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从1959年到1966年春天,一共特赦了6批战犯。1966年“运动”爆发后,毛泽东说:“这场革命是与国民党斗争的继续。”于是政府便暂时停止了特赦。
毛泽东
直到1974年12月,毛泽东终于决定特赦剩余的战犯,他说:“还有一批战犯,放下武器已关押20多年了,还关着干什么?把他们释放了,可以来去自由。”
12月12日,周恩来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公安部长华国锋开列全部在押的战犯名单,以便在第二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对他们进行特赦。
华国锋马上组织公安部进行讨论研究,最终完成了《关于第七次特赦问题的报告》上报中央,报告中提出有13名战犯应继续关押,不能特赦。
1975年2月27日,毛泽东看完这篇报告后,作出批示:
放战犯的时候要开欢送会,请他们吃顿饭,多吃点鱼、肉,每人发100元零用钱,每人都有公民权,不要强迫改造。
都放了算了,强迫人家改造也不好。
毛泽东和华国锋
毛泽东的话可以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后续的特赦工作也变得简单了。3月17日下午,华国锋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正式宣布:
这次特赦释放的战犯共293名。其中有:蒋帮军官219名,党政人员21名,特务50名;伪满战犯2名,伪蒙战犯1名。至此,在押的战争罪犯,即全部处理完毕。
这些战犯被特赦以后,享有公民权,每月发给100元生活费,并享受公费医疗。政府还专门作出说明:获释人员愿意回台湾的,可以回台湾,给足路费,提供方便,去了以后愿意回来的,我们欢迎。
最终有10名战犯提出了回台湾的申请,他们是:
王秉钺,原国民党第51军中将军长;
陈士章,原国民党第25军中将军长;
蔡省三,原国民党青年救国团赣东青年服务总队少将总队长;
周养浩,原国民党军统局西南特区少将副区长;
王云沛,原国民党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副司令;
段克文,原国民党军统局少将专员;
杨南邨,原国民党第150师上校团长;
赵一雪,原国民党第281师上校团长;
张铁石,原国民党第68军政工处上校处长;
张海商,原国民党青年军第204师上校团长。
战犯接过特赦证书
以上10人除了蔡省三以外,都有亲人在台湾,他们是为了去台湾和亲人团聚。蔡省三去台湾,是想见见蒋经国,并促成他与大陆进行和谈。那么这位蔡省三究竟和蒋经国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1918年,蔡省三出生于江西省铅山县,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富商,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38年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张榜招生,在邻县贵溪读高中的蔡省三主动报名参考,并取得了江西考区第一名的好成绩。不久以后,蔡省三被破格保送到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受训。
日军占领武汉后,蔡省三等学员按籍贯分配到各省组建三青团的地方组织,因为蔡省三是江西人,所以他幸运地与蒋经国一起回江西筹建三青团江西支部。蒋经国早就听说过蔡省三,而且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他对蔡省三说:“省三,你来了赣南,我算是有了个帮手,你有宣传的特长,就当我的宣传大队长吧!”
蒋经国
从此以后,蔡省三充分发挥自己的宣传特长,把《江西青年日报》办成了宣传蒋经国在赣南“辉煌政绩”的舆论工具,他也因此成为了蒋经国“太子系”的中坚人物,在抗战胜利后受到了重用,历任国民党中央干部训练委员会专门委员、国防部戡建总队设计委员等要职。
1949年春天,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已成定局,蒋经国要求蔡省三和他一起去台湾,蔡省三却说:“我请求回到江西,和共产党打游击。以前共产党能和我们游击,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与他们打游击呢?凭我的才能,完全可以与共产党斗上几年。”
蒋经国听后大喜,任命蔡省三为青年救国团赣东青年服务总队少将总队长。蔡省三回到江西后,虽然拼凑了一支队伍,但他与共产党打游击无疑是“班门弄斧”,1949年5月,蔡省三的部队刚与解放军交手就彻底溃败,他本人也当了俘虏。
1951年6月,蔡省三被江西省上饶法院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为了活命,他在狱中不得不好好改造,终于在1954年被改判为无期徒刑。1956年,蔡省三被押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蔡省三
在抚顺的近20年里,蔡省三经过耳濡目染,思想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他学习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还写下了1000万字的笔记。在一次学习会上,蔡省三深有三感触地说:
新中国的改造任务遵循了一个原则,即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劳动和生产放在第一位。劳动的内涵也与旧制度有根本的不同,劳动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拯救人。抚顺战犯管理所对战犯的劳动改造,同样不是为了惩罚战犯,也不是用我们的劳动成果换取金钱……
1975年3月18日,当蔡省三得知自己得到特赦的消息后,他猛地站起来,以抑制不住的激情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蔡省三被特赦后,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回台湾做一些沟通工作,为两岸的和谈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专门跑到王府井百货大楼买了一套杭州刺绣,准备带到台湾送给蒋经国。
蔡省三等10人去台湾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政府的批准。4月13日,蔡省三等人在中央统战部派出的专人陪同下,从北京乘飞机抵达广州,当天晚上,广东省委的领导人专门为他们设宴饯行。蔡省三在宴会上激动地说:
我们过去犯了不少罪行,是战犯,共产党不杀不辱。在押期间,供给足够的衣食,有病得到及时的治疗,还安排我们到各地参观,这些都使我们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共产党对我们宽大,相信国民党更会体察我们的情况,不会对我们去台有所猜疑心。
4月14日下午,蔡省三等人乘列车抵达香港,准备从香港进入台湾。
但台湾方面却为此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之中,因为这10人原来都是国民党军官,现在被特赦后,申请回到台湾与亲人团聚,合情合理,如果台湾当局不接受,一定会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但如果让这10人回到台湾,一定会在台湾社会引起轰动,进而戳穿国民党长期制造的种种反共神话,这样无疑会动摇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
当时已经重病在身的蒋介石在得知10名获释人员要回台湾的消息后,大受刺激,并惊叫了一声:“毛共是在要我的命!”不久后便撒手西去。
蒋介石
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接管台湾政权后,对此事也没有很好的对策,所以只能采取一个“拖”字诀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申请去台湾的10名获释人员竟然在香港滞留了140多天。
这年6月初,10人之一的张铁石被国民党情报人员接到香港富都酒店单独居住,国民党情报人员不仅骗走了张铁石的全部路费,还威逼他的儿子必须以全家的生命财产担保,才同意他入台。张铁石觉得忍无可忍,在6月5日留下一封强烈谴责台湾当局的遗书后,在酒店里自缢身亡。
蔡省三得知张铁石自杀的噩耗后,悲愤不已,直接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王秉钺等人都是国民党的老干部,曾为国民党出生入死,最后战败被俘。现在当局却不让他们‘归家’,还反说他们是间谍和统战工具,这样做怎能不使那些还在为当局效劳的军政人员感到寒心?
蒋经国收到蔡省三的信后,十分矛盾,他对自己的亲信王升说:“这个蔡省三,叫人最伤脑筋!”
蒋经国
王升说:“不理他就是,国府决不能让这些人回台。否则,我们的心理防线就会被摧垮。”
鉴于剩余的9名获释人员想要回到台湾已不可能,中央政府又对他们的去向进行了新的安排:愿意回内地的,欢迎,回来后由内地安排工作;愿意赴外国的,继续给予协助,帮助旅费;愿意留在香港的,国家长期照顾他们的生活。
1975年最后一批得到特赦的战犯
最终赵一雪、张海商和杨南邨选择回到内地,他们分别被上海市政协、湖北省政协和四川省政协聘为政协委员。王秉钺、段克文、陈士章和周养浩则相继前往美国,只有蔡省三和王云沛留在了香港。
王云沛留在香港,是为了继续寻找机会与亲人团聚,1978年5月,他的夫人张佩霞由美国辗转来到香港后,和他团聚了一段时间。可惜好景不长,1979年10月8日,王云沛不幸病逝。
蔡省三留在香港后,决定用自己手中的笔,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而呐喊,充当一只不为任何人所操纵的客观公正的“喇叭”,他开始为香港的各大报纸撰写政治评论。由于蔡省三曾经生活在国民党的高层军政社会,洞悉国民党的思想体系和政治内幕,又在共产党的底层社会生活了20多年,这样的经历使得他的文章观点独到,深受读者好评。
后来被称为世界四大华文报刊之一的《新报》专门开辟了一个《蔡省三专栏》,请蔡省三每天发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评述当前时事,《蔡省三专栏》办了整整14年,发表了数千篇文章,在港台地区引起了巨大反响。
蔡省三和妻子参观黄埔军校旧址
1975年9月,蔡省三接受香港《七十年代》杂志的采访,并写了一篇《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的特稿。蔡省三在文中指出:蒋经国主政台湾有“三不会”:不会卖,不会出卖台湾,不会向外国卖身求荣;不会降,不会投降大陆共产党;不会烂,不会把台湾搞烂,而是将有一番作为。
在文章的最后,蔡省三敦请蒋经国以民族大义为重,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历史性贡献,他还专门为蒋经国写了一首诗:
月明清夜深思量,通今达变除旧章。
安得青史着一笔,终是华胄好儿郎。
不久以后,大陆的《参考消息》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1975年12月20日,已经病重的周恩来在读到这篇文章后,激动不已,专门在文章的旁边作出批示:
请罗青长、家栋,将蔡省三四篇,对四篇评论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最好找王昆仑、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等人,弄清真相,以便××(两字模糊)。
周恩来
九月四日
托托托托
晚年的周恩来
1981年4月6日,蔡省三在接受《动向》杂志记者的采访后,发表了《从国民党十二大谈中国统一问题》一文,他在文中对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合作提出了10点建议。当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点方针政策,人们发现,叶剑英的9条和蔡省三的10条建议有很多相似之处,蔡省三也因此更加名声大振。
这些事实足以说明,蔡省三的文章,为当时的大陆和台湾相互了解搭起了一座桥梁。台湾电视台的台长胡兆阳,曾慕名到香港求见蔡省三,他见到蔡省三的第一句话就是:“蔡老,我是读了你的文章才进一步了解大陆、了解中共的!”
晚年的蔡省三
令蔡省三感到欣慰的是,进入80年代后,在台湾民众要求海峡两岸直接“三通”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的形势下,1985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正式宣布:自1987年11月2日起,允许除现役军人和公职人员以外的台湾居民,可经第三地转赴大陆探亲。
1994年国庆节,蔡省三和妻子作为特邀贵宾赴北京参加庆典,当他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看到当年周恩来批示的“托托托托”4个字后,不禁泪流满面,专门写了一首小诗:
周总理呀好典型,鞠躬尽瘁为人民。
病危犹书托托托,垂范万古念斯人。
蔡省三为周恩来写的诗
晚年的蔡省三曾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或造成了民族的分裂,祖国的统一也应当由我们这一代人去奋力完成。”
2022年1月6日,蔡省三在香港去世,享年104岁。
用户17xxx31
👍
用户10xxx80
越想越没有。蟋蟀想活过冬天,可能吗?
用户10xxx93
我也想活 104 岁
qzuser 回复 09-03 16:12
你只能活一半。
莲花山樵
亦是中华好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