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18万虫草大案宣判,非法收购5632根冬虫夏草获刑

稳雯雯雯稳 2025-04-25 20:45:53

2025年4月24日,甘肃省祁连山林区人民法院一纸判决引爆舆论——男子马某某甲因非法收购5632根冬虫夏草,被以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6000元,涉案虫草全部没收。这场价值18万余元的生态犯罪,撕开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战的残酷真相。

2024年6月12日,马某某甲携妻子等4人驾车潜入青海祁连县野牛沟乡、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头实施盗挖与收购。6月12-16日,其妻等4人在肃南县保护区内盗挖82根虫草,马某某甲则在野牛沟乡收购5632根。6月16日,接应同伙时被警方截获,现场查扣虫草5714根(总价值18.28万元)。2025年4月24日,法院认定其行为触犯《刑法》第344条,构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将冬虫夏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彻底改变其法律属性,采挖需取得省级林草部门许可,收购必须持有《野生植物经营许可证》,非法交易500株以上即构成刑事犯罪。

法院判决依据《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解释》第二条第四项,认定马某某甲收购数量远超立案标准(20株以上)。而5632根虫草背后,是至少1126个真菌孢子-昆虫幼虫共生体的毁灭——这种特殊生物结构需5-7年自然形成,过度采挖将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2023年祁连山林区法院首次对虫草贩子发出"禁止令",限制缓刑期内从事野生植物经营活动,2025年1月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严惩保护区内祭祀引发山火行为,肇事者被判补种32公顷林地。2024年起保护区启用无人机巡查,红外相机监测覆盖率达87%。

"祖辈挖了百年虫草,怎么突然就违法了?"生态保护与民生需求如何平衡?青海已试点"虫草保险",每户牧民守护1公顷草场可获年补贴5000元,中科院团队2024年实现虫草菌丝体实验室培育,产能达天然虫草的60%,甘肃推行"牧民巡护队",转化2000余名 former采挖者成为生态卫士。

这场18万元的虫草案,不仅是一起普通刑事案件,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当我们在审判席上看到颤抖的采挖者,在显微镜下观察虫草菌丝的挣扎,在卫星云图上注视祁连山植被的变化,每一根虫草都标注着生态文明的刻度,每一次判决都在为子孙后代存续希望。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