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项指标都达标,肾功能也不会太差,多数肾友能占一半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 2022-05-26 09:38:04

慢性肾脏病治疗过程中,大家都很关心一个问题就是“肾功能损伤后是不是会持续下降,一定会发展到肾衰竭甚至尿毒症阶段?”。

其实肾功能发生实质性损伤后的发展情况是循序渐进的,有极少部分受损严重不能逆转,大部分受损较强的肾细胞在及时干预后能有所恢复,剩余完好的肾细胞不会受到干扰。

整体肾功能的发展速度经过系统控制后也可以趋于稳定,并不会呈迅速下降的趋势。

这是大多数人发展的趋势,而并非是大家所想的刚刚损伤几年内就会进入尿毒症的情况。当然也有个别案例,病情初中期完全没症状,发现时就已经进入尿毒症阶段。

解答完这个问题后,我们就来看看,要稳定住肾功能,有哪些指标对稳定病情至关重要?

进入到肾病3期后,其中这八项指标大家需要多注意。一般只要稳定这几项就不用担心病情会继续恶化,看看都达标了吗?

尿蛋白系列:

尿微量白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尿蛋白肌酐比

尿液中蛋白的流失主要是肾小球轻微损伤时会有微量蛋白尿流出,其中以白蛋白尿为主。随着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发展,尿蛋白流失量逐渐增大,24小时尿液检查可发现明显蛋白流失,尿蛋白肌酐比出现异常情况。

不同类型的肾病需关注的指标有差异。

原发性肾病方面,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蛋白肌酐比是主要关注的指标。主要反映出肾脏内免疫反应的情况以及肾小球损伤的情况,可以监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情况。

尿蛋白贯穿于整体病情发展的始终,所以说需要长期维持稳定。一般定量维持在0.5克是及格达标水平,持续超过1克则比较威胁,肾功能衰竭风险升高。尿蛋白肌酐比则不能超过30mg/g。

继发性肾病则是以微量白蛋白为主,早期多表现为肾小球超滤过,逐渐肾小球损伤滤过功能降低,早期肾功能损伤不明显,进入中期阶段后则进展为持续性白蛋白尿,进展到大量蛋白尿,是影响肾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比如糖尿病肾病早期就存在明显微量白蛋白,而进入到中期阶段由于血流异常的导致的结果即使没有大量蛋白尿进展速度也很快,而蛋白的流逝无疑雪上加霜,一定要注意。

除了尿液检查的常规指标外,接下来这些血液检查指标反映问题也更为全面,不可不重视:

血流系列“三高”:血压血糖血脂

部分患者发现病情之前就存在“三高”其中的一高或两高甚至三高。全身的血液循环比较差,流速缓慢,对已经损伤的肾细胞来说是个考验,如果不及时干预就会完全纤维化。

也有大部分肾友比较年轻在20-40岁之间没有“三高”的情况,而是在肾功能发展过程出现了血压、血脂的变化,一般早期可饮食调理,但后期肾功能损失严重单纯饮食不足以稳定,因此要及时补充降压、降脂的药物,稳定血液流通。为剩余肾细胞保证血氧供应及时,提供良好生存的环境。

血白蛋白:肾脏血流稳定的基础

血生化检查中大家肯定很熟悉肌酐、尿酸、尿素氮、胱抑素c等这些指标、但还有一项也不容忽视,它就是血红白蛋白。

这项指标主要反应的是血液内参与工作的总蛋白的情况,由于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后滤过重吸收能力下降,致使蛋白流失增多。进入到肾功能不全阶段中后期的患者,受到自身血液毒素蓄积的影响,饮食摄入后营养吸收差,且部分人需忌口导致营养跟不上,致使总蛋白下降。

血白蛋白持续不好转会影响到肾脏血液流通的情况,加速肾衰的发展,因此在3期以后的肾友需及时调整稳定。

肾功能系列:肾小球滤过率

反映肾功能的几项指标大家都很熟悉包括肌酐、尿酸、尿素氮等,其中肾小球滤过率则与肌酐值的变化关系密切。但与不少肾友沟通过程中,发现大家并不是很重视这项指标,有些人肌酐升高后甚至没有检查出来!

肾小球滤过率是反应肾功能进展的指标,通过观察下降速度可以判断病情发展情况。对于肌酐升高超过265的患者,一般每年下降一个单位可接受,如果下降超过5个单位则警示病情并不稳定。

一般情况下符合下面的情况可接受:

肌酐在105-180之间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在89-60;

肌酐在181-440之间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在59-30;

肌酐在450-707之间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在29-15。

但如果肌酐处于150,而肾小球滤过率却达到第三阶段,处于15-29之间,则要注意肾功能下降速度不要太快,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以防止。

对照看看你有几项指标“达标”了吗?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2 阅读:1578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

絮絮叨叨,传播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