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又复兴了,但血浆技术进步了吗?

电影和它背后的故事 2024-11-15 16:05:37

如今,在降本增效以及商业大片频频折戟的大环境下,很多成本不高的中小制作影片反而常常脱颖而出,而就类型而言,恐怖片更有崛起之势。

比如不久前的《异形:夺命舰》、《长腿怪》,以及去年一系列推出续集的知名恐怖片IP——《潜伏5》、《修女2》、《惊声尖叫6》、《鬼玩人5》……票房上都算成功。也难怪,能轻松集齐悬念、趣味、新奇、刺激等种种吸睛标签的恐怖片,或许天然就适合当下这个全民注意力缺失的时代。

而说起恐怖片,血浆也是不得不有的一个元素。其实,不仅恐怖片的拍摄技术、理念在逐年更新,恐怖片中的假血也有一部进化史。

要知道,在电影刚诞生的时代,电影里的假血就如舞台剧一般,只是甩张红手帕子出去,权当就是流血了。

后来,电影人们发现了一种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惯常寄生于仙人掌类植物上的虫子,它体内含有大量洋红酸和胭脂红,故而也得名“胭脂虫”。早前,中世纪的画家会将其作为颜料进行绘画。

用“胭脂虫”制作假血的流程颇为复杂,需先将它煮沸,择去身体上的残渣,留下红色物质做成汤水,待其冷却凝结,才能成为假血浆。20世纪初的很多片子里的假血,都用的是这种方法制作的,比如1916年的《党同伐异》中,有个士兵被敌人开了膛,鲜血汩汩流出,淌了满肚,以及1922年的《诺斯费拉图》和1931年的《德古拉》两部吸血鬼电影中,手指不小心划出口子露出的那一点血,都出自“胭脂虫”。

《德古拉》

事实上,早期的黑白电影里实在无需追求血浆逼真的颜色效果。但直到几十年后,好莱坞才明白过来这个道理,开始用巧克力糖浆代替血浆。

1960年,希区柯克的那部《惊魂记》中名垂影史的浴室杀人一幕,就使用了巧克力糖浆做的假血。利用彼时刚刚诞生不久的挤压瓶,还形成一种鲜血滴落的效果。

《惊魂记》

而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纷纷复活爬出坟墓、屠戮活人的死尸,掀起的那阵血雨腥风,让墙壁、地板、人身,到处淌着黏稠的“血液”,更全是巧克力糖浆,再与浅色背景形成强烈对比,效果足可乱真。

不过到了彩色片时代,这种只为黑白电影服务的巧克力糖浆就过时了。有个曾当过大学老师的电影爱好者,就有感于《惊魂记》里的假血不“过瘾”,在巧克力酱里加了些天然红色素,拿出自己的积蓄,花了四天时间,拍出一部《血的圣宴》。不过,这种假血的黏度和质地都差强人意,又极易风干,之后会凝结成一粒粒小珠子,寿命很短。

不久后,又有一位退休的老药剂师,研究出了一种全新假血配方:2杯金色糖浆、1杯温水、10勺玉米淀粉、10勺红色食用色素、几滴蓝色和黄色食用色素——其新鲜和凝结时的黏度质地,与人血相差无几,甚至可以说至今都是最真实的假血。

这款以伦敦一条街道命名的“肯辛顿血”,一跃成1970年代电影界道具血的主流,甚至到了1980年的《闪灵》中,那鲜血从电梯门后汹涌而出的经典镜头,采用的也是肯辛顿血。

但因为这种色泽太过真实的血浆,电影也容易受到美国电影协会的限制。所以很多导演会稍微调整配方,基底改为玉米糖浆,使假血的颜色变为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茶色。它虽不及肯辛顿的逼真,但非常灵活,可依照诸如空气的干燥和湿润程度、光线的明暗,甚至是哪个部位哪条血管受的伤,在色泽、黏稠度等方面做出不同调整。

玉米糖浆血的灵活性也确实激发了很多电影的创新“灵感”。比如《教父》中的假血配方就是2杯白色玉米糖浆,加1杯温水,1勺黄色食用色素,1勺红色食用色素,1勺氧化锌,又从摄影用品店里买了些柯达抗水斑祛渍剂——玉米糖浆是为了增加不透明度,色素可以让颜色更真实,还加了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抑制细菌滋,至于柯达祛渍剂,则可以使液体浸透织物,流动更自然、更逼真。

但是,柯达祛渍剂有剧毒,哪怕溅了一丁点儿在嘴里,也足以毙命。所以,在1973年的《驱魔人》中,柯达祛渍剂被换成了奶油,1976年的《出租车司机》,则换成了植物奶精。而1981年的《鬼玩人》,则加入了咖啡奶精和蓝色食用色素;2013年的新版《鬼玩人》,则在原来的配方里掺了花生酱,可以使假血看起来更粘稠,糊在演员的“伤口”位置——如果对花生酱过敏,也可以改为榛子酱。

《驱魔人》

《出租车司机》

《鬼玩人》(1981)

事实上,早在1965年,就有一本名为《DIY怪物化妆手册》的著作出版,其中写有假血“配方”,无论是肯辛顿血还是玉米糖浆血,都或多或少基于此。这些假血最大的好处在于色彩可以通过配方浓度改变。但它的麻烦也显而易见——当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清洗就成了一场噩梦。

鲜为人知的是,著名化工巨头3M公司曾出品过一款名为Nextel的假血,其特点就是更易清洗,但却没有掀起丝毫波澜,很快就被淘汰了。

这或许缘于3M公司根本没搞清楚血浆之于一部电影的意义。真实、方便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风格化,以及其实打实喷溅而出的情景和演员的下意识反应所带来的画面冲击力才是关键,而这也是如今电影里大量使用的由计算机合成的所谓CGI血浆无法企及的一点。

而在这方面,不得不说还是重度影迷“痞子昆”更懂行。在2003年的《杀死比尔》中,他不仅采用了经典的玉米糖浆血,甚至刘玉玲演的日本杀手开始杀戮时,随着血浆的喷涌还伴随着一种“沙沙”声——正如《东邪西毒》中梁朝伟演的盲武士被人一刀砍中脖子,临死前的喃喃自语:“我以前听人说,如果刀快的话,血从伤口喷出就像风声一样,很好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