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苏南|(六)难忘在北京警卫部队当兵岁月

大院文化 2024-08-11 21:58:41

作者:姚苏南

笔者是一个典型而又标准的军娃。1955年元月出生在南国一所军校的大院里,2,3岁时随父母北迁汉口,在院校和军区大院中长大,十五岁多入伍当兵,先后在北京卫戍区,武汉军区,总后,总参所属的部队和院校工作,从士兵干起一直成长为团职领导干部。服役二十六年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在国税系统退休。回想在部队工作的二十几个春秋,感到既紧张严肃也生动活泼,又称得上丰富多彩,个中滋味确实值得回味。

第一章

永远难忘的在“禁卫军”中的艰苦岁月

(接上期)

4、连队执行临时任务的情况

在党校驻守三年多的时间里,除了执行正常的警卫任务之外,我还多次参加过执行临时警卫任务。

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有两个:

一是路线警卫

七十年代初,有许多外国政要应邀访华,有一些重要的外宾受到了夹道欢迎的隆重礼仪接待。几十万首都群众列队,站在长安大街的两边向到访的外宾欢呼雀跃,“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声浪响彻云端;那种热闹热烈的情景令人难忘。

我记得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埃塞俄比亚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越南总理范文同、越南南方临时政府副主席阮氏萍等贵宾来访时,都举行过夹道欢迎。

我先后参加过这些活动的路线警卫任务,有时是把守路口,不准车辆和无关人员通过。在主要路口都横向停放一辆公共汽车,防止坏人驾驶汽车冲撞外宾车队;有时是站在欢迎队伍的后面,密切关注欢迎人群中的动向。通过参加以上的活动,我深切地体会到首都人民是全国觉悟最高的群体;他们守纪律、听招呼、懂礼貌、讲政治;集体主义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比较强。

二执勤在颐和园

当年颐和园是我们连队的重要警卫目标,四班驻在北宫门;五班驻在东宫门[正大门]。四班的任务是在青龙桥上站岗,不准外国人和车辆向香山和红山口方向行进[经过允许除外]。五班没有固定的任务,平时主要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颐和园开会、休息、休闲及外国政要来园浏览观光时的警卫。

这种警卫任务基本上都是临时性的,提前几个小时才接到上级的通知或执勤命令,而且几乎天天都有。如果来宾人数不多时,就由五班单独完成任务。如果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外国重要的贵宾来园,除五班之外,连队还要抽调部分兵力来执行临时任务。如果是大规模的节日游园集会活动,全团都要抽调兵力来执行任务。

党校驻勤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多次被派到颐和园执行任务。在此先后警卫过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聂荣臻、黄永胜、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警卫过美国总统尼克松夫妇、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大平正芳、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夫妇、埃塞俄比亚海尔,塞拉西皇帝、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夫妇及宾努亲王夫妇、也门总理艾尼、伊朗巴列维王后及子女、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黑格等以及马来西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巴基斯坦总理布托的子女们、中苏边境谈判的苏方代表库兹涅佐夫以及工作人员、阿尔巴尼亚国家芭蕾舞访华演出团等。

在颐和园里我多次执行过警卫周总理的任务:

首次是1971年7月的一天下午,连队正在颐和园昆明湖进行游泳训练,忽然接到命令:有中央首长和重要外宾要到颐和园;于是连长带领我们十几个同志迅速赶到指定位置,分配好具体任务后,不久就看到首长的大红旗轿车迅驰到东宫门的门口,车门打开后就看到周总理与外宾走下来,然后步入园内。

当时不知道外宾是基辛格,第二天听新闻广播,才知道是基辛格首次秘密访华。以后周总理先后陪同尼克松夫妇、田中角荣首相、特鲁多总理等来颐和园游览观光时,我都参加了当时的警卫执勤。

我最难忘怀的是一次与周总理的近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了他的翩翩风采,亲耳聆听到他的亲切话语。1973年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那天是个周日,大约三点左右我正在学习室看报纸时,就听到指导员李常义站在走廊上大声的喊道“在家的同志赶快下楼集合”;于是我迅速地跑到楼门口排队。

指导员宣布:有中央首长到颐和园来,上级命令我们连队迅速派出兵力到现场警卫执勤,确保首长的安全,马上出发。当时集合了三十多位同志,在指导员的带领下,我们从党校的西门跑步出去,很快就从北宫门进入颐和园。

指导员边走边下达任务,当走到石舫附近的一个游船小码头时,指导员对我说:你留在这里,负责首长上游船的安全保卫工作,一定要保证首长的绝对安全;等首长离开后,到排云殿前待命。说完就带领其他同志继续前行。

这个码头我以前没有来过,对周边的情况也不熟悉,于是我对四周地形环视了一遍,发现这个码头比较偏僻,游客不多,当时只有2、30人左右,而且附近没有制高点也没有茂密的植被,对完成任务十分有利。此时已经有一条游船停靠在码头,正在等待首长的到来。

大约过了十来分钟,一辆防弹大红旗轿车开了过来,待车子停稳后,便看见周总理从车里面出来,他面带笑容,神采熠熠走向码头;这时候在码头边的游客都看到总理走过来了,几十个人兴奋地高喊“总理来了,总理好”;此时这周围的游客也听到了欢呼声,于是蜂拥而至,瞬时间大约有6、70人云集到码头。

我立即站在最前面一排的中间,然后对周围的群众说:大家不要挤,保持好秩序,不要影响到总理。当时我穿的是绿军裤和白衬衣,游客一看就知道我是警卫战士,所以很自觉地站在原地,没有人往前挤或挪动。

总理走到人群前边时停下了脚步,他挥动右手向大家致意,并大声说“同志们好”;说着他面带微笑用睿智的目光注视着人群。当看到我时,脸上的笑容止住了,停顿了几秒钟后才微笑着注视我旁边的游客。我心里明白,总理已经看出来我的身份了。总理大声地问群众:“今天是星期日吧”?大家齐声回话“是的”,总理说:“你们好幸福,周日可以休息,还能出来玩,我没有周末,也不能休息”。大家听到后一齐鼓掌,大声喊道:“总理辛苦了,您要保重身体呀”。

我仔细的观察总理,发现他比两年前瘦了,脸上的老人斑更加明显了。此时我不能喊,也不能鼓掌;只能在心里祝愿总理,健康、快乐、长寿。这时候总理指着我身后的一个十几岁女孩子问:“你抱着的是什么人呀”?我回头一看,这个女孩子抱着一个二、三岁的小男孩;女孩子回答:是我弟弟。总理说:小朋友好可爱。小男孩似乎受到周围欢乐气氛的感染,大声的喊:总理好,总理好;总理也回应:小朋友好。

紧接着总理向大家边招手边告别:同志们再见了;然后登上了游船;岸边的游客都大声的呼喊:总理再见了,总理多保重。我看到总理站在船头向人群回眸时,目光再次打量了我几秒钟。我感到很激动也很自豪,因为我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毛主席制定的“要搞得赢敌人,不要脱离群众”的警卫工作方针路线。

事后我才知道,当时总理在负责筹办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非常的辛苦;在身边工作同志劝说下,他才到颐和园休闲一下,放松放松疲倦的身心。我感觉那时候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中央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真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真正做到了鱼水交融,休戚与共。

我在颐和园多次执行警卫任务,见到过不少的中央领导,觉得他们都很平易近人,谦和亲切。包括江青在此方面也做的不错。我们连队在颐和园执勤的三年多时间里,江青也经常来颐和园休闲。她一般都是下午过来,那个时候游客基本上都离园了,她来园后进行过摄影、划船、骑马、打乒乓球等活动。马匹是中央警卫团在玉泉山喂养的,我们在党校门口站岗时,下午能经常看到警卫团的兵在外面溜马。江青多次到颐和园来休闲,我只参加过一次执勤;那次她是在听鹂馆里面打乒乓球。周连长几乎次次都在现场。

周连长在进行专题教育时,对我们讲过几个具体的事例;一次江青到颐和园,在路上正走着时,被路边的几个小学生看到了。他们正准备欢呼时,被在现场执勤的其他连队的一个排长给制止了,而且他还把小孩子关到一间房子里了。这些情况被江青看到了,她非常生气,当时就让她身边的工作人员把小孩子放出来;还狠狠的批评了在埸的我们的田师长;江青说:“田占魁,我对你说过多次,我出来时不能搞警戒,不能清埸,你怎么不执行呢?你不要让我脱离人民群众”。还有一次江青在颐和园里,看到一个年青的妈妈抱着一个小女孩, 她就走过去主动伸手抱了抱小孩子,还与年青的妈妈交流了几句话。老一辈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关系,应该成为当下年青共产党人的楷模与榜样。

5、在一连服役期间发生的几件特殊事情

(1)“九、一三事件”发生时期的日日夜夜

1971年9月13日凌晨,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影响了几代人的重大历史事件;林彪携夫人叶群、儿子林立果及几个工作人员,乘车一架专机,从山海关机埸起飞,拟飞往前苏联的伊尔库斯克,途中在蒙古国的温都尔汗堕毁,机上人员全部摔死。

在此之前的9月10日我父亲来京开会,12日晚上乘特快37次返回。当天下午总参管理局在三座门食堂为他送行,然后派车将他送到北京站;我也去送行。当我父亲走到软卧车厢门口时,看见有2、3位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和管理局的同志正站在车厢门口。我父亲上前询问情况,他们说:肖思明政委乘这趟车去武汉报到,他们是到天津接肖政委,并陪同首长到武汉。

我父亲对我说:“军委已经任命天津警备区政委肖思明任武汉军区第四政委,今天首长去武汉报到了。”说完后我父亲就上车了,我也返回连队。第二天上午连队进行专题教育,主题是学习《解放军画报,1971年第七第八期合刊》。这期画报里刊登了多幅江青的摄影作品,封面就是一幅林彪身着戎装,手捧一本《毛泽东选集》,正在认真学习的照片,江青将此照片起名为《孜孜不倦》;画报里还有《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壮志凌云》等图片,都是江青的摄影作品。实事求是的讲,江青的摄影作品水平非常高,都是精品。

指导员在会议室里,手拿着画报正在宣讲专题学习的意义时,通信员急匆匆的跑进来,大声说:“团部电话通知,让连长马上到团部,开紧急会议。”闻讯后周连长立刻跑到楼下,骑着自行车就向团部奔去。

团部就在党校大院的东门外,原党校幼儿园的院内驻扎。大约过了二十来分钟,连长急急忙忙的回到会议室,他大声的宣布命令:“所有的活动停止,收拢人员,禁止外出,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各单位带回,回去待命;军械员将军械库启封,清点弹药,做好随时发放的准备。”

连长的命令宣布后,在颐和园和国际关系学院驻勤的4、5、8班立刻返回驻地,其他的人员也都返回自己的宿舍;当时我们班都回到了学习室;班长和老兵说:“当兵几年来经常在讲战备,但这一次看来是真战备,已经闻道打仗的味道了。”

还有的同志在凌晨时站过岗的,据他们介绍,13号凌晨一、二点时,已经熄灯多时的办公大楼里突然灯火通明,几位副总参谋长都急匆匆地从家里赶到办公室,他们个个神情凝重,一言不发;办公楼里的工作人员也来来往往,非常的紧张忙碌,好象是出大事了。

当天下午全连集合,宣布吴忠司令员的命令;其中有一段话非常严历,大意是对敢于袭击警卫目标和哨兵的坏人,要坚决的予以歼灭。连长还宣布了行动方案:除了确保本院的安全之外,连队还要做好增援西郊机场的准备;通往香山和红山口的叉路口有一处制高点,此处的扼守也由我连负责。那段时间连队还搞了几次演练,每个人全副武装,迅速进入地下工事,待警报结束后才返回地上。

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氛围里,大家都在猜测发生了什么样的严重事件?大约在9月20日左右,办公厅警卫队把大门口的横幅标语牌给拆掉了;那个标语牌很宽大,作用相当于影壁墙,站在门口根本看不到院内的景况;标语牌上写着“以林副统帅为榜样,永远忠于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面对如此情况我心中的疑惑越来越重,有一天我偷偷的问火箭一班的老兵岳维和,他同我在一个哨位执勤;我跑到他的宿舍里,一看没有人,就问:“老兵,出啥大事了,弄得如此紧张?”老兵听罢先把房门关上,然后说:“我告诉你;但你千万不要对其他人讲,否则咱们都要受处分。”我连忙点头答应。他接着说:“9月13号凌晨林彪坐飞机跑到外国去了”,闻此言我非常的震惊,一下子愣住了。过了一会我又问他:“此事当真?”他说:千真万确,9月13号早上他上岗后,感觉办公楼里气氛异常紧张,首长的警卫员们进进出出,步履匆忙;于是他乘无他人之机,拉住了陈副总长的警卫员刘学利(69年兵,安徽人,从警卫二师选调的)便问:”出什么事了,搞的这么紧张?“刘一看四处无人,便贴着岳的耳朵说:”林彪坐飞机跑到外国去了。“刘说完后一再叮嘱岳千万要保密。

听了岳老兵的话后,我好长时间没有缓过劲来,心里面总在嘀咕,林彪是副统帅,是毛主席指定的接班人,他为什么要跑到外国去?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中国今后该怎么办呢?当时我只有十六岁多一点,但是已经开始忧国忧民了,当天晚上我基本上没有合眼,心事仲仲,百思不得其解。事后我才知道,我们连队有不少人在9、13后的一周之内便知道了此事;在总参机关执勤,消息来源很多。

作者军装照

姚苏南,男,1955年元月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1970年12月入伍,在首都警卫一师二团一连当兵,曾经在军委办公厅大院站岗执勤3年多。1974年12月调入武汉军区部队工作,先后在装甲兵,军区后勤部和院校工作。历任战士,班长,排长,管理员,,教员,参谋,副处长。1995年转业后在国税系统工作,先后任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办事员,科长,武汉市硚口区局副局长,省局副处长,处长。2015年3月退休,现在居住在广州市。

1 阅读:78

大院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