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故事:风流的光棍汉(之四十五)

翱翔评小说 2024-12-29 05:24:36

大家在参观杨芳全他家所“赠”的彩礼以及布料等财物时,不由自主地皆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聪明的人一眼就觑出这些摆在台面上的礼品,除了杨芳全的五个姐姐以及二婶三婶所赠的布科之外,其余比较贵重的礼品皆是郭年友自己掏腰包为女儿郭淑芬所置办的。

郭年友在为女儿准备礼品时,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郭年友在未给女儿准备彩礼之前,已了解到村里一帮姑娘在与男方订亲时,收彩礼比较高的是一个名叫吝淑英的女孩子,男方给了480元的彩礼,为了让女儿郭淑芬显得更加有面子,郭年友就以杨忠伟的名义为女儿郭淑芬准备了680元钱的彩礼。

当他从公社信用社取出68张崭新的10元面额一张的人民币后,发现新钱叠在一起的厚度比不上旧钱叠在一起的厚度高,就让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只留下四张新钱,其余64张10元面额的钞票,全换成半新旧的10元面额的钞票,再在半新旧的钞票两面各贴上一张崭新的10元面额的钞票,然后再用红丝线捆扎紧了,这样加工后的两捆10元面额的钱,看起来彩礼钱既是崭新的,厚度又增加了不少。

当然了,在场的亲朋好友们,是不会有人去数彩礼钱究竟是多少,人们只从厚度上判断郭年友的女儿郭淑芬与杨芳全订亲所收到的订亲彩礼钱是全羊群娃村一帮姑娘中比较高的了。

这种讲究看起来很俗气,但这是做人的面子。

当时的农村男女青年订亲,讲究的是这个,这也是后来男女青年订亲彩礼钱节节攀升的原因之一吧?

而杨芳全这天真正所赠的礼品,就是一件米黄色的女式列宁装灯草绒外套。

杨芳全的一帮亲戚所赠的礼品,除了二婶和三婶所赠的布料和成衣比较值钱外,其他亲戚朋友,包括杨芳全的5个姐姐在内,所赠的礼品皆是做夏季衫子和裤子用的各色确良花布料,价值4元多钱。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大多的经济条件还是不宽裕的。

话说在村人以及亲戚朋友参观了彩礼之后后,媒人吝春娟就当着大家的面,将彩礼钱以及布料和成衣打包,当着众多亲戚朋友的面交到了郭淑芬的母亲闵玉梅手里。(关于这一点,就算是在关中一带的乡村,十乡八岔也有所差异,若有不同,敬请大家予以理解。)

而此时的郭淑芬并不在现场,郭淑芬对彩礼钱和所收的其他礼品并不感兴趣,郭淑芳独自在房间里烤着火,嗑着瓜子,看着只能收一个频道的电视,这个频道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

其实,此时的郭淑芬很想扬芳全能进来与她聊聊。

可此时的杨芳全却坐在外面的一把椅子上,和一帮亲朋好友聊着天,说是聊天,其实都是大家在询问杨芳全平时在县建筑公司都具体干些工作的事儿,杨芳全不想让人们知道他目前正在干的差事是在侍候一个美丽的女患者,可大家却对他目前所干的事儿却非常在心,于是当大家问起他工作上的事儿时,杨芳全不得不诓大家说他目前在县建筑公司跑采购,平时甚少在公司里待,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外面出差。

杨芳全这么诓大家的目的就是不希望大家到县建筑公司去找他。

独自坐在房间里郭淑芬,一边看着电视,一边不时将眼睛瞅向和大家聊天的杨芳全,郭淑芬的眼睛里有一丝焦虑和不满。

郭淑芬的这一表情,被杨芳全的三婶王金莲所觑察,同为女人,杨芳全的三婶王金莲读懂了郭淑芬眼睛里的内容。

加上平时杨芳全的三婶王金莲和郭淑芬接触比较多,因为俩人在此前的春节前夕,都是大队排练文艺节目时骨干人物,所以王金莲对郭淑芬的个性和为人还是比较了解的,自然也就明白了此时郭淑芬不时看一眼杨芳全时的内心所想了。

于时,杨芳全的三婶王金莲就笑着走到杨芳全跟前,坐在杨芳全旁边的一把椅子上,伸手从桌子上的抓一把瓜子和花生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边嗑着瓜子和花生,边微笑着小声对侄儿杨芳全说:“芳全呀,你听二妈说,你进房间陪淑芬说一会话吧,不能把人家郭淑芬一个人凉在哪里啊……”

听三婶王金莲这么说,杨芳全有点不好意思向东边的房间里瞅瞅,杨芳全犹豫了一下,还是站了起来,忐忑不安地朝房间里走去。

在未给大家介绍杨芳全随后进了房间都会和郭淑芬谈些什么话之前,先给大家说说杨芳全和他三婶王金莲之间的关系。

在前面的章节里,笔者已对大家汇报过,杨芳全的二叔和三叔皆是文革前的大学生,找的妻子却皆是农家姑娘,做为当时真正的天之骄子,扬芳全的二叔和三叔之所以找的妻子是农家姑娘,这完全是杨芳全他爷爷的意思,他爷爷做为清末时期的秀才,骨子里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加上农村姑娘淳朴孝顺。也就是说刚解放不久,儿女的姻缘,仍然遵循着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古训,

杨芳全的二婶和三婶当时虽说是农家姑娘,但皆出身於民国时期的比较富裕的人家,无论是长相,还是待人接物,都是当时人们审美观中的经典。

杨芳全的母亲在生杨芳全的妹妹孙兰香时,不幸大出血辞世,杨芳全的父亲杨忠伟在为杨芳全的母亲办殡葬仪式时,因手头经济不宽裕,就到公社邮政局分别打电话给杨芳全的二叔和三叔,希望两个弟弟能回家参加嫂子的葬礼,可没有想到杨芳全的二叔和三叔不仅没有回来送一程杨芳全的母亲,且一分钱也没有汇寄给杨芳全的父亲杨忠伟。

关于以上这个话题,我在第四十章节已提说过,恐大家没有记住,就再顺便提说一下。

在杨芳全他母亲的殡葬仪式上,二叔和三叔虽没有回来参加,也没有汇一点钱给杨芳全的父亲,但杨芳全的二婶和三婶的人也来了,和村里其他人一样,每人只带了一包黄烧纸,与村人唯一不同之处,两妯娌进了门后,跪在一张芦苇席上哭了几声后就起身告辞了。

杨芳全的母亲不幸大出血的时节是这年春季5月初的一天,这期间,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间,也就是说地里的麦子虽已吐了穗,但还是青绿的颜色,还要等近大半个月的时间才收割麦子。

也就是在这季节,关中地区的不少农民的吃的就变得紧张起来,不少人会扛上口袋找亲戚朋友借粮,家里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会到圩镇上掏3毛多钱买黑市小麦。

杨忠伟尽管当时吃的比较紧张,但对妻子的殡葬仪式还是要办的,要办就得请村里人帮忙挖墓,虽不用给挖墓人的工钱,但得请人家吃饭,且不能太差,其码是油炸豆腐席和白面馒头,还要招待双方前来送葬的亲朋好友,这一切都需要白面粉呢。

当时杨忠伟将家里仅有的100多斤小麦全在石磨子上磨成了面粉蒸馒头,但发现还是不够招待客人,于是杨芳全的大姐扬菊琴,就到三婶家借了两大碗白面粉,答应新麦子下来后就将两大碗面粉还给三婶王金莲。

三婶不想借面粉给大姐杨菊琴,可经不住大姐杨菊琴的再三恳求,后不高兴地吊着脸借了两碗面粉给大姐杨菊琴。

给母亲办了殡葬仪式,让母亲入土为安后,杨芳全家里几乎就揭不开锅了,杨忠伟就拎着一条口袋,跑了多家才借了30斤麦子回来磨成面粉,想一家七口人加点红薯和包谷面等粗粮,能度到收麦子的日子。

没想到用院子里的石磨子磨面粉的这天,被三婶王金莲看到了,于是三婶就拿着碗和面袋子跑来要大姐杨菊琴还面粉。大姐杨菊琴的意思是等到新麦子下来之后,再还三婶的面粉,且当时找三婶借面粉时也是这么说好的。

可三婶坚决不答应,并立马要装走面粉。

其实,三婶家吃的并不紧张,三叔毕竟是吃国家饭的,每月有70多元的工资呢。

看三弟媳妇如此无情,杨忠伟就让大女儿把两碗面粉还给了三婶,此后两家人就再没有了往来,当时大姐杨菊琴才16岁,杨芳全还不到2岁,并不知道三婶因两碗面粉的无情追讨。

是杨芳全到了上学的年龄后,大姐为了激励杨芳全好好读书,给他说了许多当农民的牺惶(可怜),希望杨芳全争个气,日后也能像二叔、三叔那样,考上大学当一个吃国家粮的人。并告诉了杨芳全二婶以及三婶的无情……

大姐的一番话,杨芳全牢牢记在了心里,也就是从此后,杨芳全不再搭理二婶以及三婶一家人了。

三婶王金莲和三叔结婚挺早,但三婶结婚多年不孕不育,三婶三叔两公婆到处求医问诊,终于在杨芳全10岁这年,三婶才怀上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名叫杨芳明,一年后又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杨芳军。

杨芳全与三婶王金莲的关系有所缓解是在两年多前秋季的一天,当时杨芳全正在上高二,作为住校生,杨芳全每星期六都会回家住一个晚上,翌日下午再背馒头去学校。

这个期间,杨芳全家里的经济还过得去,原因是杨芳全的五个姐姐相继到了订婚的年龄,杨忠伟虽不向人索要高彩礼,但订婚时婆家多少都会送一些彩礼,有了这些彩礼,一家人的日子可勉强维持。

话说杨芳全放学路过三婶的自留地时,突然听到两个堂弟杨芳明和杨芳军的哭声以及三婶的呻吟声,三婶的自留地当时种的是玉米,玉米棒早已掰了,但玉米杆还留在自留地里。

在自留地的中间,有一棵挺大的柿子树,叶红果红。这棵柿子树虽在三婶的自留地中间,但还属于生产队所有。也就是说杨芳全的三婶是没有权利私自摘柿子树上的柿子,若摘会按小偷对待的。

两个堂弟的哭声就是从树下传出来的。

杨芳全放心不下,他担心两个堂弟和三婶遇到了什么猛兽,当时我们这里时常有野狼出没伤人。杨芳全冲到树下一看,才明白是三婶上树偷摘柿子时从树上摔了下来,两个年幼的儿子把摔伤妈妈毫无办法,只能蹲在妈妈跟前哭啼。

杨芳全不计前嫌,二话不说,背起三婶,一口气跑到公社卫生院找医生给三婶诊治,等医生给三婶处理好伤口后,他喊来三婶的娘家人到公社卫生院照顾三婶,回头我们再说杨芳进了房间后,会和郭淑芬说些什么话儿……(未完待续)

0 阅读:88
翱翔评小说

翱翔评小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