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九年(1859年)初,江南大营围困天京的长濠筑成。这条长濠,阔十余尺,深亦十尺。
据五月四日,和春奏云:此时金陵围攻,自城北之上元门至西路之三汊河、乐心寺、江干寺止,共长一百三四十里,大小营垒一百三十余座,兵勇约四万有奇。
据胜保说,当时围困天京的“江南军七万,以之取金陵一隅之贼,何难合围,皖则只军二万数千,横亘七百余里,居处处皆贼之地”。
这里所说的江南清军,可能包括皖南、浙江等地的大营兵勇。
洪仁玕的“围魏救赵”计略针对天京被江南大营重重围困的形势,李秀成向天王分析了太平天国的军事态势。太平天国已开始陷于清军东西两面夹击的被动局面,其中东线的形势更为危急。
针对清军东西两线的攻势,太平天国领导者就如何力解京围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据洪仁玕回忆:“英王意在救安省,待王意取闽、浙,独忠王从吾所议”,东取“苏、杭、上海,”“一俟下路既得,即取百万买置火轮二十个,沿长江上取”,“合取湖北。”
洪仁坤
天王洪秀全批准了这个先东取苏、杭,后分兵支从南北二个方向合取湖北的战略计划。
“围魏救赵”以解京围的战略,符合当时“京围难以力攻”的客观形势,应当说基本上是正确的。它分为前后二个互相衔接的作战步骤;一是攻敌必救,分敌兵力,二是“返旆自救,力破京围”。
洪仁玕判定江南大营的军饷是由苏、杭、福建一带供应的,同时和春也有“兼办浙江军务”的责任。因此,这个“围魏救赵”的解围战略,是积极的防御,而不是消极的防御。
当然,“围魏救赵”力解京围的战略,尽管有忽视上游劲敌湘军及防御战的缺陷,但它基本上是符合敌我军事态势实际的一个正确战略决策。
奇袭湖、杭,分敌兵力1月初,英王陈玉成奉命“虚援安省”,以牵制上游湘军。1月28日,忠王李秀成将浦口的防守任务交给黄子隆、陈赞明之后, “奉旨南征”,前往芜湖,会集诸路将领,商讨实施奇袭湖杭、分敌兵力的解围战略,确定进军路线。
当李秀成离开天京的第四天,即2月1日,金陵“南北往来水陆要隘”的九洑洲,被和春部清军攻陷,天京对外交通完全断绝,形势十分危急。
九洑洲失陷后,和春又派总兵熊天喜劝诱天京东北七里洲守将谢茂廷献降。24日,又陷七里洲宝塔桥太平军营垒,乘胜“克复上下关,攻夺营卡二十余人,抚定降众五千余人,现已密来长围,内通坚城,外击援逆”。
咸丰帝即令和春张国梁“振作精神,力图大举”,攻取天京。敌人高兴得太早了,却不知即将覆灭的不是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而是江南大营本身。
李秀成到芜湖后,与各路将领在此开了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活动于皖南的李世贤、杨辅清、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黄文金等。
李秀成宣布了奇袭湖、杭以解京围的战略,并确定各路将领的任务和进军路线,指出:“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为一心”。各将领依计而行。
芜湖军事会议后,李秀成率陈坤书、谭绍光、陆顺德等部二万余人(一说七千余人),于2月10日到达南陵。李世贤、刘官芳统军于2月16日抵泾县湾滩击败清军,次日克泾县。20日,占旌德县,分军克太平、石埭。22日,占绩溪县。28日,李世贤率军进攻徽州城(今歙县),进逼湖州。
李以文
李秀成军到南陵后,渡青弋江,过马头,于2月22日,由黄渡镇、杨柳埠攻克宁国县。清军纷纷调集,以堵太平军由宁国入浙之路。李秀成率轻骑风驰电掣,经高桥过水东于2月24日攻克广德州,“留陈坤书、陈炳文在彼把守”,自率谭绍光、陆顺德、吴定彩等部轻骑急趋入浙。27日,占泗安镇,随即又克虹星桥。29日,李秀成与李世贤军在此会师后,又占领安吉县。3月4日,二李联军攻占长兴县。然后在此分军为二:李世贤率军佯攻湖州,李秀成则率精兵六、七千人,奇袭杭州。
浙江巡抚罗遵殿惊悉太平军入浙,即调衢州镇总兵李定太率所部二千余名到杭州防守。杭州将军瑞昌与罗遵殿又加派军队五百余名上城防御。
时杭州旗兵仅二千一百名。瑞昌派协领塞沙图带佐领7员,兵二百余名,会同按察使段光清所部广勇二百人与协防局练勇五百名,再加截留江南大营新募江西勇一千名赴余杭布防。复调乍浦驻旗兵四百余名至杭州,并请和春、张国梁、何桂清急派兵援浙。
至此,江南大营先后调援者不下一万三千人,仅占总兵力的六分之一,统归张玉良统领。围魏救赵战略决策开始见效。
李秀成率军于3月7日由庙西趋武康,次日占孝丰县。3月9日,克武康,占德清县,击败敌段光清军于余杭。
10日,李秀成率先锋一千二百五十人至杭州西北之良渚,进逼省城杭州。由于太平军皆伪装清军,穿其号衣,戴其缨帽,开始城内兵民皆无知者。后因前队太平军贪获马匹,惊动清军,紧闭城门,故未能直入。翌日,李秀成率部进攻武林、钱塘等门。时杭州城守军,除旗兵二千一百名外,仅有兵勇二千八百余名。副都统来存守武林门,瑞昌守钱塘门。12日,段光清统广勇回援省城。次日,李秀成于城外万松岭遍插旗帜以为疑兵之计。25日,复绕至玉皇山,扎营南门外。17日,太平军于南屏、凤凰诸山,立十余营,打败臬司段光清和总兵米兴朝于观音塘。又于清波门外西竺庵、戚家园挖掘地道,准备爆破攻城。
3月19日黎明,轰塌清波门城墙数丈,李秀成率谭绍光、吴定彩、陆顺德诸军攻克省城杭州,斩缪梓、仲孙懋。巡抚罗遵殿、署布政使督粮道王友端、杭嘉湖道叶望、署杭州知府马昂霄、署仁和知县李福谦及办理团练在籍前任兵部侍郎载熙等皆自尽,杭州将军瑞昌与副都统来存、佐领傑纯坚守满城,太平军未能攻破。
清总兵张玉良率援浙军自湖州于3月22日抵杭州武林门。次日,全军二千余人到杭。时为太平军攻克杭州四天之后。太平军与清军“两家会话”,李秀成获悉江南大营援兵已到,即于城内遍插新制旗帜,以为疑兵,于24日率军从清波、涌金二门潜行撤退。
张玉良部清军,一日一夜不敢进杭城。入城后,清军只图掠夺杭城财物,没有及时追击太平军。李秀成部撤出杭州城后,3月25日,由小和山至余杭县,与副将王梦麟部清军接战。28日,至临安县,次日又退出,走天目山小路,克孝丰县,4月4日,率军前往广德。
李秀成率军抵广德州后,李世贤也于5日率部退出长兴至广德州,两军会师。二李联军又于11日攻克建平县(今郎溪)。
时李秀成、李世贤邀集活动在皖南的中军主将杨辅清、右军主将刘官芳、定南主将黄文金、平西主将吴定彩、求天义陈坤书等,在建平会议,共商力解京围的第二步作战方案。
李世贤
建平会议决定太平军分五路进军,力解京围。东路为主攻方向,由建平东北的溧阳北趋天京,其左翼由忠王李秀成亲率陈炳文、吴定彩、陆顺德三将任之,右翼由侍王李世贤部担任。中路,由建平西北的高淳北进,其左翼由辅王杨辅清部及黄文金部任之,右翼则由刘官芳、陈坤书两部担任。西路,由英王陈玉成、吴如孝、刘官芳、刘玱琳部担任,经江北西梁山渡江东进天京。
可见,太平军此次力解京围之战,是采取南北两路进军而以南路为主的五路作战计划。
回师天京4月11日建平会议之后,各路太平军根据会议制定的进军方案,依计而行。
中路杨辅清部于11日进占高淳东坝,败清浙江提督郑魁士,毙都司匡兴仁。次日,克高淳县,留黄有才守之。
13日,东路右翼李世贤、刘官芳率军克溧阳县,击毙知县尚纳布、都司徐龙彪。15日,李世贤攻宜兴,为清总兵刘季三却之。次日,太平军进至常州府武进县西南乡隍里夏溪一带,距府城仅四十里。17日,进攻金坛,以牵制江南清军东路兵力。
江南大营示意图
时新任浙江巡抚的原江苏布政使王有龄率清兵四千名至常州会商军务。两江总督何桂清将江南大营所募的新勇二千名截留常州。和春调驻扎扬州之总兵马德昭率兵一千,参将艾得胜带兵五百赴金坛。又将金坛参将周天孚兵勇一千八百名,扬州之副将马占葵部二千人截留常州,归何桂清调遣。又调援浙之总兵张玉良所部兵勇二千四百名赴援常州。何桂清急调周天孚部及扬州驰援之副将刘成元部兵勇一千名到金坛接防。
李世贤部游骑一度至常州外二十里之原圩,与总兵马德昭、已革总兵萧知音接战后退回。
4月18日,李世贤主力围攻金坛县,知县李淮、参将艾得胜闭城力守。是日,杨辅清、黄文金部占领溧阳,毙清总兵鲁占鳌、知县张毓林,提督郑魁士率军退守镇江。23日,李世贤军自金坛撤退,攻克句容县,截断大营后路。同日,杨辅清、黄文金率军攻占天京南路要隘江宁县之秣陵关。27日,东路左翼李秀成率军自句容赤山、李世贤军自城东,直逼天京东南之淳化镇,攻扑天京长围,与提督张国梁激战。次日,破淳化镇,复绕向天京东北面,由姚坊门至钟山扎营。中路左翼杨辅清、黄文金自攻克秣陵关后,即向城南雨花台挺进。右翼刘官芳、陈坤书北进至高桥门。西路陈玉成、吴如孝、刘玱琳部于4月21日自安徽省南下,由全椒拔队,从西梁山渡江,经头关、板桥、善桥,进攻江南大营西南之长濠。
二破江南大营至4月底,太平军五路大军集结天京城外,总兵力约十万余人,开始对江南大营发起总攻,具体作战部署是:李世贤部自天京东北洪山、燕子矶方向,李秀成由尧化门方向,刘官芳、陈坤书部由东南高桥门方向,杨辅清部由南面雨花台方向,陈玉成部自南面善桥方向,五路并进。天京太平军,则从城内出击,配合援军内外夹击江南大营清军。
对于太平军发动这次战役的经过,和春闰三月二十六日的奏折有所披露。
太平军占领句容后,东路李秀成、李世贤部“遂于本月初七日”开始进攻江南大营,拉开了这次战役的序幕。
是日,太平军“由淳化镇至马鞍山各乡放火”,进扑长濠,与江南提督张国梁激战。“城内逆首遥见火光,知外援已到,于初八日在七桥瓮营前添筑三垒”,内外夹攻大营濠墙,败张国梁部清军,破淳化镇。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形势图
29日,南路左翼杨辅清、黄文金部太平军,由沙子岗直至秣陵关,连营数十座,将关围困,清守将陈步高向和春乞援。南路左翼刘官芳、陈坤书部进逼高桥门及小水关大营后路筑垒,攻扑“上方、安德二门濠墙”,被清军击退。
5月1日黎明,太平军“复于麒麟等门分窜陈家桥、小水关及上方桥等处,共分十路进攻。自东南迤西,五色旗帜弥漫山麓,已刻,数道并进。薄暮,该逆仍未远退,又于各村放火,火光彻夜不息。”
可见,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之役,是从4月28日开始,共分十路发起进攻。
闰三月十二日(5月2日),太平军对江南大营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等统率各路悍贼十余万,必欲力破长濠而后已”。“张国梁与王浚分督诸将至清波门陈家桥一带出击,自朝至暮回合数十次,毙贼不下二三千人。入夜,枪炮不绝。三更以后,大雨如注,我军与贼皆两立相持。城逆亦从内攻扑,未尝少憩。张国梁见连日杀贼,兵气颇壮,因挑选精锐,拟于3日进剿。以期尽扫妖氛。子刻,北风骤冷,时各路难民以四面皆贼,咸奔大营,号哭之声,远近皆是,留之则乱我军心,驱之又无路可走,睹此颠连,真是目不忍见,耳不忍闻”。
江南大营四面楚歌,和春、张国梁无力向太平军发起进攻。
太平军“见东南无懈可击”,英王陈玉成、靖东主将刘玱琳、前军主将吴如孝,于5月4日从江宁“上河小行毛公渡等处,搭造浮桥数道”,攻扑天京城外西南长濠,城内太平军“以内应之”。清军“将士直立雨中,彻夜不能收队”。
陈丕成
闰三月十五日(5月5日),“风雨愈大,又兼雪雹”。西路陈玉成部与南路杨辅清部太平军,首先攻破天京西南清军长濠,毙清总兵黄靖、副将马登富、守备吴天爵。张国梁率军前往救援,行至上河之毛公渡一带,“不能冲入”,“遂断上方桥,欲图东南半壁。”
和春与张国梁、许乃钊相商,认为“推有从小水关以东设法守御”,遂传令“各营一律设法守御”。
是日,东南路李秀成、东北路李世贤、西路陈玉成、南路杨辅清等部,于“二更以后”攻破天京城东孝陵卫清营。“三更以后”,复攻天京城东小水关清营,“附近南北条营皆火发”。“张国梁、许乃钊、王浚即率军营兵将分投赴援,火光中接仗。”太平军“喊杀连天,而小水关之营亦即起火”,大营旋被改破,毙敌“三五千,散者多也”。和春、张国梁、王浚在马巷口截杀后军,只得退守镇江。
二破江南大营的清军原因二破江南大营之役,是太平天国后期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从清军方面说,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统帅和春是一个昏聩无识,刚愎自用,不纳人言的武夫,非独当一面的将领。“和春等自长围筑就,以军营为乐,……其于兵弁,素无训练,又无告诫,行军以来未闻纪律,遇贼即至溃逃”。
其次,和春重用的翼长王浚等,以克扣军饷著称,以致士气涣散,兵无斗志。“凡王浚统带之勇,每百名必克扣十名勇饷,非王浚之勇,亦必勒索馈献,馈献不至,则必多方以困之。勇额之缺,实由于此。至于各武官补缺以及保举之案,向由翼长开单呈送, ……王浚无不上下其手,惟贿是求,是营务大乱,兵勇怨入骨髓,有不换翼长仍不接仗之说。”所以,“金陵大营军心,既以涣散,……实由发饷过迟”所致。“十年大营之溃,……皆由于粮饷断绝”。当时江南大营士兵是兵无斗志,“军心益怨,有贼匪一到,我们即走之谣”。这就是江南大营溃败的又一原因。
第三,和春等中太平军分敌兵力之计,是江南大营溃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和春奏云:自正月初九日扼断九洑洲后,即于西南添筑外墙,以御援逆。不料浙西溃决,遂陷杭城,良将劲兵先后调换者不下一万三千人,而淳、坝、宜荆防兵又调去一万有奇。旋因淳坝溧阳失守,苏常大震,援浙之师又不得不调赴常郡,先其所急。迨溧水、句容先后失陷,秣陵关被围,大营亦即四面受敌矣。
由此可见,和春中太平军“围魏救赵”之计,分散清军兵力,是江南大营溃败的又一个原因。统帅和春腐败无能,事权不一,军饷不继,士气涣散,以及中太平军分敌兵力之计,是导致江南大营溃败清方的原因。
二破江南大营的太平军原因从太平军方面说,则主帅得人,战略正确,团结一致,斗志昂扬。
第一,洪仁玕等太平天国领导人根据当时的敌我形势,制定了正确的“围魏救赵”战略。
他们明智地选择湖、杭为“攻敌必救”的进军方向,调动和分散江南大营的兵力,然后集中各路大军,内外夹击,使清兵数万兵力陷入“四面受敌”的被动挨打局面。
江南大营溃败的历史证明:太平天国的“围魏救赵”力解京围的战略,基本上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对这一点,连曾国藩也认为是太平天国后期战史上最为“得意之笔”。
太平军在这次战役中,不仅有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的正确方针,而且还有把“攻敌必救”与“返旆自救”二个环节紧密衔接的周密计划。
在奇袭湖、杭与回攻江南大营之前,都先后召开芜湖、建平军事会议,统一各路将领的认识,明确了各自的任务。
第二,“联万心为一心”,集中优势兵力,是太平天国取得二破江南大营胜利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江南大营筑有号称“万里长濠”的坚固防御工事,又有近七万的兵力。当和春分兵援浙之后,仍然拥有四五万兵力。
为了歼灭这股较多的清军,太平军集中了长江南北岸十余万优势的兵力,“联万心为一心”,内外夹击,围攻江南大营。经过“七昼六夜”的激战,首先突破大营“西南营墙”,“破围而入”,致使清军“力不能支,退扼镇江”。
第三,太平军能够取得二破江南大营的胜利,是与陈玉成、李秀成等在战役指挥上的机动灵活分不开的。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形势图
当李秀成开始奇袭浙江时,陈玉成部在皖北佯动,迷惑、牵制上游湘军。李秀成由皖南进攻杭州时,由李世贤部分兵活动于旌德、太平一带进行掩护,继则佯攻湖州,牵制清军,以保证李秀成军奔袭杭州之战的胜利。
太平军由浙江回救天京时,李世贤部一度占溧阳,摆出东攻苏、常的架势,保障进攻江南大营战役的顺利进行。这就充分说明,太平军做到了主攻、助攻、掩护、佯攻等方面有机配合,从而取得二破江南大营的胜利。
二破江南大营的不足之处当然,二破江南大营战役中,太平军也有不足和失误之处,主要有以下二方面:
一是作战目标只是力图解京围,没有注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据李秀成说,这次战役中, “未杀多人”,毙敌仅有“三五千人,散者多也”。基本上打了个击溃战,大营的数万兵力,大多东退苏、常。和春、张国梁败退镇江时,得以收集残兵败将二万余人。
二是给湘军进攻安庆以可乘之机。
当太平军开始进攻江南大营时,西线陈玉成部“全力上趋” ,皖北曾国藩湘军“三万似尚不足以制贼”。但当陈玉成回师东线作战时,湘军趁机于正月二十五、六日,攻陷太湖、潜山两县,进逼安庆。
江南大营示意图
时为李秀成从浦口回京准备进攻大营之际。江南大营的覆灭,使曾国藩的湘军得以崛起,乘此机会竭力进逼安庆。
当江南大营溃败后,左宗棠高兴地说,这是“天意”的一大转机。胡林翼也认为它是使“天下士气为之一振”。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军在苏南的胜利,李秀成、李世贤流连经营苏、湖,反而加速了首都天京的陷落。
可见,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之役,确实有得也有失,得失相比较,得还是大于失。
洪秀全不行,底下在能也不行。失败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