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佘村明清代建筑群(潘氏宗祠),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组成。建筑主体结构为三房两进式,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门厅、大厅内横梁上雕有花卉图案,大门上有精美砖雕。据《潘氏宗谱》记载,该组建筑是清朝顺治初年始建,后又多次重新改造。该建筑群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两部分组成。
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佘村。
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佘村。
号称“九十九间半”的潘家老宅,距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
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佘村明清代建筑群(潘氏宗祠)。
佘村素有“金陵古风第一村”之称。
江苏省南京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佘村明清代建筑群(潘氏宗祠),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组成。建筑主体结构为三房两进式,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门厅、大厅内横梁上雕有花卉图案,大门上有精美砖雕。据《潘氏宗谱》记载,该组建筑是清朝顺治初年始建,后又多次重新改造。该建筑群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两部分组成。
潘家老宅是由河南迁入的“佘村首富”潘恒才建造,号称“九十九间半”,现仅存六十余间。住宅南向,共有三个宅院组成,每宅三进,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均为三进穿堂式高墙深院,保存较好的为西边的宅子。
号称“九十九间半”的潘家老宅,为明末清初建筑物,由潘氏先祖逐步根据人口数量扩建而成,于2006年6月被公布为南京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潘氏宗祠原来建在住宅内,后因宗族人数、钱财增多,民国十年(1921年),潘氏宗族又决定兴建一栋宗室祠堂,族人集大米4000石、银元1.2万元,开始动工,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竣工。
素有“金陵古风第一村”之称的佘村有“七古”,古宅、古花、古铁、古井、古树、古窑和古塘。村子被青龙山、黄龙山、横山三山环抱,物产、水源丰富。佘村原先因青龙山、黄龙山而得名“龙村”。明朝初期,当地传言龙村出皇帝,明朝皇帝朱元璋大怒,派刘伯温进村砍竹林、断田埂、焚毁兵器,并将村名改为“佘村”。
与其他地区担心游客人数稀少的古村落不同,佘村由于距市较近、地形特征和特色民居的优势,来此游玩的客流量较大,每到节假日,村中的游人来来往往,车辆堵得水泄不通。因此,在潘家老宅居住生活的十几户村民,一到假日就锁上老宅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