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桑代克的猹
编辑 | 桑代克的猹
——前言——
提到金龙鱼,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我们的本土品牌,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其实是一条来自马来西亚的“鱼”!
身为外资企业在中国伪装了32年占据市场,每年获利巨大,单是2022年这一年就收割了中国民众2575亿,甚至还入选了中国国家品牌计划。
那么它是如何装扮成国企,又是如何在中国长期疯狂收割的?
——精心包装的“外国鱼”——
实际上,我们的老朋友金龙鱼其实是一家来自新加坡的公司,而且这家公司和中国企业几乎是没有半点关系,而创始人虽然祖籍是福建,但是目前是一名货真价实的马来西亚籍人员。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郭鹤年在马来西亚的事业发展十分顺利,为了发展自己的商业版图,他把目光放在了香港,于是在1974年,他来到了香港成立了嘉里集团,并在80年代的改革开放阶段,带着金龙鱼顺利踏入了国内市场。
1992年,郭鹤年经过了实地考察之后,决定在深圳扎根,他在这里设立了中国境内的第一家金龙鱼工厂,自此,“金龙鱼”就这样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
彼时,中国的粮油市场还没有初步成型,大多数都是按照重量散装出售,无论是品质还是卫生情况都不能保证。
为了能够更快打开自己品牌在中国的市场,郭鹤年决定对金龙鱼进行变革,使用独特新颖的小瓶包装,干净卫生的同时,在使用上也更加方便,价格也相对更为低廉,完全迎合了老百姓们的消费观念。
金龙鱼这次创新,让它很快就在市场上打开了知名度,同时也改变了国人用油的习惯,给中国的食用油产业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2009年,金龙鱼在中国的业务被郭孔风接手,并且在他的手里,又开始了全新的发展和突破。
他利用国人的传统思想,不仅在名称上贴近中国,还在产品的包装上下了大功夫,大片的中国红和耀眼的金黄色,摆在货架上一眼就能被消费者看到。
不仅如此,金龙鱼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甚至与中国奥运会合作,让中国女排成员成为了它品牌的代言人。
这种把自己品牌和充斥着民族自豪感的体育精神联系在了一起,看着广告里是大家熟知的人物,消费者们自然把它当成了自家的“国货品牌”。
而这条“马来西亚鱼”也在种种包装之下成了一条“本土鱼”。
那句“金龙鱼1:1:1调和油”也成了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广告语。
到了2019年的时候,金龙鱼已经在全中国拥有了110多座工厂,销售网更是覆盖了2839个县市,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内食用油龙头企业。
为了能够进一步吞下国内市场,金龙鱼还推出了以花生油为卖点的“胡姬花”系列。
并且,金龙鱼还把自己的产业链快速向外延伸到米面粮食、调味品等等多个领域。
金龙鱼企业也在向着更加全面升级,不再单单是一家食用油企业,更是知名的粮油企业。
可是,如此庞大的企业,也曾陷入种种危机,甚至险些倒闭。
——食品安全出问题——
众所周知,用来榨取食用油的原材料大多使用的是大豆,可是中国“大豆失守”问题,却一直严重影响着食用油的产出。
美国每年都会生产巨量的大豆,收割之后,用于经济的贸易往来,所以每年美国都会给本土的农民一下价格方面的补贴,拉低市场上大豆的价格再出售给各个国家。
而中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主要农产品还是集中在小麦、玉米、水稻上面,所以像是大豆这类榨油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就要小很多,同时它们产量也不算好。
为了维持国民使用食用油的标准,所以中国开始大量收购便宜的美国进口大豆,久而久之,国产大豆的种植情况自然是越来越少,也开始越来越依赖美国的出口大豆。
所以在“大豆风波”发生之后,不少国营企业都被原材料的问题绊住了脚。
而像是金龙鱼这种外资企业则是顺势乘风而上,霸占了不少的市场资源。
只不过,这些外资企业并没有威胁到国家的安全问题,更没有偷税漏税,同时还能够提供给国民更加健康实惠的产品,所以国家并没有选择出手干预,而民众们也都乐意购买。
只是,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金龙鱼却在食品安全上出了大问题。
一时间,从万人哄抢到民众抵制,金龙鱼险些就被冲散在这场舆论的海洋里。
2015年,有媒体曝光了“造假金龙鱼”事件。
温州警方查封了一个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小作坊,这个小作坊就是在仿冒金龙鱼食用油。
经过自己核查,这家作坊一共制造了2吨的假油,共计有5000多箱,甚至还有已经制作好的假冒金龙鱼的仿造标签和瓶盖一万套。
根据造假商所说,平常一箱金龙鱼要卖210元,但是假的只需要120元。
当时,要不是有警方及时查封,这些假货就会全部流入市场,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安全问题。
正所谓“祸从口入”,像是食用油这种家家户户都会用到东西,竟然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假冒情况,这只能说明,金龙鱼品牌对自己产品品质的把控不够严格,而且在对自家品牌保护上,还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金龙鱼还没从假货风波里走出来的时候,又是一记丑闻,把这个品牌钉在了耻辱柱上。
2020年,媒体曝光了中国海关拒绝了一大批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初榨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入境,经过检查发现,这批食用油全部检测出了转基因的成分,可是相关的企业却并没有出示任何有关证件,产品上面也没有做出相应的转基因标识。
在之后,相关部门查明了这批油竟然全部来自金龙鱼旗下的子公司,报道之后,金龙鱼品牌也再次陷入了舆论危机。
这场转基因风波还灭有结束,金龙鱼竟然又被报道了产品质量的大问题。
同年,金龙鱼公司与家乐氏盒子的子公司,在泰国进口了来7000多盒家乐氏谷物早餐,但是经过见检查却发现,这些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竟然全部超标。
检测结果显示,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高达31.9μg/kg,远超国家限量标准的20μg/kg。
如果长期食用这样的食品,必然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不小的伤害。
与此同时,金龙鱼大米也被消费者爆出,购买到家发现竟然有发霉的迹象。
层出不穷的黑料也再次暴露了金龙鱼在监管上的无力和失败。
如此大批量的差评,金龙鱼的名声也一落千丈,自然也不会再有人为他买单,这一点很快就在金龙鱼企业的当月财务报告中。
除此之外,近些年来,中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和对食品品质的要求都有了更高的标准,所以说,金龙鱼的最大问题依旧是它产品的安全保障问题。
一个非国人的品牌发展到如今这样本就不易,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问题,这将会是影响金龙鱼继续发展的最大隐患。
——真假国货难分辨——
其实,像是金龙鱼一样的“伪装国货”还有很多,他们隐藏在超市的货架上,让消费者都认为这应该是国货。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一个名为“大宝”的护肤品牌,但是令大家都想不到的是,大宝其实根本就不是国货。
还有以“中华”命名的中华牙膏,其实早在1994年就被联合利华收入囊中了。
还有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哈尔滨啤酒,最开始这确实是一个正统的国货品牌,也是国内最早的啤酒品牌。
只是后来在经济影响下,这家公司在2014年被美国百威的母公司收购,自此也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外资企业。
只是在被收购之后,不少人也依旧支持着这款产品,因为它以我们的地名为名,大家根本想不到这会是一个外资产业。
不过如今,随着中国民族品牌的崛起,一些原本被收购的产业都开始寻找机会试图夺回主动权。
就比如北冰洋、天府可乐这些品牌,就多次通过谈判终于把自己产品品牌拿了回来。
同时,也有海尔、小米这些中国本土品牌,在各自领域逐渐建立起强大的市场地位,得到了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
这些都预示着,中国企业和民族品牌正在逐步增强实力,如今已经更加自信。
尽管过去曾有过种种遗憾,但未来中国制造若持续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国货能真正理解国人的需求,也只有国货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
而那些外资品牌想要在中国立足,就必须像对待本国人一样对待中国人,而不是来了就想着掠夺市场、扰乱平衡,只有诚心诚意,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下去。
——结语——
时至今日,金龙鱼在我国食用油领域依旧是无法撼动的霸主。
只是如今,品牌也越来越多元化,更多的品牌都冒出来在市场上占据位置。
金龙鱼只有严守自己的品质,才能在顶峰的位置站的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