气不足,复感风、湿、热毒之邪,病位在脾胃,急性亚急性期的主要病理是在湿热博结,浸淫肌肤,慢性期则是血虚风噪,肌肤失养。
中医将湿疹分类三个类型:
1、 湿热并重型: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身热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赤少,皮损潮红,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不止,舌质红,舌苔白或者黄,脉象发滑。
2、 脾虚湿盛型湿疹:病程日久,口渴不思饮,大便不干或者糖稀,皮损粗糙肥厚并且有少量的渗液,仍有丘疹以及小水疱,皮肤轻度潮红、瘙痒,可见抓痕鳞屑,伴有纳食不香,身体疲倦却睡眠不安等症状。
3、 血虚风噪型湿疹:皮损粗糙肥厚,角质化、皴裂,表面有抓痕、血痂,颜色暗红或者呈现色素餐桌,舌质淡,舌体发胖,舌苔发白。
湿疹、夜里常醒,是脾虚导致,医生:记住2点,跟湿疹说拜拜
1、 调养脾胃:可以进行推拿来对脾胃进行调节。具体的做法为:捏脊,家长让小儿趴在床上面,然后沿着小儿的脊椎两旁大概二指距离,用双手的拇指、食指以及中指,从骶尾部开始起,将皮肤轻轻的捏起,沿着脊柱向前捏拿,一直到颈部的大椎穴。又或者如果宝宝已经开始吃辅食,用红枣与小米熬制成粥让宝宝食用,也有很好的调理脾胃的作用。
2、 调养宝宝肌肤:对于容易流口水的宝宝,要注意及时用干净棉巾轻轻吸附口水,防止唾液中的酶加重对皮肤的损害;再者,在孩子患处擦抹一些含有桃油果脂的润肤露来保湿,可以帮助缓解瘙痒和疼痛,还含有能够泄湿排毒的马齿苋与金盏菊,起到收敛皮损、清热解毒,消肿除痒的作用,减少湿疹的反复发生。
宝宝夜间睡眠,要注意床褥的问题,如果被子过多,或者体表温度过热,都会加重湿疹和瘙痒,令得宝宝哭闹不已。这种情况需要适当减少被褥,可以在睡前给宝宝用干净湿毛巾轻轻湿敷一下,给肌肤以镇静,然后戴上放搔抓的小手套,避免搔抓加重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