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上书请求任命新西川节度使后吴融随韦昭度入蜀并见证唐朝灭亡

史海撷英 2024-12-05 22:54:42

“八面受敌”原意是形容文采出众,后引申为夸赞他人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不利情况,也用来形容孤立无援,受到多方面的敌视攻击。成语出自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海叙不遇》,“子华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著称”。

关于这个成语,无论是其本意,还是后来引申出的两层意思,其实与《唐摭言・海叙不遇》原文中提到的“子华”,也就是唐末诗人吴融都息息相关。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朝末年,朝廷内有朋党宦官为祸,外有藩镇割据,在位君王又昏庸无道,再加上天灾兵祸不断,以致朝野上下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这种悲惨的景象,也深深影响了唐末的诗坛。

吴融作为晚唐诗人,他的诗风不仅受到的社会乱象的影响,同样也受到了好友释贯休、皮日休、陆龟蒙、方干、韩偓等诗人的影响,因而相较于那些风格单一的诗人,吴融的作品风格呈现多元化,既有直指当世的讽刺之作,也有纸醉金迷的艳情之作,更有崇尚淡泊闲适或寒狭僻涩之作。

吴融的诗歌,无论是哪种风格和题材,都多少表达了吴融在仕与隐之间的矛盾,而这种左右为难的情绪,即与晚唐混乱矛盾的社会紧密关联,同样也与他命运多舛的仕途息息相关。

吴融

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他从唐僖宗咸通六年(865年)开始参加科举,然而却屡试不第,直到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才中举,当时的他已经四十岁了。吴融不仅是科举之途不顺,即使是入仕之后,仕途同样极为坎坷。

龙纪元年(889年),阆州刺史王建因攻打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不利,上书朝廷请求任命新的西川节度使,并表示自己愿意臣服新任节度使,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也要求调离陈敬瑄。六月,唐昭宗征召陈敬瑄为龙武统军,改任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吴融奉命随韦昭度入蜀。

韦昭度抵达成都后,陈敬瑄拒绝接受诏命,此后韦昭度率军征讨三年,却始终无法攻破成都,朝廷只能无奈退兵。

入蜀无功而返,吴融再度回到朝廷任职,后一度官至侍御史,却又因遭人谗言,被贬谪荆南,直到乾宁三年(896年)才重新被召回京城,出任礼部郎中,后又充任翰林学士,并官至中书舍人。

吴融好不容易返回京城,然而此时的关中局势却愈发混乱,先是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之后,宰相崔胤与护驾都头孙德昭又杀死刘季述,拥立昭宗复位。为了彻底清除宦官,崔胤积极与朱温联络,甚至矫诏命令朱温带兵入京,而韩全诲等宦官则积极联手凤翔李茂贞、邠宁王行瑜予以对抗。

朱温

于是,朱温趁机率兵七万由河中攻取同州、华州,兵临长安近郊,韩全诲等宦官则挟持唐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关中随之陷入战乱。

天复元年(901年),眼见关中乱战频频,吴融只能逃出京城,流落阌乡(今河南西北,与潼关县接壤)避难,直到天复三年(903年)朱温击败李茂贞,局势重新稳定下来,吴融才被召回朝廷担任翰林,后又升任翰林承旨。

同年,吴融卒于翰林承旨任上,享年五十四岁,在其死后数年,唐朝灭亡。吴融一生宦海浮沉,几度受到重用,但旋即又被贬或流落他乡,不仅仕途不顺,更是几乎亲眼见证了唐朝走向灭亡。身处这样的乱世,吴融的处境倒是真可谓“八面受敌”。

0 阅读:12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