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首领被困城中,向朱元璋发起求救,刘伯温却表达了反对意见

大威随谈 2023-12-27 19:16:45

元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二月,元末起义军之一的张士诚向红巾军的重要据点安丰(今安徽寿县)发动攻击,红巾军首领小明王韩林儿和实际掌控人刘福通被困城中,于是向朱元璋发起求救,朱元璋收到求救消息后便找来了智囊刘伯温商议,朱元璋认为需要施以援手,原因有两点,一是朱元璋他自己便是从红巾军体系出来的,韩林儿从名义上来说是自己的皇帝,君主有难自己身为臣子没有不救的道理,会引起天下人的异议。二是安丰是应天(今南京)的门户,如果安丰失守,他们现在所在的南京也会受到威胁,唇亡齿寒。

但刘伯温却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首先红巾军内部已经分化,韩林儿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营救他已经起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如果救出了韩林儿,救回来后该给他一个什么名分呢,他就在法理上成为了应天城起义军的首领,后续决议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不便或掣肘的地方。其次,和安丰失守比起来,另外一个强大的敌人陈友谅一直在虎视眈眈应天城,如果此时出兵去救安丰,敏锐的陈友谅如果趁机打过来,应天有失守的风险,太过于冒险。

虽然刘伯温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且苦苦相劝,但自信的朱元璋一向认为自己的感觉是对的,依然选择了出兵去驰援安丰,留下了刘伯温无奈的焦虑和叹息。朱元璋心里预期的有两种战果,一是如果安丰解救成功,韩林儿和刘福通被解救,那么他在天下将获得巨大的声望,小明王韩林儿也会成为自己的傀儡,后续方便在起义军中发号施令和征召军队。如果安丰失守,韩林儿和刘福通都战死,那么他日后也不必再听从红巾军的调遣,受任何人管辖了。无论哪种结果对他来说都是有好处的,但历史却给了朱元璋一个不同的结果。

公元1363年三月十三日,朱元璋率兵到达了安丰,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安丰还是失守了,刘福通战死,小明王韩林儿却于乱军之中被他救了下来,这是一个让朱元璋哭笑不得的结果,不仅没能解救安丰,守住应天的门户,反而弄了一个爹回来,日后还需要时时供着。救回韩林儿后朱元璋本打算将韩林儿安置于应天府,手下将领建议在中书省设御座侍奉韩林儿,但刘伯温却说:“彼牧竖耳,奉之何为!”密陈“天命”所在,朱元璋领悟,于是将韩林儿安置于滁州,营建宫殿让他居住,更换了他左右宦官侍从,待遇十分丰厚。

公元1367年,朱元璋在接连消灭了张士诚和陈友谅等枭雄后,建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他还有最后一个麻烦需要解决,那就是小明王韩林儿需要怎么处置?如果自己直接称帝,与法理上不符,毕竟自己之前一直尊称小明王为自己的皇帝,如果让自己继续尊称小明王为开国的新皇帝,自己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毕竟自己这一路走下来出生入死太过辛苦,从放牛娃到和尚走到了今天的权势和地位,怎么可能甘心把皇位拱手让给其他人?于是由手下廖永忠出面替他解决了这个麻烦。1367年,朱元璋让手下将领廖永忠去接小明王到应天,船到瓜步时,韩林儿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事后廖永忠承认是自己干的,但明眼人都知道,他只是得到了朱元璋的授意,单凭他自己怎么可能敢干这么大的事,公然谋害一个名义上的君主。

事后朱元璋也给了廖永忠相应的回报,说自己本无此意,是廖永忠自作主张干的,并且还公开指责了廖永忠说如果不是他干出来这种事,凭他的功绩本来是要封他为公爵的,现在为了惩罚他,只能封他为侯爵。战功并不卓著的廖永忠成为了开国侯爵,和汤和、傅友德这些名将并列。这是让人多么忍俊不禁的故作掩饰呀,老朱真是把戏份演的够够的,以廖永忠的功劳,怎么可能和被封为公爵的徐达、李文忠、李善长等人相比,给他了个开国二等侯爵很大原因便是因为他替朱元璋解决了小明王这个麻烦。

无论如何,朱元璋达到了它的目的,终于解决了五年前他自己亲手制造的麻烦,为他称帝解决了法理上的最后一道障碍,在经过了大臣们苦苦规劝以死相逼的禅让戏份后,1368年,放牛娃朱元璋在应天宣布称帝,年号洪武,国号明,开启了长达276年波澜壮阔的明王朝。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