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2月24日晚上,一个叫沈崇的19岁北大女生,独自走在北平东单广场附近。她是个普通大学生,但身份不普通——她是沈葆桢的曾孙女,清朝名门之后。
那天晚上,她本来要去电影院,结果半路上被两个美军士兵盯上了。一个叫皮尔逊,是海军陆战队的伍长;另一个叫普利查德,是下士。
两人把沈崇拖到旁边的草丛里,皮尔逊强行侵犯了她。沈崇拼命反抗,喊了好久,终于有个路过的工人孟昭杰听到了。他跑过去想救人,但被美军威胁,只能赶紧报警。
警察赶到时,三个小时过去了。普利查德已经跑了,皮尔逊还在现场,被当场抓获。
沈崇被送去医院检查,医生确认她确实被侵犯,身上还有不少伤痕。现场还有好几个目击者,都能证明皮尔逊干了这事。
证据铁板钉钉,但皮尔逊死不认账,还在警局里嚷嚷,说中国警察没资格抓他。
为啥他这么嚣张?因为当时国民党跟美国签了一堆条约,规定美军在中国犯了罪,中国管不了,得交给美方自己处理。
这种条款跟晚清的“治外法权”差不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可国民党没办法,抗战刚结束,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靠美国撑腰,只能签这些不平等条约。
北平警察把皮尔逊抓了,但国民党政府的第一反应不是给沈崇讨公道,而是想捂盖子。
北平警察局长汤永咸赶紧给中央社打电话,还通知各大报社,不准报道这事,说要跟美方私下交涉。可这事目击者太多,消息早就传开了,民间都炸了。
抗战时,美军帮过中国打日本,中国人感激,但感激归感激,账得算清楚。抗战胜利后,美军赖在中国不走,嚣张跋扈,早就让老百姓不爽了。
沈崇这事一出,直接点燃了民愤。北大同学知道后,立马组织游行,要求严惩凶手。
消息传开,全国各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学生和老百姓都上街抗议,总共有五十万学生参加了声援活动。这可不是小事,直接成了全国性的反美浪潮。
全社会顿时炸锅
国民党一看压不住了,才开始松口报道,但态度暧昧得很。中央社在案发一周后,只在报纸边角登了一小块消息,却拿大版面批评学生游行,说他们“扰乱社会秩序”。
蒋介石坐不住了,下令各地密切关注局势,一边镇压学生,一边想办法把这事糊弄过去。
国民党官方报社开始发文章,但内容漏洞百出。比如,北大训导长陈雪屏说:“那女生不一定是北大学生,同学没必要这么激动。”
这话啥意思?好像不是北大的学生被欺负,大家就不用管了。
更离谱的是,他不去指责皮尔逊,反而怪沈崇:“晚上为啥去看电影?”
中央社的报道更过分,说“沈女士似系良家女子”,“沈某曾在影院跟美兵说过话”。这话没明说,但暗指沈崇身份有问题,跟美军有啥不清不楚的关系,想把皮尔逊的罪行洗白。
沈崇是名门之后,家世清白,哪来的“似系”?她是被拖走侵犯的,有一堆证人,哪来的“跟美兵说过话”?
国民党想抹黑沈崇平息民愤,但谎话太烂,马上就被戳穿,反而火上浇油。
学生和老百姓看透了,国民党跟美军穿一条裤子,不但要严惩皮尔逊,还喊出了“美军滚出中国”的口号。
一桩刑事案,硬生生被国民政府搞成了一场反美运动。
宋美龄出手:表面硬气,实际有限
事情闹到这地步,蒋介石没办法了,一边向美方提要求,依法惩处皮尔逊,一边让宋美龄亲自出马。
宋美龄在美国待过不少年,熟悉美国法律,跟美国人关系好,又是女性,处理这事比蒋介石合适。
宋美龄接手后,先去医院看望沈崇,安慰她,还认她做干女儿。她跟沈崇说别把事情闹大,承诺会给她讨公道。
之后,她去找皮尔逊交涉。皮尔逊一开始还不老实,宋美龄拿出证据压他,最后让他签了认罪书。这认罪书后来在法庭上起了作用,算是宋美龄干的一件实事。
客观说,宋美龄在这事上确实下了功夫。她想让皮尔逊受罚,也希望给沈崇一个交代。
按照条约,皮尔逊得交给美军审理。如果美方能依法办事,严惩皮尔逊,再赔点钱道个歉,这事还不算太糟,民愤也能消点。可惜,美军压根没这打算。
宋美龄虽然干了点事,但作用有限。她跟美方交涉时,底气不足,因为国民党太依赖美国。她不敢真把美军逼急了,只能走个过场。
说白了,她更在乎的是保住中美关系,而不是真给沈崇讨公道。
胡适的态度:信美国,劝学生
胡适是北大校长,又是个亲美派,常年跟美国人打交道。
他知道沈崇案后,第一时间表态:这事是个案,别扯上中美关系,交给美国司法处理就行。他相信美国是法治国家,会给沈崇一个公道。
事实果真如胡适所想的那样吗?
1947年1月17日,皮尔逊案在美军军事法庭开审。法庭全是美国人,法官、检察官都是美军的人,国民党只能派人旁听,连沈崇的律师都没发言权。
胡适作为北大校长,也去旁听了。庭上,27个证人出庭,指证皮尔逊的罪行。证据很齐全,皮尔逊的辩护律师想抵赖,说沈崇晚上独自出门有问题,还说她没怎么反抗。
但这些都被证人反驳了,沈崇喊过救命,身上伤痕也证明她反抗过。
案子证据确凿,军事法庭没法包庇。1月22日,判决下来:皮尔逊判15年有期徒刑,普利查德判10个月攻击罪。
胡适挺满意,对记者说:“这判决很公正。”不少人也觉得这结果还行,抗议浪潮暂时平了点。
但胡适高兴得太早了。他以为美国会依法办事,可美方压根没打算认真处理。
判决后,他们既不道歉,也不赔偿,拖拖拉拉没下文。国民党急了,多次催美方给个说法,但美方就是不搭理。
美军反悔:皮尔逊被放,胡适傻眼
更气人的是,没过多久,美国海军法庭突然说“证据不足”,把皮尔逊给放了,还让他回部队接着干活。
这下全国又炸了,胡适脸上也挂不住。他虽然亲美,但在这事上真心希望皮尔逊受罚。
得知皮尔逊被放后,他对记者说:“皮尔逊罪行确凿,美国是法治国家,希望他们维持原判。”他还找美国大使司徒雷登抗议,但美方根本不理。
更丢人的是,国民党外交部想拿判决书给国内看,才发现美方压根没给过他们判决书,连备份都没留。
美军在中国犯了罪,中国连判决书都拿不到,这算什么事?连胡适这种亲美的人都气得不行。
胡适在这事上的态度很清楚:他不想学生闹大,觉得交给美国处理就够了。可他低估了美方的傲慢,也高估了美国的“法治”。
结果证明,他的信任喂了狗,学生们反而骂他“美帝国主义的走狗”。
宋美龄和胡适的无奈:有心无力
宋美龄和胡适在这事上都干了点啥,但都没能改变结局。宋美龄跑前跑后,拿到了认罪书,想给沈崇一个交代;胡适相信美国司法,劝学生冷静。
可他们都没想到,美方压根不把中国当回事。皮尔逊被放后,宋美龄和胡适都没再吭声,不是不想管,是管不了。
蒋介石这边更窝囊。他连着几天盯着这事,让宋美龄处理,可最后还是啥也没干成。
为啥?因为国民党太依赖美国。那时候,蒋介石正忙着跟共产党打内战,急需美国的贷款和武器。沈崇案审理时,国民党刚向美国要了一大笔钱,连军队的粮饷都靠美国救济。
这种情况下,他们哪敢真跟美国翻脸?宋美龄和胡适可能心里也有火,但胳膊拧不过大腿。
国民党政府的软弱,直接决定了沈崇案的结局。美方不道歉、不赔偿,皮尔逊逍遥法外,沈崇白受了罪,国内的抗议也白费了。
民愤高涨,国民党丢脸
皮尔逊被放的消息传开,全国又掀起抗议浪潮。
学生和老百姓走上街头,不光骂美军,还骂国民党无能。报纸也坐不住了,《大公报》直接写道:“一个强奸了中国女孩的美国兵都能被放走,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算什么?”
中共的报社更狠,说:“蒋介石连屁都不敢放,美蒋侮辱中华民族到了极点。”
这事彻底暴露了国民党政府的买办嘴脸。他们对外软弱,对内镇压,啥事都干不好。沈崇案成了压垮国民党的一根稻草之一,加速了他们的垮台。
不久后,美军迫于压力从中国撤走,虽然不全是沈崇案的原因,但这事让中国人看清了美军的真面目,也让大家更团结,反美情绪空前高涨。
沈崇案的影响
当时的中国,主权不完整,政府软弱,连自己人都护不住。美军在中国的嚣张和国民党的无能,让老百姓彻底醒了。这事之后,反美成了主流,民族意识也越来越强。
沈崇后来咋样了?历史资料没太多记载。她出身名门,却因为这事背了一辈子伤痛。
皮尔逊呢?被放后回了美国,啥事没有。这结局让人憋屈,但也提醒大家:国家不强,人民就得受欺负。
这事跟晚清的屈辱史差不多,但不一样的是,中国人不再沉默。沈崇案成了个转折点,证明了彭德怀后来那句话:“西方侵略者在东方架几门炮就能霸占中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文章原作者: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