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4000万人口,守住了150万平方公里国土

青筠谈世界 2024-08-18 15:10:32

这就要从东北的历史说起了。我们知道,东北大部分地区长期以来人口稀少,主要是一些渔猎部落,在农业技术落后的古代,中原王朝对于这片苦寒之地也兴趣寥寥——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就在这驻点军队,征收点毛皮啥的,弱小的时候,连汉地18省的范围都保不全,压根没有心思去管东北这个犯人流放之地。所以一直到清朝末年,整个东北大部分基本都处于未开发的状态。

不过在清朝初期,虽然统治者不想开发东北,但老百姓是非常想去的。这是因为,由于天下太平,再加上明末从美洲传来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的扩散,关内的人口暴增,人口从康熙初年的2400万人猛增到乾隆末年的3亿,大量剩余劳动力急需到关外开荒谋生。

但是清朝统治者认为关外是自己的“龙兴之地”,大规模开发会“动了龙脉”,另外万一哪天自己的统治被推翻了,也必须有个退路,所以从1688年起,康熙皇帝开始对关外实行禁封,在辽东修筑了一道 “柳条边”,也就是用柳树种的边墙,严禁汉民入关。而八旗子弟入关后又养尊处优,乐不思东北,也不愿意回老家。于是关外又保持了100多年的“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景象。比如英国考察人员就记载,直到19世纪中叶,整个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2万多渔猎部落。

民少难养兵。在最北面的黑龙江流域,清朝仅仅在黑龙江南岸的瑷珲城驻军1000多人,因为所有补给都得从关内运过来,运一石粮食,路上得吃掉十石,这谁供得起。而且清军的装备也差,基本都是是弓箭和火绳枪什么的,在康熙的时候还能勉强打退沙俄军队,等到工业革命后,装备了现代化枪炮的沙俄军队卷土重来时,就扛不住了。1847年,沙俄军队进占黑龙江口和库页岛,随后迅速占领整个外东北,并于1854年直逼瑷珲城下。1858年和1860年,沙俄利用英法军队侵华,逼迫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正式承认外东北改属俄国。

其实外东北丢得一点都不冤——站在沙俄的角度,这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就建了一个小城,驻了1000多个兵,然后你就说这是你的地盘,那我在这里逛了好几年,一个人影都见不到,这分明是无主荒地嘛,当然谁占了就是谁的!

本想封禁“龙兴之地”,没想到却被外敌趁虚而入,清廷痛定思痛后,终于决定“移民实边”。1860年清廷和沙俄签约割地时,就批准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解禁关内移民的上奏。此时正好赶上黄河刚刚改道没几年,中原地区一片萧条,饥民遍野,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抓到了救命稻草,“担担提篮,扶老携幼,或东出榆关,或东渡渤海,蜂拥蚁聚”地涌入东北,仅仅50年,也就是清朝灭亡的时候,东北人口就猛增到1800万。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更是增长到了近4000万人!

本来沙俄在占领外东北后,还想继续占领内东北,最终在这里建立一个“黄色俄罗斯”,但沙俄连军队带平民,最多的时候在东北也仅有几十万人,犹如胡椒面撒到了汪洋大海。而日本入侵之后,同样因为中国人早已遍布关东大地,只能扶植“伪满洲国”,而无法直接统治。沙俄和日本在东北的人口的劣势,使得他们无论是修筑中东铁路,还是掠夺矿产资源,都严重依赖中国劳动力,这也是他们没有在东北搞大屠杀,全换成本国移民的真正原因。最终,中国硬是靠着人口优势,先后在东北驱逐了日本和沙俄(苏联)的势力,保住了150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吸取了东北的教训后,清廷在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后,立即向当地大规模移民,正是因为“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中国不仅收复了新疆,在之后积贫积弱、兵荒马乱的几十年里,同样依靠人口优势守住了新疆。可以说,没有闯关东,就没有中国今天巨大而又完整的国土,中国的现代史,很可能完全是另一个结局。

0 阅读:2

青筠谈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