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3号那天,林彪他们一伙人从山海关机场上了一架飞机。看飞机飞的方向,大家猜它最后可能是要去外蒙古或者苏联。飞机在天上飞了快40分钟,这才飞出咱们国家的边境,明摆着就是要逃跑嘛。
“九·一三事件”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逃跑叛变”,这事性质坏得很,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后果都特别严重。事件发生后,毛主席发了话,周恩来总理立马开始行动,启动了紧急方案。他亲自指挥和调查,在林彪的办公室里翻出了三个大军区司令员的信件,他处理这些信件的方法,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汪东兴是第一个知道“林彪逃跑”这事的人。9月13号一大早,他就接到了山海关机场那边打来的电话,接着他立马就跟周恩来说了。他们差不多同时赶到毛主席住的地方,三个人聚在一起,紧急商量了一下这个事情。
那时候,林彪身边的“四大金刚”里头,有个叫吴法宪的,从北京西郊机场给汪东兴打了个电话。他说,林彪坐的那架专机,眼瞅着就要从张家口那边飞出河北了。从飞行路线看,林彪可能是想经过内蒙古,往外蒙古或者苏联那边跑。吴法宪接着就问毛主席,咱们要不要派歼击机去拦一下?
汪东兴跟毛主席说了这事儿后,主席眉头拧成了一股绳,脸色也沉了下来。沉默了一小会儿,他慢条斯理地说:“老天爷要下雨,谁也挡不住;女子要出嫁,那也是她的选择,咱就任凭它去吧!”话音一落,毛主席闭上了眼,心里头好像翻起了很多陈年旧账。
周恩来同样很支持毛主席的看法,毕竟林彪在党章里是法定的“后继者”,还是那时候的“二把手”。要是这事儿没处理好,不光是没法给全国人民一个说法,还很有可能带来一连串糟糕的国际后果。
“那事儿”一出,周恩来立马就想到了毛主席的安全,赶紧提议他暂时离开中南海,住到人民大会堂去。接着,他就忙开了,一连串的应急措施紧锣密鼓地上马。先是给全国下了个“不许飞”的命令,然后又让陆军火速赶到各大机场驻扎,还在重要的路上设了关卡,目的就是要拦住所有想飞的飞机。
毛主席点头同意后,全军立马进入了战备状态,动作快得很。这一连串的举动,让苏联和外蒙古有点懵,他们不清楚咋回事,但很快也在中苏、中蒙边境上集结了军队。边境那边,气氛紧张得要命,感觉就像“三国大战”马上就要打响一样!
但好在,打算逃到苏联的林彪,他坐的那架256号飞机,最后在蒙古国东边的肯特省温都尔汗摔了下来。飞机上的人,包括林彪在内,全都没能活下来。大概过了十来天,苏联和蒙古才弄明白是咋回事。这事儿一出,毛主席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苏联那边也暗自庆幸。
事后,苏共在中国那边的联络部处长库里克,他感慨地说:“还好林彪没到苏联去,不然那可就乱套了。”蒙古国的领导人们也是这么想,如果林彪真逃出去了,那外交上可就惹出大麻烦了,到时候收拾都收拾不过来。
“九·一三事件”那会儿,周恩来迅速行动,外事和内政的事儿他很快就安排得井井有条。当时管北京军区的李德生将军,成了周恩来处理这事的好帮手。因为这事挺特别,所以空军就成了重点调查的对象。
李德生到了空军学院,一番细查之后,翻出了不少“关键”资料。同时呢,北京市委书记吴德和卫戍司令吴忠他们,也都在忙活着查这事儿。另一边,由周恩来、赖奎、武建华、王歆几个组成的“专门调查小组”,直接冲进了林彪的住处和办公室,来了个突击大搜查。
翻查出来的档案、书信还有其他一些东西里,扯出了不少和林彪关系复杂的党政军干部。这些人啊,大致能分成两种,一种是那种一门心思往上爬、贪图荣华富贵的,另一种呢,就是工作上有正常来往的。说到正常工作往来的,像许世友、韩先楚和杨得志这“三大军区”的头头儿就在其中。
韩先楚和杨得志两位,以前都是跟着林彪打仗的猛将,在革命和抗日战争那会儿,他们可都是战功赫赫,等到新中国成立后,也继续为国家出了不少力。至于许世友,他和林彪没什么直接的往来,不过林彪毕竟是他的上司,工作上他们肯定也得经常打交道。
再说,这三位都是毛主席特别看重的人,对毛主席那叫一个忠心耿耿。自从“庐山会议”之后,林彪那可是红极一时,风光无限,所以这三位都给他写过信。没想到,就因为这三封信,他们差点就被扣上“林彪一伙”的帽子。
“特别调查组”翻出那三封信后,周恩来仔细一查,发现信是写给毛主席和林彪的。按理说,林彪看过后得交给周恩来保管,然后再给毛主席,但林彪和叶群却偷偷扣下了。周恩来想着要保护大家,就决定不追究这事了,这也很符合他一贯的做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