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混江龙李俊在平定江南以后诈病离队,带着几个兄弟扬帆出海,最终成暹罗国主当施耐庵完成他的作品后,绝对没想到这个小情节,会成为有关一个国家的预言
在水浒传成书的四百年后,有一位祖籍广东的华人成为了泰国的大帝,而如今包括泰王在内的几乎整个泰国高层,都多少沾一点华裔血统
为何泰国政界“含华量”如此爆表?这不仅因为历史上的泰国同中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泰国,“华裔”已成为了地位的代名词
郑昭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位名为郑达的广东潮汕人为谋求生活,选择偷渡南洋碰碰运气,他沿着广东海岸一路南下,最终在大城王国的华富里城安家落户
华富里位于今泰国首都曼谷的东北方向,同今天的泰国相比,大城王国的统治范围仅局限于曼谷附近的湄南河平原
因国小民弱,大城王国经常受到来自缅甸方向的压力,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大城王国自王朝之初就同北方的明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明清更替之后,大城王国也依然保持着对华人的优待,在郑达来到华富里之后,利用出众的经商天赋,迅速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富商
当地的贵族也对这位有才能且有野心的潮汕人欣赏有加,郑达后来当上了当地的税官,还娶了一位当地贵族的女儿为妻
清雍正十二年4月,郑达的儿子出生了,这位华裔二代自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
在父亲的运作下,年幼的郑昭结识了大城王国首相翁卡叻,翁卡叻很喜欢这个小孩,他将其收为义子,并在数年后将他送到了王家侍从的位置
如果剧本就这么发展下去,郑昭大概率会成为大城王国统治下的一个华裔新贵,然而在当时的东南亚
极速崛起的缅甸贡榜王朝,正在大肆扩张版图,随着贡榜王朝统一缅甸,位于其东南方的大城王国成为了下一个受害者
1764年,缅甸开始了向暹罗扩张的战争,大城王国自然不是正处于上升期的贡榜王朝的对手
短短两年后,大城王国被贡榜王朝灭国,首都陷落前的一刻,郑昭带领着几百名追随者逃到了东海岸
在攻灭大城王国后,感觉已天下无敌的贡榜王朝将兵锋转向北方的清朝,清缅战争的爆发,让藏身东海岸的郑昭看到了机会
他宣称自己受到了神谕,将带领暹罗人打败缅甸侵略者,在战场上,郑昭展现了过人的军事天赋,在他的指挥下
暹罗人一个个地收复了被缅甸人攻占的城市,1767年12月,郑昭在吞武里称帝,建立暹罗吞武里王朝
起初,饱受战争摧残的暹罗人,并不是很信任这个华裔统治者,然而当郑昭的军队统一暹罗并多次成功抵抗缅甸的入侵后,暹罗人开始尊重这位华裔国王
郑昭不仅利用武力为暹罗开疆拓土,在他的号召下,大批潮汕地区的商人经水路来到暹罗,为当地带去了急需的物资与技术
在他的统治下,吞武里王朝成为了泰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出于尊重,暹罗人将郑昭奉为“达信大帝”
不过晚年的郑昭罹患精神疾病,他对手下愈加刻薄,甚至连那些同他有多年情谊的重臣也不被放过
最终,他的好友、吞武里王朝重臣通銮发动了政变,通銮逮捕并处决了郑昭,然而郑昭的离去,仅仅是华裔统治泰国的开始
华人王朝通銮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拉玛一世”,他所建立的王朝,便是时至今日依然统治着泰国的曼谷王朝
在中国的史书中,对通銮的称呼是“郑华”,一些记载甚至认为他是郑昭的儿子,事实上,这个传言是通銮有意运作的结果,而通銮本人也同样有着华裔血统
通銮的母亲是明代华商的后代,父亲则是大城王朝的重臣,他在年轻时也是同郑昭一样的王家侍从,两人也在这一阶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郑昭起兵后,通銮一直为其南征北战,在推翻了精神失常的郑昭之后,为同北方的清朝搞好关系
通銮在向清朝递交的国书中,有意隐瞒了政变的事情,反而将自己称为郑昭的儿子“郑华”
虽然同郑昭比起来,通銮的中华血统稀薄了很多,但由郑昭建立起的华裔的威望,以及通銮有意利用华裔发展暹罗经济,曼谷王朝建立之后,中国人移民泰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在郑昭的父亲从潮汕到达泰国时,整个大城王国的华裔不过万人,到了一百年后,曼谷的五分之一人口都或多或少具有华人血统
同泰族相比,华裔具有浓厚的经商传统以及抱团观念,在曼谷王朝的默许与支持下
华裔开设商店与工厂,建立商业联盟,一些华商甚至从西方为泰国带来投资,而为了更好地融入暹罗
许多华裔二代甚至一代就改信了当地的南传佛教,因曼谷王朝以佛教立国,改信佛教意味着华裔可以脱离商人身份,开始进入泰国政界
于是在十九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华裔成为了曼谷王宫中的常客,并被国王任命到全国各地
然而在曼谷王朝统治下的暹罗,本质上是国王一个人的私产,到二十世纪初,绝对君主制越来越不能适应泰国现代化的需要
1932年的立宪革命最终诞生了泰国(1949年后由暹罗改名)总理这一位置,而泰国总理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几乎被仅占泰国总人口不到15%的华裔垄断了
华裔政坛1932年,祖籍潮州的华裔暹罗陆军上校披耶帕凤,带领暹罗人民党掀起了立宪革命,在受到武力威胁后,暹罗国王拉玛七世不得不向革命者让步
立宪革命为暹罗带来了宪法与总理,结束了国王八百年的专制统治,然而这场革命的进步意义极其有限
革命的主力军是由华裔控制的暹罗军队,而支持军队的则是由华裔控制的商业联盟
在革命胜利后,华裔玛奴巴功成为了首任暹罗总理,而披耶帕凤因不满玛奴巴功的保皇立场,在次年再次发动政变,并组建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新政府
1933年的政变不仅揭露了暹罗立宪革命的夺权本质,也掀开了一场长达百年的政治斗争序幕
这场政治斗争的一端是掌握暴力的军队,而另一端则是借口民意,实则是通过资本控制舆论的商人
不过不管是军队还是商人都对暹罗王室推崇有加,在同时获得威望与财富之后,暹罗王室也懒得插手政治斗争
而在军队与商人背后,则都是由华裔垄断的政治势力,让我们回到三十年代,披耶帕凤在1933政变后成为了第二任暹罗总理
五年后,他将位置传给了另一位暹罗军人,也是自己的潮州老乡銮披汶·颂堪,此人是泰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理,就是在他的任内,暹罗正式更名泰国
銮披汶·颂堪的长期统治,让华裔军政府在泰国彻底扎根,此后半个多世纪至今,泰国总理的位置要么在军政府手中,要么在由军政府监督的华裔文官手中
自1932年以来的39届泰国总理中,85%非华裔血统泰国人占据了不到10届,超30届都由当下占比仅14%的华裔担任
并且这些华裔也不局限于潮汕人,客家人、闽南人与海南人的移民后代,都曾担任过泰国总理
在所有华裔总理中最出名的,当属开创了一个家族的广东梅州人后裔丘达新,他的另一个名字,则是广为人知的他信·钦那瓦
2001年,他信击败祖籍福建的川·立派成为泰国第23任总理,因为人亲和且表现突出,他信在很短时间内就建立起了巨大的政治威望,并成为1932年以来首位成功连任的民选总理
然而他信让军方感受到了威胁,2006年,军方发动了新一轮政变,但有鉴于他信建立起的巨大威望
军方自此之后开始有意拉拢钦那瓦家族成员,用于在军政府激起民意不满时接过总理位置平息民意
在如此博弈逻辑下,先是他信的妹妹英拉·钦那瓦在2011年成为了泰国总理,此后是他信的亲信、祖籍漳州的赛塔·他威信在2023年担任此职
随着他信年仅38岁的小女儿佩通坦·钦那瓦,于2024年8月成为新一任泰国总理,华裔对泰国政坛的控制,至今仍在继续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泰国的主要民族之一,如今的泰国华裔有别于华人,更不是华侨与中国人
华裔的祖籍虽在中国境内,但作为泰国的统治阶级,华裔政治家不会从中国的角度考虑问题,更不会为了中国利益牺牲泰国
实际上正是华裔对泰国利益的忠诚,才是华裔能在泰王与泰国人眼皮底下争权百年的,最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