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二字听起来稀疏平常,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初心,朝着它坚定地走下去……
人们坚持不下来的理由五花八门,有人出于自身的硬件条件不够,而大多数人却都是因为利益关系。几十年之后,也许很少有人会记得,自己当初的初心究竟是什么了?
然而现实当中,还是有人能够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
正如中国科学家李爱珍,始终坚持自己为国做贡献的初心,最终她也做到了。
然后备受争议的是,2007年李爱珍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身份,在此之前,李爱珍曾经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听起来着实让人感到唏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生道路曲折而漫长,相信最初每个人都拥有过初心,并为之付出过努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的初心会随着外部的环境改变,甚至最终变成了唯利是图的人。
所以,像李爱珍这种能够始终坚持本心,并且能够一直朝着心中的方向走下的去的人,十分罕见!
那么,她的坚持究竟有没有意义?
1989年,李爱珍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分子束外延设备,引起了国内外的一片轰动。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却是李爱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成果。
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女孩,李爱珍不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科研工作,同时还要克服生活环境带来的不适。
当年的研发实验室在辽宁,为了不影响实验结果,李爱珍经常要顶着严寒去做实验,双手经常被冻得生疮,可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2000年,李爱珍再创佳绩,她带领着科研团队,再次自主研制出了5到8微米波段的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
这项发明完成之后,中国在国际半导体上的地位,再次实现了阶级性的跨越,大大缩短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此时的李爱珍在中国科学界已经拥有了绝对地位,就连国际上对李爱珍的称赞也是滔滔不绝。
而一直对于人才十分爱惜的美国,曾经也向李爱珍抛出了橄榄枝,想要以高薪将李爱珍挖到美国,为美国的半导体事业再添砖加瓦。
可是,李爱珍直接拒绝了对方的请求,那些浮于表面的物质,从来都不是她所追求的目标。
她的心中只有报效祖国,哪怕祖国不给自己任何的好处,她也愿意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发展而竭尽所能。
李爱珍的一生中,她在国际上发表过200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报道,同时拥有20多个发明专利。然而即便如此,李爱珍却连续四次落选中科院院士!
那么,如此优秀的科学家,为何会连续四次落选?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我国的选拔制度不完善,想要成为中科院院士,不仅要为科研领域作出贡献,同时也要满足其他的一些硬性条件。
李爱珍对于半导体领域的贡献不可被否认,但由于她不满足硬性条件,所以才会多次申请被拒。
不过,社会舆论的导向却看不到这些真实原因,网友们纷纷指责国家不懂得珍惜人才!
2007年,李爱珍竟然获得了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身份,彻底将舆论推向了高峰。网上关于“不惜才”的帖子越来越多,舆论也就随着风向愈演愈烈。
其实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的科学家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不止发生过一次。
像大家比较熟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数学之父华罗庚,其实都有着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身份。
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会为美国效力,也不代表他们不热爱自己的国家。
与之相反的是,李爱珍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更热爱自己的科研工作.....
对于多次落选中科院院士的事情,李爱珍身边的朋友都感到十分可惜,因为在他们的心中,一直觉得以她的成就,完全担得起中科院院士的身份。
知道李爱珍落选之后,不少朋友都抢着要给李爱珍写推荐信,希望帮助李爱珍取得中科院院士的身份。
然而,李爱珍对于此事却不以为然,她认为中科院院士只不过是一个头衔,自己对于科研的感情,也并不是一个头衔可以去轻易判定的。
时间久了,她也逐渐地看淡了,与其关心外界的名利,倒不如静下心来专心搞自己的研究。
何为“初心不改”?作为我国半导体领域开创的功勋之一,李爱珍的名字并不被大多数人熟知,可即便如此,她依然将生命沉浸在半导体领域,从未有过怨言......
1936年,李爱珍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母对于她的教育十分重视,也正是在如此浓厚以及开明的学习环境中,李爱珍才有了开拓眼界的机会。
当别的孩子还在玩闹之时,李爱珍却已经养成了看书的爱好。而她的学习成绩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1954年,18岁的李爱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化学系,从踏入化学领域的那一刻起,她就立誓一定要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不辜负祖国对自己的培养。
当时,我国在化学领域的成就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工业水平与西方国家相差甚大。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整体还是处于摸索阶段,对未来的发展也是毫无头绪可言。
此时的李爱珍看到了祖国的窘境,于是她开始拼命的学习,认真做好每一次科学实验。
很快,李爱珍的名号就在化学系传开,人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学习狂魔”。
殊不知,此时的李爱珍心中早已埋下了一颗报效国家的种子!
20世纪40年代,正是美国科技称霸全球的重要时期,相比于其他国家,美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确难以望其项背。
然而,美国的技术再怎么成熟先进,也不愿意向其他国家传授一点经验。
除此之外,美国还将所有的关键技术垄断,尤其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导致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举步维艰。
尤其是关于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中国由于没有专业设备的支撑,想要在半导体领域取得进步,简直是举步维艰。
为了研发设备,中国科学家无数次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的自信心也逐渐被消耗。
李爱珍也参与过“分子束外延设备”的研发工作,由于亲身经历过研发工作,她明白这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倘若自己能够为之贡献一份力量,也算是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因此,几乎当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李爱珍心中却始终认为,只要不放弃就可以迎来新的转机。
1980年,44岁的李爱珍被国家派遣到美国学习,来到美国后,她亲身感受到了美国与国内科研技术的差异。
为了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李爱珍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泡在实验室里,心中始终坚持着18岁时的梦想。
学习对于许多人而言是枯燥乏味的,更别说整天都在实验室里搞科研了,然而这样的生活,李爱珍却坚持了8年。
整整8年代的时间里,李爱珍几乎没有一天不沉浸在科研工作当中,拼命地学习先进的科研技术,然后反复地进行科研实验。
此时的李爱珍在科研界已经有所成就,她所发表的科研论文,更是得到了国内外科研专家们的称赞和认可。
为了尽快研制出属于我国自己的分子束外延设备,李爱珍一天有18到20个小时的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做科研,科研工作进行到最关键的时期,李爱珍甚至经常直接睡在实验室中。
提起李爱珍,无论是她的同事还是学生,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在身边人的眼中,李爱珍就是一个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为了科研她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
殊不知,支撑李爱珍走下去的力量,正是那颗炙热的报国心!
“科研对于我而言,从来不是一份只为上下班打卡,然后每月领取薪水的职业!”
这是李爱珍对科研工作的理解,也是对其职业的一种诠释,自始至终,李爱珍一直都在追求着更有价值的东西。
殊不知,自从18岁少女跨进高等学府的那一刻起,她的初心始终未改过......
科研事业需要“后继有人”四次落选中科院院士对李爱珍来说,这并不能阻止她爱国家、爱科研。
不得不承认,当时选拔制度的确不完善。不过,年事已高的李爱珍却认为,自己应该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毕竟国家的科研事业需要有人去继承。
2005年,中国工程院鼓励李爱珍再次参加院士选拔,李爱珍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她大方地表示:“我愿意将机会让给年轻人,给国家的科研事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如今的李爱珍,早已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没有辜负自己年轻时的理想,这些东西远比那一个院士头衔要珍贵的多,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荣誉。
退居二线之后,李爱珍依旧选择坚守在岗位上,不过她的工作重心也由做实验,转变为培养人才的老师。
为了能够培养出为国效力的人才,李爱珍总会反复向后辈人才分享自己的经验以及知识积累,一旦遇到学生请教,李爱珍也总是坚持把问题讲透彻为止。
经常有学生表示,李爱珍老师平时都是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不过一提到科研上面,她的表情立刻就会变得认真严肃。她经常一天都待在实验室里,除了上课几乎都在做实验。
李爱珍落选中科院院士的确是一大憾事,不过在她的一生当中,无数的闪光点早已经取代了那个虚衔。
单凭她的心中满怀祖国,心中始终坚定着的报国大志,她就足以担得其独一无二的院士身份。
如今,李爱珍放下一些的荣耀,继续为祖国培养着人才。
她知道,自己年事已高,然而祖国的科研事业却需要后继有人,有年轻的科研力量加入,祖国的科研事业才能够生生不息。
李爱珍的精神境界,早已经超乎了常人......
其实,科学界有很多功成名就的科研工作者,可为何李爱珍在人们心中有着如此特殊的地位?
对于李爱珍来说,她的科研成就只是她被人赞扬的原因之一,人们最钦佩的,还是她那颗不图回报、不求名利的报国之心。这种精神境界是许多科研工作者做不到的。
近些年来,在美国重利诱惑之下,不少科研人才背弃祖国,背叛信仰加入外国国籍,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无非就是“利益”二字。
国外花重金将我国的人才挖过去,其实更多的是为了遏制我们科技力量的发展,这种因素要远超于他们真的看重人才本身的价值。然而许多人却看不清事情的本质,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不正确的选择。
倘若没有了强大的祖国在身后保护我们,那么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注定会被看不起!
因此,相比于一个让人发光的机会,其实“千里马”最需要的不是伯乐,而是学会怎样让自己成为“千里马”。
真正的人才从来不畏惧时间的考验,就像李爱珍那样,孜孜不倦为国家奉献者生命,只为了追求内心的问心无愧。
然而相比于结果,李爱珍的人生中已经留下了那么多的闪光点,难道不比一个虚名重要吗?
人生短短几十年,光阴如同白驹过隙从指尖的缝隙中溜走。
纵观人的一生,为生活为名利而奔波着,忙碌了大半辈子还没有享受到几天的生活,却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经年老的事实。
年轻时曾经拥有过的那些理想,有些人选择忘记,有些人选择深埋于心,已经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所以,人生究竟是为别人而活的重要,还是选择为自己而活,为理想而活的潇洒呢?
也许听完李爱珍的故事之后,你的心中会有所感悟吧!
后悔无期
不会端茶 敬酒的成不了院士
黑风雷 回复 05-29 06:20
就算给她评上院士又怎样,还不照样要给我堂堂办公室主任端茶倒水
星陨
硬性条件不够是指背景不够吗?
那年那事 回复 05-28 23:23
瞎说什么大实话[得瑟]
卓然 回复 05-28 22:09
就好比鲁迅的儿子随便写篇文章都能得奖。,,[笑着哭][笑着哭]在中国出身很重要。
嘦巭
不是制度不完善,而是嫉妒别人的成绩,故意卡别人,所以厉害的人都跑了,留下的都在勾心斗角
後 來
虽然她很厉害,可能她的领导能力不行,但是就因为她的领导还没成为院士,所以她没机会[笑着哭]
君权神授 回复 05-28 21:26
说的挺好[笑着哭][笑着哭]
心是蓝色的
没有人脉
羊羊羊
什么硬性要求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呗
卓然 回复 05-28 22:10
他都不好意思说,,[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10xxx69
主要是排资论辈!老一辈的都没把院士安排完!后来者评上院士了,辈分大的见到小辈还要矮一截!这怎么能忍。
卓然 回复 05-28 22:12
对哦。你领导都没评上院士,你上了。你让你脸往哪里搁。除非人家退休了。不然同一个圈子里很难受。
用户10xxx76
中国不但有才华,还要有个好人缘吧。资历不够,也是拒绝的好理由
随缘 回复 05-28 22:18
那么多科院院院士,有个屁才华?都是会搞关系的混子院士而已。如果真有能力,看看他们有什么高端的科研成果?哪个敢站出来,拍着胸脯说自己能研究出高科技成果?他们敢吗?
MOTI 回复 05-28 22:48
资历不够礼来凑!这块气质上下5000年拿捏的死死的!
梦游
所以总经理,董事长是院士,黄金院士,白酒院士,烟草院士。
小狼
不珍惜人才,到时候就不要怪别人为他国效力
还好
茅台院士
你D爷
不少人就是这样走的,可悲可叹
诗冢
不跑不送,原地不动。
用户13xxx97
评论区怕是院士都没见过吧[汗]众所周知,美国科学院的院士比我们说多个零都说少了,“含金量”极低[得瑟]
用户14xxx28
自己不珍惜有的是要的。搞什么体质,关系,论资排辈 扯淡
匆匆那年
进去了也不会好过到哪去[得瑟]
低头,
不走不送原地不动,要么论资排辈,要么背景,霍金是吧,来给大家伙敬酒,
平方
好[点赞]美国院士的水平咋能跟我大中华相提并论,他们只能捡我们不能入流的[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18xxx91
不会人情世故[笑着哭]
Troyeeee-
都成了美院士了,我只能说呵呵!
用户17xxx62
论文没刷够吗?
連錢聰
不漂亮进不了!
沙漠之驼
不是大家反对,茅台厂的酿酒的估计都成院士了[呲牙笑]
团句号
这些是院士的有什么科研成果呵呵呵呵
用户10xxx64
国内要熬资历才能上位,以前在国企上班,每个月业绩第一的人,居然在竞选主任岗时干不过混吃等死的老员工
哆哆
真好,有前途
守正
成立除奸队算上我,大不了一死大丈夫有做俱怕,只因看不惯奸人如此横行霸道
用户84xxx69 回复 05-29 09:02
在中国科学家是留给有钱人的[呲牙笑],没个几百万只能去国外当了
图图确实
失败的原因就是上层没有关系,飞天茅台吨数不够[得瑟][得瑟][得瑟]
玩胯子弟
世袭制是什么意思?
你想干嘛
看都没看完文章,就在这儿瞎逼逼。
笑而不语丶
漂亮
用户10xxx76
所以说院士的称号就是虚头巴脑的东西。
上心
学术界,说不好听点就迂腐,说好听点就论资排辈
他是真坏你是真蠢
难道那些入选的院士个个都比诺贝尔得主者强?
心如海风
[狗头][狗头][狗头]这不挺正常的嘛,国内院士每年数量是有限的,总会有人评不上,就像我国传统申遗,几十上百项都达到要求了,但一年名额就几个,很多排队没排上,最后被韩国申遗了。
小可爱
是哪国人不重要,哪国把你当人才重要
用户16xxx52
这是个很明智的决定
清风
老人家申请院士,是硬碰硬吧?![得瑟]
宏道养正
人家爱惜人才,你在这讲什么硬性条件?如果是我,我压根就不会回来。我也爱国,可是呢!!!!
adamhuang
研究茅台的都能去竞选预备院士~
喵帕斯本斯
美国给外籍院士标准远低于我们的标准,其实这没啥可说的,毕竟美国是移民国家,这种外籍院士也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而已。
ZhaoGZ 回复 05-28 22:10
然后呢??中国科学家自己不抬着,送到国外是吗??中国缺这些钱是吗
向前向钱
在美帝不掏几个亿,不要想这事[笑着哭]。
亚光
中国院士的水平比美国的高多了,一个要申请无数次都不一定能成,一个一申请就成[笑着哭]
阿滴滴
怪不得清华的都往美国跑
奔跑的咸鱼
在中国很多这样的企业,没什么能力的都留下来了有能力的都走了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学打铁
有请地产院士
在下尊敬的老父亲
什么硬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