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感冒、流感,人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将它与“冷”联系起来。但下面这些与“冷”相关的小知识,你又了解多少呢?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天冷的时候容易得感冒、流感?
天冷的时候更容易感冒、流感,一个看似稀松平常的认知,背后的原因却并不简单:
一方面,冬季气温较低,空气也相对干燥。而干燥的空气会削弱呼吸道黏膜(人体对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阻挡病原体的能力,从而增加生病风险。
另一方面,病原体在低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更长、传播能力也更强,这也增加了人们被感染的概率。并且人们在气温较低时,会更愿意待在温暖的室内并紧闭门窗。此时室内空气循环不畅,一旦室内存在病原体,身处其中的人就很容易被感染。
由此可以看出,冬季想要避免感冒、流感的侵扰,除了需要做好保暖外,关键还是要做好自身健康防护:一方面,不要因为怕冷就紧闭门窗,要定期开窗通风。
另一方面,身处户外及人员密集场所时要记得戴好口罩,这不仅可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还可以让呼吸道保持湿润,远离干燥。
生病后,一点冷的食物都不能吃吗?
与常规认知不同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感冒、流感后是可以适当吃一些“冷食”的。
福建的一位王女士感冒后,嗓子就肿了起来,吞口水就像吞刀片一样,医生建议她适当吃点冰糕来缓解咽部肿痛。这是因为冰糕的温度比较低,它接触咽部黏膜后可以让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起到散热、降温、止血止痛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冰糕虽好,起到的也只是一种“安慰剂”的作用。它既无法阻止病程的发展,也无法彻底根除咽部的炎症。更不能过量食用,否则可能增加肠胃负担,引起胃肠道不适。
感冒发烧后,人为什么会冷得发抖呢?
生病后,身体为了清除病原体,会调高身体的体温调定点。当体温调定点被设定在一个较高的温度(比如39、40℃)时,机体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温度,就会启动一系列措施来产生热量,发抖就是其中之一:它实质上是骨骼肌通过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而快速产热的过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担心。
寒冷的季节里,我们应该如何缓解感冒、流感的症状呢?
如果症状不太明显、身体也没有那么难受,我们可以先通过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来为身体补充能量。
但为了避免症状加重,大家也要及时使用对症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发热、头痛、流涕、咽痛症状明显时,可选用黑龙江、北京、山东、四川等地陆续发布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中的连花清瘟。
连花清瘟汇集三朝名方之所长,以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宣肺泄热、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疏散外邪、明代吴又可《温疫论》中的大黄通腑泄热,对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症状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连花清瘟还具有抑菌抗炎、广谱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研究证实,它对引起普通感冒的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以及引发流感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等)、乙型流病毒等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甲流、乙流等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代表性中成药。
看完文章你对感冒、流感是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呢?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加以注意,度过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季!同时也欢迎大家积极评论留言,交流自己应对感冒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