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开放结尾的思考——《功夫在诗外》剧本创作的结尾部分

铭桉看国际 2023-09-15 07:24:03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桑代克的猹

编辑 | 桑代克的猹

半开放结尾的思考

剧本创作的结尾部分,也可以称之为“解决”。通常作者需要回答:主人公想要的东西,想达成的目标,是否实现?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多重的。

剧情设计上,我们可以有两种选择,达成目标或没有达成目标。如果没有达成目标,主人公也可以在追寻的旅途中与自己,与外部世界和解。

《功夫在诗外》的结尾杜建仍然从事着修车的工作,不同是这一次朋友的公司出了些问题,打电话问杜建是否可以借他一些钱,朋友半开玩笑让杜建买下自己的公司,以杜建的“啊?”结束本片,作者意在设计一个半开放的结局。所谓半开放,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故意未完成主线问题,以此让观众感到困惑、未完成。

其实是意味着故事结束,追问仍在。杜建得到了他想要的生活保障,但他精神需求会得到满足吗?可能在现阶段,他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以后的路要怎样前行也是要去思考的。“功夫”在诗外,“生活”在电影外。

亲情题材剧情片《功夫在诗外》的情节剪辑

蒙太奇产生的时空变换

剪辑顾名思义,就是将镜头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部影片。

影片《功夫在诗外》运用的是非线性编辑技术,作者在初步剪辑时,主要是利用蒙太奇来完成时空的变换,也可以称作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转换。

但在第一遍粗剪完成后,发现一些场景的组接持续时间过长,观影者会感觉到无聊和乏味,最后决定舍弃原有的长镜头,利用蒙太奇来隐匿视点的转换达到主人公移动的连贯性。

例如在跟镜头中,剪辑成前跟镜头和后跟镜头,在到达目的地附近后切换主观镜头。这样的剪辑手法,可以让观影者集中注意力。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剪辑声音来产生场景的变换,就是所谓的未见其人,先听其声,例如杜建在进家门之前,可以通过剪辑他的脚步声来告知观众主人公的场景位移。

在一部剧情片中,可能需要抛弃一些效果较强的转场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运用蒙太奇不断擦除场景与场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边界。

“回忆”的制作方式

亲情题材剧情片《功夫在诗外》的叙事结构是非线性的,有很多回忆的情节。对于“回忆”的制作可以用画外音的减弱或者叠化,例如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就是用叠化来展现招娣的回忆。

但是作者尝试后发现与本片不是特别匹配,最终选择将闪白效果应用到比较短暂的回忆上。闪白就是在两个镜头中间加一个白色的遮罩,一般用在两个场景之间的转换非常跳跃时,剪辑师通过加入闪白的效果来减少突兀感。

其实最自然的过渡是闪白与画面的情节相结合,在很多影片中都用闪白与照相机的闪光灯去结合,很自然就转换了场景。《功夫在诗外》中没有设置此类型情节,作者为了减少闪白所带来的突兀感,尽量缩短了效果时间,让观众不便察觉。

这类技巧转场是通过利用外在技巧去过渡场景,对于剧情片的剪辑,不可以每一个场景过渡都运用技巧。本片中运用的技巧转场除上述外,还通过淡入淡出的效果来进行回忆与现实之间的切换。

虽然淡入淡出在影片中利用率较高,但是我们更愿意将其放在一个故事或者段落的结束,从而表现故事情节或者整片故事的结束,那么在本片中作者想让观众意识到“回忆”刚刚开始或者已经结束。

除了运用转场效果来引出回忆,作者还通过制作“回忆效果滤镜”来体现回忆部分与其他段落的区别。

首先运用工具切割出需要处理的回忆片段,对片段加入视频效果里的颜色校定,将自然饱和度降低(营造回忆虚化的效果)。

而后创建一个调整图层并调低透明度,在图层上画出一个椭圆蒙版后通过调节羽化值来擦除边界(羽化值的调节可以让调整涂层与原画面相互融合),最后统一对亮度和对比度进行调整。

这样的滤镜效果只会在画面的四周展现出略微模糊的效果,既区分了“回忆”的情节,又不会在影片中显得突兀。

亲情题材剧情片《功夫在诗外》的色彩表现

整体影像的色彩风格

从电影出现的那一天,色彩就已被纳入考量,一些颜色具有与生俱来的特定心理意义,所以颜色变化会对影片内容产生极大的改变。

在色彩理论中,红色可以代表爱、激情、暴力危险;橙色可以代表温暖、友好、幸福;蓝色代表寒冷、冷静、忧郁,这些不同的颜色在情感、心理上影响到观众。

影片《功夫在诗外》中有着不同场景的颜色对比,在汽车修理厂的场景主要颜色为蓝色的工作制服以及灰黑色的修车机器,是偏冷的氛围。

而在家庭环境中主要为暖色调,例如场景中红色的沙发、原木色的书桌。这些色彩的对比一方面营造了不同环境的不同氛围;另一方面也让影片整体产生割裂感。

在色彩制作中,作者首先通过流程化的分析确定整部影片的色彩风格。我们常听到一个词“电影感”,其实这种电影感就是在我们数字化的拍摄素材上加入“胶片”的质感。作者除了拍摄时运用光影来打造电影感,在后期色彩调节上也想为影片加强胶片风格,最终确定电影的色调为怀旧风格的暖色系。

影片素材的整体色调偏蓝绿色,为了使色调回暖,需要增加画面的色温。在影片整体颜色偏黄后,降低对比度就可以让汽车修理厂的画面变得柔和。

胶片质感的关键就是高光和阴影,提高阴影可以降低整个画面的亮度,让画面色彩更加浓郁。最后适当增加一点锐化和噪点,影片的整体色彩呈现出暖色复古色调。

局部影像的色彩制作

因为《功夫在诗外》中有一些特定的环境和场景,所以在整体调色后,还需要进行局部的色彩制作。本片中有作为过渡的空景镜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但是与整体电影相比,画面过亮,需要降低曝光、高光和白色色阶,在适当的调整后也需要提高阴影和黑色以加强与整部影片的匹配度。

影片中还有一个场景是杜建从户外进入到屋内,由于背光拍摄,杜建面部较暗。逆光的片段需要先调节整体色温,然后对色调进行调节,通过反复尝试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在亲情题材剧情片《功夫在诗外》中存在大量的回忆。对于回忆的调色,作者先用黑白灰分离法来分辨亮区和暗区的颜色来确定风格的调色方向。在分离亮区和暗区后判断出存在的颜色继而进行匹配。

亲情题材剧情片《功夫在诗外》的音乐与音响

音乐—展现人物内心,烘托情绪氛围

我们常说,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电影的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音乐是通过加工和演奏形成的声音,它在电影里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些电影里的音乐广为流传,甚至成为这部电影的符号。

回顾一些经典影片,例如《泰坦尼克号》,我们可以发现电影中得音乐是可以调动情绪的。音乐在电影中不只是音乐而已,音乐是可以参与叙事的。

在《功夫在诗外》中,如果说视觉占据了影片的一半,那么影片的另一半,就是由听觉制造的。而在声音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本片一共用了六段音乐。

第一段是在片头后的空镜头处,这一段的主要作用就是填补空白,所选用的音乐是简单的钢琴弹奏,独立的乐器演奏不会过多掩盖空镜头车水马龙的环境音。

杜建外出打工搬运快递的场景中,作者选择了一个稍微沉重的音乐,低沉的弦乐声音烘托了杜建打工的辛苦。

同样参与叙事的音乐的还有影片结尾杜建朋友打电话时背景轻快滑稽的音乐,一方面体现出杜建的轻松愉悦,另一方面是对朋友开玩笑的一种暗示。

片尾音乐选用了LUCY乐队的“INTRO”,音乐的开头由火车声音引入,由远至近的钟声随着老式火车由弱转强,中间部分小提琴的加入像是从黑暗的隧道驶入了新的世界。音乐的结尾依旧用火车落幕,同时也在暗示本剧主人公的成长旅程也暂时告一段落。

虽然音乐和影片都已经结束,但英文单词“intro”在音乐中有着前奏、开场曲、序曲的含义,作者希望每一个看过影片的观众在结束时,都会获得一个新的开始。

0 阅读:0
铭桉看国际

铭桉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