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直播间的套路,属实被一些人玩明白了。
直接带货上链接的做法,虽然能够迅速吸引正好有需求的消费者。
但对于那些不感兴趣或近期没有购买意愿的观众来说,他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划走。
为了能更有效地挽留后者,这些直播间悄悄改头换面,变成了“夜晚故事会”。
大多数时候,主播只是在直播间里聊聊天,和观众连线答疑解惑。
利用人们爱凑热闹的本性,逐渐吸引并积累流量。
等铺垫得差不多了,主播便开始有意无意地提及最近在用的养生产品,最近常喝的茶。
同时安排人员在留言区烘托气氛,顺势挂出产品,引导大家一步一步地走进圈套。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若是有人察觉到不对劲,再试图寻找直播间的账号,它们却已消失不见。
原本只是想在网上找个消遣,却不曾想自己才是被蒙在鼓里的那一个。
奉劝屏幕前的各位,冲动下单是大忌,选购任何产品都要认准正规途径,对实物有一定了解后再做决定。
买茶时也一样,比起各种营销噱头和背景故事,还是茶叶本身的香气与滋味更值得关注。
以下八种劣质茶的气味,绝对不容忽视,如果听到类似的描述,或试喝前闻到这些气味,品质必定存在问题。
《2》
警惕气味一:霉味。
常年不见阳光的地下室,总是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尤其在雨季,这种气味愈发明显。
对于这股气味,网上有不少人颇有好感,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接触霉味,对身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干茶闻出一股霉味,不管气味浓还是淡,都要提高警惕,是茶叶受潮后变质的直接表现。
茶叶在仓库里储存,必须要按照铝箔袋、塑料袋、厚纸箱的三层包装法严格密封。
此外,为了减少水汽凝结对纸箱的侵蚀,装有茶叶的纸箱,应至少离墙离地15厘米进行存放。
在南方湿度较高的地区,不只是每年的台风季与梅雨季,时时刻刻都要开着空调或除湿机,让茶叶保持着极度干燥的状态。
对于白茶来说,含水量更是影响品质的关键因素。
国标对此有不超过8.5%的明确要求,即使只是微小的1%差距,都难以长久保持纯粹的原汁原味。
茶叶出现霉味,就是在直观地表达,已经完全存坏,内部生成大量对身体有害的霉菌,不适合再饮用。
价格再便宜,买回家都是一个大坑,沸水洗茶、通风散味等手段,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品质问题已经无法挽回。
《3》
警惕气味二:烟味。
在一些地方,前些年有将垃圾和秸秆混合焚烧处理的习惯。
清晨大雾还未散去,焚烧散发出的浓烟和刺鼻气味便向四处扩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体伤害大。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少见,但有时在白茶身上,居然也能感受到烟味的存在。
白茶不含焙火和烟熏的工艺,本身香气属于植物散发出的自然气息,出现这股气味绝对不正常。
鲜叶采摘完成后,需要及时摊晾在筛子上,与地面保持70厘米的距离,薄摊薄晾。
如果制茶师傅技术不到位、存在疏忽耽误了时间,或是刻意将茶叶厚堆。
制茶过程中,大量水分滞留在茶叶内部无法排出,白茶的内含物质就已经开始受到损耗,出现不良转变。
这时,就已经为一系列异味的出现,埋下了祸端。
后续进行封箱,如果没有按照要求做到完全密封,或是将茶叶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多余的水分与空气持续反应、受到光线侵袭,最终就会过度发酵出这股沉闷的烟味。
《4》
警惕气味三:梅子味。
一些茶掌柜在宣传时,频频提起“话梅香”,听起来极为清新诱人。
更有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放出谣言,称梅子味是老白茶的高级香气,引得许多了解不深的人信以为真。
但白茶的主要加工步骤仅包括萎凋与烘干,温和而精细的处理方式,只为了保证茶叶的纯正本味。
而毫香、花香、草药香等基础香型,经过长时间的储存,也不可能转化成水果腌制发酵的气味。
事实上,出现梅子味的白茶,就是已经过度发酵的劣质茶。
鲜叶进行萎凋时,没有及时薄摊薄晾,或是储存期间,仓库的温度与湿度过高。
水汽是茶叶的头等大敌,含水量严重超标的情况下,茶叶很快就出现了变质现象。
这股闻起来发酸且不清爽的怪味,与老白茶真实陈化出舒缓的根茎类中药香、清幽花香、稀有的温暖枣香等截然不同。
因此,再遇到所谓的“梅子味高级老白茶”,诸位茶友不用多想,就可以直接将它们排除在外。
《5》
警惕气味四:巧克力味。
诸如“巧克力味白毫银针”、“可可香牡丹王”这一类说法,让人一想到有些头疼。
从前的文章里也验证过许多回,这股类似巧克力的沉闷气息,和梅子味一样,也是白茶变质后生成的怪味。
巧克力的制作过程,离不开发酵的功劳,而白茶的工艺最为精简,作为微发酵茶,更需要保持着鲜香醇爽的风味特性。
白茶巧克力味的出现,最大的可能性便是储存过程中,毫香发生了不良转化。
新白茶的毫香,类似新鲜野草散发出的清新气味,白毫越浓密,这股气味就越浓郁。
在适宜的环境中密封储存,白茶时刻进行着物质转化,逐渐转变为成熟的稻谷香。
倘若制茶师傅水平一般,没有将白茶完全烘透,或是存茶仓库的条件不符合标准,储存时间茶叶受潮。
水汽日积月累的影响之下,白毫银针和特级白牡丹,最终存坏变质,原本的毫香变异成这股闷臭味。
以巧克力味作为宣传噱头的茶掌柜,还希望他们能拿出真实可靠的证据,将茶叶真正含水量展示出来,比千言万语都更具说服力。
《6》
警惕气味五:仓味。
数年无人居住的房间,积累了厚厚的灰尘与杂质,推门进入时,浑浊的空气扑面而来,令人不由得皱起眉头。
嗅觉较为敏感、或是患有鼻炎的人,受到刺激后往往会忍不住多打几个喷嚏。
而茶叶的仓味就与其类似,究其原因,还是储存地点的卫生环境堪忧。
在一些不够专业的仓库中,茶叶被随意堆放,渐渐被人忘却,沾染上混杂着各种怪味的气息。
储存期间,白茶一旦串了味,即便外观还没出现其他明显的变质现象,也失去了应有的多元香气与鲜爽口感。
以此可以作为一个警示,在家存茶同样也需要注意。
在天气晴朗、气候干燥的时候,可以将存茶房间的窗户开一条小缝隙,让室外的清新空气能够进入交换。
但为了不打扰茶叶的聚香效果,每半年开箱检查一次就够了,平时更不需要刻意拆开密封包装通风,反而使得白茶受潮。
《7》
警惕气味六:沤味。
夏天吃完的饭菜没有及时收拾,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足以变质出现令人反胃的馊味。
显然,这股腐烂的气息绝不该出现在白茶的身上。
屡见不鲜的做旧茶处处造假,为了让茶叶外观快速变得苍老,用上了渥堆的手段,让鲜叶堆叠升温。
在热量与水分的加持下,茶叶开始过度发酵。
包括叶绿素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受损分解,生成了茶红素与茶褐素。
叶片转变成砖红色、咖啡色,同时生成了难闻的沤味。
用盖碗试茶时,一定别忽略了烫壶温杯的步骤,盖碗内部温度提高之后,干茶的散发出的气息也会被扩大数倍。
此时任何存在的怪味都无处可逃,白茶无论储存多久,拥有的都应该是干爽舒缓的香气。
《8》
警惕气味七:焦糊味。
和沤味一样,焦糊味也是做旧茶的常见怪味。
就像干燥的植物叶片和树枝,将它们一把火燃尽后散发出的气味。
某些商家为了尽可能地缩短加工时间,践踏白茶顺应自然的制茶理念。
反正原料用的是廉价的夏茶和边角料,做坏了也不心疼。
不仅渥堆发酵,还要在太阳底下持续暴晒,再用极高的温度快速烘干,而后直接装箱售卖。
受尽百般摧残的茶叶,本就少得可怜的内质,更是几乎消失殆尽。
整体看起来发褐发黑,散发着一股被烤焦的气味,毫无生机。
这类劣质茶带回家,不仅完全不能喝,作为养护植物的肥料也提供不了多少营养,只能是花钱买了个教训。
《9》
警惕气味八:香精味。
汲取不到充足养分的劣质茶,本身茶香淡得难以察觉,再加上以上难闻气味,在市面上注定不受欢迎。
一些商家动起了心思,刻意往茶叶里添加了各种化学陷阱,制成调饮茶,因极低的价格深受年轻人青睐。
所谓的“蜜桃乌龙茶”、“雪梨白茶”,闻起来香香甜甜,还没拆开单独的塑封包装,就能闻到水果的气味。
但这股过于浓烈的气味,和正常水果干能散发出的香味完全不同,更感受不到任何茶叶香气的存在。
冲泡后茶汤滋味极其空洞寡淡,唯一能感受到的,只有发腻的甜味。
两三冲后,香气和滋味消失不见,与一开始形成了强烈反差。
对此只想告诉大家,品质优越的茶叶只需清饮,就能带来多重丰富享受,根本不需要添加化学香精或与其他食材混拼。
内在不足才需要重重掩盖,却也永远无法与真正的优质茶相媲美。
《10》
总有不死心的茶掌柜偷换概念,称存在即合理,是大家没喝过真正的高级白茶。
这般之下,便有不了解的茶友好奇下单,一次又一次地踩坑。
最终他们也认为,白茶生来就该拥有这些气味,存老之后出现之前从未感受过的气息,也是正常现象。
“存在即合理”的说法,至少在白茶这里不是一块免死金牌。
即便如今市面上,有许多没做好的劣质茶,或不慎存坏的老白茶。
但也不能代表那些用心制作的成果,更不能默许劣质茶成为正常的存在。
还是殷切希望各位茶友,都能拥有一双慧眼,识破这些拙劣又可悲的把戏。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