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必自寻烦恼呢?
你要有道德,但不能要求别人也有,更不能站在道德高地指责别人。
多少烦恼都是因为自我感觉“我对、别人错”导致的,你哪里对了?别人哪里错了?
是非对错的标准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评判的尺度,而这个标准是跟各自的利益诉求紧密关联的。
所以我们应该严于律己,头上有星空,心中有道德法则,但不要勉强别人也如此。人心鬼蜮,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在人鬼混杂的世界上。
不到一定时候,你怎么知道“画皮”下面是什么呢?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人生在世,炼心而已。
2、越来越感到逻辑的力量不可或缺!
思路清晰就是说思想有逻辑性,明白先后顺序,能够把握过程和结果,这是非常难得的素质。
但逻辑是哪里来的呢?
逻辑的内涵是理性,而理性的集中体现就在于实事求是,能够客观对待事物的规律,不管是身体还是事情,都是如此。
不过理性有个缺点,那就是清醒,清醒容易带来孤独和痛苦。
还有就是也许会忽略感性和直觉的提醒,囿于“理性”。
但现实的问题是有理性有逻辑的人的比例太少了,特别是在工作中,迟钝是必须克服的难题。
3、鲁迅的两棵树,究竟是啥意思?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有人说这是无聊,有人说是渲染一种氛围,有人说是电影般视觉的转移、空间的换位,还有人说这有什么象征意义,但鲁迅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呢?
其实这意味着情绪的叠加与延续,比如:我早晨吃了两个包子,一个是牛肉的,还有一个也是牛肉的;我今天见了两个人,一个是男的,还有一个也是男的……
很简单的表达,用不着牵扯到什么深刻的历史、文学和社会寓意。
平淡是客观的真实,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4、人与人不可能永远保持好的关系,为什么?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他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要求别人如何,他们以为自己才是聪明,习惯性把自己摆高、对别人指指点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扪心自问,你想让别人如何对你,岂不是一种损人利己?而且是以“为你好、为大家好”的名义?
后来我理解了,这是因为虚弱,所以贪心和害怕,所以有改变、控制别人的冲动。
然后他们会相信自己是对,并努力去向周围的人证明这点,以及试图证明某个人是错的,从而加强他的“正确”。
这就是人性莫大的恶意,以及人与人关系不好的根源之一。
5、人是一样的人,但人和人的区别却非常大!
所谓魑魅喜人过。小人见善则疾之,见不善则喜之。“见不得人好”实际上是人之常情,这个世界一直有一种强大的破坏的力量,很多人是以破坏、损害别人的方式来自毁。
如果他们知道最后自己的结果,可能不会如此,但你不能等到这样的结果出现。
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要有更强大的建设力量去行动的缘故。
或者说,哪怕遭受误解和反对,也要利益别人,而对受益的人来说,他们并不是都明白自己的情况,有时候他们会非常反对“自己受益”的事实。
虽然人性趋利,可有些人对于“利”的认识程度不一样。现实社会中,人与人无缘无故就看不顺眼,甚至以善为仇、无比嫉恨的情况比比皆是,他们觉得自己是对的。
6、有个朋友想去终南山修行……
我问为什么?“找个清净地方静静心,远离一些红尘因果”,对于他的话我嗤之以鼻:纯粹扯淡。
所谓断舍离,不是去深山老林去断,而是在滚滚红尘里去断。
如果在现实中都断不了烦恼,那不管去什么人迹罕至的地方也断不了烦恼,烦恼归根结底是你的心的问题。
圣贤强调慎独,慎独的关键就是修心,怎么修呢?
就是在红尘同别人结因果,否则哪里有什么“事上磨”。人首先是人,七情六欲是人的自然,要是不跟别人有是非恩怨,那何必来这个世界?
极深情后才能忘情,沾染因果才能看破因果,所以老方说人生就是修行,但修行不是一个人打坐,不问世事,而是在人和事的种种关系里克服自己,超越自我,心无挂碍。
7、没有几个人有松弛感!
看到有人在讲“如何想”就能够有松弛感,这其实还是一厢情愿的讲道理,说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根本做不到。
当然,表现出来是一回事,很多人都会以为自己是什么人是什么样,但要是换个处境就不行了,不是破防就是破功,为什么?
因为不管是松弛感还是所谓的从容淡定,都意味着大量的“风吹浪打”的磨砺和考验,你经历过暴风雨,然后才会有“闲庭信步”。
否则还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就像是自以为是武林高手的人却从来没有挨过揍一样。
老方告诉你,人只有经历过大喜大悲,大惊大恐,焦虑过,彷徨过,有过万念俱灰,有过半夜哭醒,有过痛不欲生,人才能苦其心志,才会把很多事视若平常。
8、心慌意乱,其实是思路不清楚!
所谓责人者遥,责己者半,不责者达。如果是什么都是怪罪别人,那自己的路就会很遥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不想被人埋怨,那为什么还要去埋怨别人呢?遇到不顺,首先是检讨自己的过失,这才是改变处境的根本。
能够如此,事情就算是到了半途。
若是无怨无尤,不怪罪任何人,对自己也没有什么矛盾之处,只是物来顺应,专注于解决问题,那效率最高,速度最快。
当然我们不可能自动就会这样,这需要有个心慌意乱的过程,而这也正是自我修炼的时候,修炼的内涵就在于思想方法、思路的清晰化,这是一切的基础。
9、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因果?
一饮一啄,皆有定数。我们总以为大家都是在一个系统里按照某种规则在运动,什么都有个“道理”在。
确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后果必有前因,善恶有报,这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但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世界也确实有某种随机性的发生,毫无道理可讲。
或许,人的“理性”意味着某种局限,相对整个宇宙而言,“不理性、没道理”也是它的一部分。
理解这点,就能够接受无常,人生也会淡定松弛许多。
10、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为什么?
邵雍有句话就说透了,“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
所以人要知道吾日三省吾身,要简单纯粹,不装,不虚情假意。
一些人会以欺骗为世故和聪明,习惯性装腔作势,嘴上说话好听,实际上是心口不一,这种态度和方式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有效。
越往上走,一定是极度的坦诚,如果你虚伪,那你就自然被筛选出去了。
要知道真诚、坦诚才是毫无破绽的,而虚伪、谎言总有被拆穿的时候。其实假就是弱,因为弱所以虚伪,因为虚伪所以弱。
有一天你或许会明白,人一生中大约90%的意念和动作是多余的,我们之所以要努力,就是要让自己站在“多余的”对面多一点。
11、人与人关系的根本问题在于一句话:
有“我”,更有“我们”!
不管是夫妻不和还是朋友反目,或者是其他情感与利益的关系的矛盾、破裂,根本原因就是大家都是一切从“我”出发,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应该让着自己。
你的多就意味着别人的少,你的愉悦就意味着别人的痛苦,人人都顾自己,那又怎么可能人人都满意呢?
为自己当然不是绝对错误的,人性是利己,但问题在于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地球,如果每个人都想着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那只能人人皆敌。
而要是你把别人当成“我们”呢,那你就在球中了,比世界还大的世界,就是你的心胸。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他们”,只有“我们”——后者反而比前者得到更多,所以利他即利己。
12、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
怎么可能呢,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每个人以及由人组成的集体,都是自过去而来,向将来而去。
这就像一条河一样,逝者如斯夫,时间不舍昼夜,川流不息。
所以人会怀念过去,纠结现在,向往未来,对以后会有希望或失望,怎么会没有呢?
“万物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一切都是现在,一切都只有本质和当下。”那这句话对不对呢,也是对的。
譬如过去的你是一个人,现在的你是一个人,将来的你又是另一个人,每个“我”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跟故人相见的时候就会体会到这点,彼此都变了,眼前人如陌生人。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人的烦恼和迷惑在于执迷于表面的变化,如果知白守黑,当下不杂,让自己融入当下的本质,那一瞬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