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贪反贪的一代改革牛人——苏绰!脑回路不是一般的强

史说新读 2023-12-11 13:25:34

说起苏绰,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起“苏绰定律”以及他首创的“八柱国制度”,相信很多人就了然了。

中国历朝历代的改革,少有不血雨腥风的,成效持久的更是十分罕见,商鞅被车裂,王安石人亡政息,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即便雍正靠着皇帝的身份完成了改革,也落得个被万民痛骂的下场……然而,苏绰的改革却极其幸运的避开了这些坑。

究其原因,就是得益于他脑洞大开的“苏绰定律”——以贪反贪,方能控制官吏的离心异志。

苏绰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能有如此“天才”般的创意?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与历史上大多数名臣贤相一样,出身世家的苏绰自小就是一神童,虽然他没有像甘罗、曹冲、严嵩那般逆天,什么三岁识字、六岁能背四书五经等等,但也是博览群书、出口成章,而且他有一点特质为“时人所罕见”,就是精于算术之学。

在那个没有数学的年代,小伙伴们都忙着读儒学经籍,学兵书战策,小苏绰却独自一个人沉浸在算数的世界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也许这就是他能够区别于常人的原因所在吧!

当然,一个人要想功成名就,除了打铁自身硬以外,还需要一点点运道,而苏绰的运气就不错。

当时东西魏连年混战,宇文泰虽然凭着比高欢强出一筹的军事能力,屡次让高欢吃瘪,但毕竟东魏坐落于富庶之关东,底子比破落的关西不知强出多少倍,东魏是越打越强,西魏是越打越弱,撑不下去的宇文泰亟需治国大才。

所以,当苏绰的堂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时,抱着“有枣无枣打一杆子”的宇文泰求贤若渴:“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苏让也举贤不避亲,当即推荐族弟苏绰。

就这样苏绰一脚踏进了西魏政坛,被任命为行台郎中。也许是苏绰太过年轻,也可能是宇文泰太忙,反正苏绰在入仕的头一年里并没有得到重用。

但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何况还是离“皇帝”如此之近,并没有所谓的“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样的困扰。

史载,时日渐久,同僚之中无人不交口称赞苏绰,夸他既博学有谋、又写得一手好公文,简直就是官场里的多啦A梦。

这日,宇文泰与尚书台二把手周惠达商议政事,周惠达突然脑袋卡壳,请求外出深呼吸寻找灵感。

呼吸新鲜空气自然是假,紧急呼叫百宝箱才是真。苏绰也不枉万能战士之名,当即量体裁衣,给出了上中下三策。

果然宇文泰十分满意周惠达的答复,但心中不免狐疑,新鲜空气还有如此妙用?于是在老周跨出门槛的前一秒,猝然问道:“谁与卿为此议者?”

被吓了一跳的周惠达也不敢隐瞒,当场揭发苏绰的万能属性,并称其有王佐之才。

按照一般剧情,这时的宇文泰应该立即召见苏绰,君臣促膝长谈,然后一句:“孤之有卿,犹鱼之有水也”,苏绰感激涕零,封王拜相,一飞冲天。

但宇文泰毕竟不是凡人,他仅是呵呵一笑,命人将苏绰提了一级,便再无下文,也许这就是“恩皆出于上”,所谓的帝王之术吧!

就这样,苏绰又在大行台“磨砺”了大半年。直到有一日,宇文泰公费出游,前去长安郊外的昆明池观鱼。

途中,宇文泰突然表示,要考较一番公卿将军们的才学。

其实,宇文泰之所以有此举,并非是他本人喜欢文人吟诗作对那一套,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出于某些政治目的。

宇文泰在屡次击败高欢却无法压制东魏的情况下,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然而手下这帮文盲将军,拿砍刀比拿毛笔顺手,杀的人比认得字多。这让他很受伤。

为了避免被对手笑话手下这帮人的素质,更为了自己江山的千秋万代,宇文泰必须要做出一番姿态:自己虽然是靠武力执掌天下,但用人不能是大老粗,所以他经常用这种方式来教育自己的手下。

结果也不出他所料,当他问起某个西汉典故时,全场鸦雀无声,正当他要如往常一样发表一番政治感言,敲打一番自己的这一帮文盲手下时,意料之外的一幕发生了,有人突然插嘴:“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

宇文泰先是一惊后又一喜,惊的是有人竟然冒着得罪同僚的危险将某人推出来“顶缸”,喜的是看来这个某人还真有点本事,如果真是“才堪一用”,那可是自己慧眼识珠,无关旁人了。

于是紧急召见苏绰。这一见不打紧,果然是知无不答、言之有物,宇文泰听的兴起,又向苏先生请教起天地起源、历代兴亡等宏大课题,苏绰同样是思维敏捷,对答如流。

史载,二人策马并行,交谈甚欢,将诸位公卿远远甩在身后。最后宇文泰竟然忘了此行的目的,“竟不设网罟而还。”

当夜,即发生著名的“宇文泰苏绰问对”事件。

史书上没有具体记载双方如何对答,但想来不外如是:

宇文泰:何以立国?苏绰: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贪官何益?苏绰:为你卖命,必须要给好处。

宇文泰:为何又反贪官?苏绰:反贪官能得百姓拥护。

宇文泰:用贪官太多,激起百姓反抗,如何?苏绰:杀之以谢天下!

宇文泰:……我悟到了!

苏绰的逻辑其实也比较简单,官员贪赃枉法,是人性,无法根治,皇帝想让臣子们卖命,不受利益集团的掣肘阻拦,必须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好处,而皇帝府库里又没有那么多钱,就只好让他们用手中的权力去贪污了。这样既可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又可以将他们的把柄攥在手里,让他们人人自危,不敢有异志,只能死心塌地的追随。

而一旦民怨沸腾,那就杀贪官以谢天下,抄其家,没其财,颂声起,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就是用贪官反贪官的“苏绰定律”。

虽然苏绰的心思有点阴暗,比不上后世的思想教育、完善监督、全民反贪(呵呵),但不能不说在当时是“发前人所未发”,后世的武则天用酷吏,然后卸磨杀驴,乾隆养着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然后“富了嘉庆”,就是此理。

所以苏绰简单的一番对答,让宇文泰茅塞顿开,甚至自以为得了千古帝王之术。

于是第二天一上朝,宇文泰就当堂宣布:“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并当场授予其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重任。

苏绰也出手不凡,一上台就是三大手笔:文案程式;朱出墨入;计账、户籍之法。其一、其二是规范公文格式(朱出墨入就是今日“红头文件”的雏形),其三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计账,统计户籍,这也是苏绰最擅长的专业。

总之,经过苏绰的一番改革,政府的行政效率有了质的飞跃,据载,当时西魏财政事务繁杂,所有文件加起来竟达“五十万纸”,苏绰改革之后,每年的“长行旨条”只有五卷,大行台的月用纸张减少了一半还多,工作量明显减少,效率大见提高。

没过多久,宇文泰又打算修订“二十四条新制”,跑步进入小康社会,新任首相苏绰不辱使命,最大限度的发挥聪明才智,终得“六条诏书”(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宇文泰如获至宝,当即发布了六条诏书的行政手册,并且放了狠话:谁不会背六条诏书,就甭当官了。

于是西魏上下掀起了一场“背书热”,上到高官显贵,下到市井小民,无不以此为乐,当时大家见到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吃了没有,而是问“你背了吗?”

在宇文泰和苏绰这对君臣的全力支持下,在西魏上下的通力协作下(得益于苏绰定律),这一旨在打造一揽子、全方位综合改革的六条诏旨被不打折扣的执行了下去,自此西魏开始脱胎换骨,隋唐气象的雏形也隐隐浮现。

当然苏绰的改革还没完,还有一项重要措施也绕不开他,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府兵制”。

府兵制是世兵制的一种,发明专利权归宇文泰,但是发明人却是苏绰。

543年,邙山一战,西魏输的一塌糊涂。宇文泰一战被高欢打回了解放前,损失巨大。当时的西魏既没有钱,百姓也不愿意当兵,怎么办?宇文泰紧急向苏绰求教,寄希望于这个屡次给他惊喜的黄金搭档再来一次惊喜。

军事虽然不是苏绰的专业,但聪明人就是聪明人,一通百通,当即就研究出一套反败为胜的绝招——府兵制,也叫八柱国制。

府兵制有两个最突出特点:来兵快、不花钱。

“来兵快”是政策好。现在的“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口号叫的震天响,却不够实在。府兵制是“一人参军,全家不交税”,实实在在体现了当兵的好处。

“不花钱”是制度给力。府兵制是兵农合一,士兵平时种地,农闲训练,战时打仗。府兵吃的是自己种的,用的是自己打的,就主打一个自给自足。

果然,府兵制一经推出,百姓踊跃报名,而且府兵制要啥有啥,皇帝人见人爱,于是这项制度一直火到了隋唐。

至于后来唐末取消也是因为土地问题,反正当时的宇文泰是如获至宝(好像没别的词了,呵呵),当即执行。

另外,苏绰虽然心理比较灰暗,但操行却没的说。史载,他身居高位却奉行俭朴之道,不治产业,家无余财。而且心胸豁达,从不妒贤嫉能,当时经他推荐的官员达数十人之多,而且有些人的官位还在他之上,但他无一丝怨言。

这里也必须要表扬一下宇文泰,没有犯鸟尽弓藏的毛病,不仅对苏绰推心置腹,没有任何保留,而且有事外出,总会备下公文空纸,令苏绰随时任意决策,事后知会一声即可。

只能说一句,宇文泰有幸拥有苏绰这样才华横溢之人辅佐,苏绰更有幸遇到了宇文泰这样的英主。

这样的待遇,苏绰自然鞠躬尽瘁誓死以报,史载,他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皆亲身参与,公元546年,苏绰终于积劳成疾,卒于任上,享年四十九岁。

宇文泰听闻噩耗,悲痛不已。与群臣商议葬礼规格,言道:“苏绰平生崇尚节俭,孤欲成全其意,只恐世人议论;若厚加追赠,又违知己之交。进退两难,孤亦不知如何是好?”

有下官以晏子故事劝说,宇文泰才命薄葬苏绰。

下葬之日,宇文泰亲与众臣送至城门外,看着远去的布车,不觉泪洒当场。

苏绰改革,没有壮士断腕,没有利益集团掣肘阻拦,也没有出现人亡政息不得善终的惨剧,不得不说这对君臣实乃古今一大异数,苏绰也不愧为一代改革牛人!

1 阅读:9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