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一首便封神的10大孤篇诗人,首首诗流芳百世,第一位就让人膜拜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4-12-27 09:14:55

在文学史中,《春江花月夜》被评价为“孤篇横绝全唐”。张若虚至今流传的作品有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另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有人将张若虚称为“孤篇诗人”,就是只留下一首诗词,却是千古名作。“孤篇诗人”不止张若虚一个,这里收集了10位孤篇诗人,他们的名字,你可能不熟,但他们的诗词,你一定读过。

01

陆凯:(?-504年),陆凯,南北朝人,字智君,陆俟之孙,北魏代(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鲜卑族。

《赠范晔诗》

南北朝•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是一首非常有情趣的诗。背景: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梅花开放,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

【赏析】

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 范晔,所谓陇头人,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

不言而喻,陆凯折花遥赠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驰名于世的。隐居西湖的林逋有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韵的写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丰文萃,但陆凯认为别的礼物不足以表达他对范晔的情感,所以说江南没有什么可贵的东西堪以相赠,唯有先春而至为报春讯的梅花是最适当的,因而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

诗中“一枝春”描写到眼前仿佛出现了春光明媚,春到江南,梅绽枝头的美好图景。梅花是江南报春之花,折梅寄友,礼轻情义重,它带给远方朋友的是江南春天的浓浓气息,是迎春吐艳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与远方挚友同享春意的最好表达。

02

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南朝梁诗人。王籍诗歌学谢灵运,萧绎曾集其文十卷,已佚,今存诗二首。

《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仕途不得意,王藉就游山玩水自遣。游若耶溪时,王藉写下这首名作,在当时就惊艳世人。

赏析: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

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

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 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

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本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于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

03

崔郊,唐代诗人。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秀才,《全唐诗》中仅收录其一首诗,即《赠去婢》。

《赠去婢》

唐•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唐朝元和间秀才,《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一首诗。

这是崔郊留下的唯一一首诗,却成为脍炙人口之作。"侯门一入深如海",原以为只是对官场生活的隐喻,却未曾料到,它背后竟承载着一段深沉而凄美的爱恋。今日,当我再次细细品读,这诗句中所蕴含的深情与无奈,如同一股潜流,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它让我不禁想要追溯这位诗人的足迹,探寻那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爱情故事。

崔郊,唐代元和年间的秀才,虽然生平事迹不详,却因一首《赠去婢》诗而名垂千古。

元和年间,崔郊寓居于襄州姑母家,与家中一位姿容秀丽的婢女互生情愫。然而,家境的变故迫使姑母将婢女卖给了当地的显贵于頔。这段被迫中断的爱恋,让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 寒食节那天,崔郊在司空府邸外偶遇了外出的婢女。两人相见,百感交集,崔郊思如泉涌,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赠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很快在于頔的宴席上被传唱开来。于頔读到此诗,被崔郊的才华和痴情所感动,决定成全这对有情人。他召见崔郊,将婢女领回,并赠与厚礼,使得这段爱情得以圆满。 崔郊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挚的情感和才华的展现,有时能够改变命运,成就美好。

04

侯蒙(1054~1121),字元功,北宋名臣。侯蒙年过三十始登第,有轻薄子画其形于纸鸢以戏之,蒙赋《临江仙》词以答。《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

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赏 析: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年青时,久困于考场,三十一岁才中了举人。他长得难看,人们都轻笑他,有爱开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引线放入天空,讽刺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这首词。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假如有人把你的相貌绘于风筝之上,即使你相貌英俊,恐怕也不会高兴,或许要勃然动怒,或者告他个侵犯肖像权或者恶语相向或者诉诸武力了。然而侯蒙却没这样做,他不但不动怒,还见之大笑,并为此写了一首词,题写于风筝之上,可见侯蒙绝非一般人物。   

绝非一般人物的侯蒙写的词又如何呢?   

这首词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风筝来写诗人个人的志向、意愿和理想。   

未遇行藏谁肯信?是自问亦是自答,自己其貌不扬,又年长无所成就,谁又能了解自己呢?世上的人有谁不以貌、以权、以钱取人呢?人们看到的都是外在的东西,内在的修养才学志向抱负谁又能看到呢?不为人理解相信当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诗人的名声却一下子显扬起来,原来不知是哪个画家把他的形象绘制于风筝上,他也就随着风筝飞上了天空。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写风筝也是写诗人的志向。诗人明明白白的正告我们,风筝只有在有风的时候才能飞上天空,如果没风,任谁风筝也飞不起来。 没有可以借力的风,即使一个人再有才华,也不可能有所成就。 才得吹嘘身渐稳,是写风筝已飞上天空迎风飘举的样子;只疑远赴蟾宫,是诗人借风筝来表明自己的志向,那就是去“蟾宫”折桂,成就自己的功名事业。雨余时候夕阳红,是写雨过天晴,傍晚时分夕阳无限红。风雨是自然界的风雨,同是也是诗人所遭受的人生的风雨。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属于自己的阳光终究会到来,哪怕来得晚一点,但诗人始终坚定的相信,他终将会大器晚成。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表面是写绘有诗人形象的风筝飞翔于碧空之中,平地上人们都在观看;其实是借风筝飞翔碧空来表达自己的不凡志向。

非豪杰之士不能写出豪杰之词,此词便是豪杰之士写的豪杰之词 。

05

吴隐之(?—公元414年),字处默,东晋濮阳郡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

《酌贪泉》

魏晋•吴隐之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晋朝时,朝廷派往广州任职的官员,连续多位都因经济问题被撤职查办,民间谣传是饮用了当地“贪泉”之水的缘故。 后来,朝廷派遣一位名叫吴隐之的官员前往广州任职。

关于“贪泉”的传说,吴隐之自然也是有所耳闻,就任当天,吴隐之就让人带他来到“贪泉”边,吴隐之上前连饮三瓢“贪泉”水,饮后题诗明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果然,后来的吴隐之说到做到,他为官清廉,并没有因为饮用“贪泉水”而贪污,任期满后,乘船返回建康时,仍与赴任时一样,依然身无长物,两袖清风,与前后刺史离任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因此留下了饮“贪泉”而不贪的千古美谈。

吴隐之关于“饮贪泉而不贪”的观点,一直被后人借鉴,王勃在《滕王阁序》中“酌贪泉而觉爽”也是取这个意思,因为他是在去南方看望父亲的途中经过江西,下一步会继续向南,一定能途经贪泉的,王勃是想象自己饮贪泉之后的情景。

这真是一诗留名吴隐之,写尽“贪泉”无限事。

《酌贪泉》 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先陈述由来已久的传说;后两句写诗人终不相信这古老传说,不相信贪泉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勇敢地酌贪泉而饮了,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考验。这是借伯夷叔齐自比,表示其清廉为政的决心。全诗直抒胸臆,言简意赅,古朴动人,铿锵有力地表明诗人自己为官清廉的决心和志向。

06

湘驿女子,姓名不详,生卒年不详,生平经历不详。 她只在《全唐诗》中留下了这一首五言绝句。 我们唯一可以知道的是,写这首诗的时候,她是深爱着一个人的。

《题玉泉溪》

唐•湘驿女子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题玉泉溪》是唐代一位被称为“湘驿女子”的女诗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景,首句用重彩描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的秋景图,次句渲染了一种宁静幽邃的氛围;后两句抒情,表现女主人公对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的遗憾,写尽了她未来日子的苦难。全诗措词委婉,造语清丽,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模声绘色,形象鲜明,艺术概括力很强。

在《全唐诗》中这首诗作者是“湘驿女子”,真实的姓名和身世已不可考。诗歌最早收录于《树萱录》“番禺郑仆射(名愚,广东番禺人。唐开成二年进士)尝游湘中,宿于驿楼,夜遇女子诵诗……顷刻不见。”所诵之诗即这首《题玉泉溪》。 第一句“红树醉秋色”描绘的是一幅秋日盛景,阳光下火红的枫叶灿烂绚丽,令人心醉。

第二句“碧溪弹夜弦”写夜色中溪水旁弹奏起琴弦,溪水潺潺琴声悠扬,夜色怡人令人神往。第三句“佳期不可再”让人猝不及防地犹如从梦幻般的世界回到现实之中,所有的美好都已经成为过去,当初约定的佳期永不再来。

第四句“风雨杳如年”,未来的每一天对等待者来说都是凄风苦雨的日子,绝望的等待让人度日如年……

07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 南宋诗人,生平事迹亦不详。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擅长诗文。

《题临安邸》

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赏析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这首诗针对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腐朽行径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抨击。 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通过重叠的“山”与“楼”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临安城(今杭州)繁华的景象,但这种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危机。 次句“西湖歌舞几时休?”以问句形式,直接点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和不满,西湖上的歌舞升平何时能停歇,暗示了统治者沉湎于享乐,不顾国家危亡的现状。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更是将讽刺推向高潮。

这里的“暖风”不仅指自然界的和煦春风,更象征着南宋朝廷的奢靡之风,它熏得“游人”(指南宋统治者和那些寻欢作乐的人们)陶醉其中,忘却了亡国之痛,竟然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昔日的都城汴州(今河南开封)。这种“醉生梦死”的状态,正是诗人所痛心疾首的。

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精炼,通过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统治者腐败无能的愤慨之情。它不仅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鞭挞,也是对后世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勿忘国耻。

08

太上隐者,唐代的隐士,隐居于终南山,自称太上隐者,生平不详。

《全唐诗》卷七八四收此诗,不云作者时代。其来源应该是《诗话总龟》卷一八引《古今诗话》云:“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诗略)。”我认为更可靠的记载是南宋书坊编《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四《赠梁道人》注引《池阳集》引滕宗谅《寄隐者诗序》:“历山有叟,无姓名,好为歌篇。

近有人传《山居书事》诗云云。”滕宗谅即范仲淹《岳阳楼记》开始所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之滕子京,他生活在宋仁宗时,他的《寄隐者诗序》全篇不全,据此节引的片断,知道这位自称太上隐者的隐士,所住地历山在今济南附近,生活时代与滕相接,可能年长一些,但绝不会是唐人。诗的原题也应是《山居书事》。

《答人》

唐•太上隐者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简评】

此诗描写了山中隐者悠然闲适的生活和心境。首句写其来去自由无羁,次句写其闲适自得;后两句写其远离尘世,在时间上无拘无碍的一种境界,与《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意思相近。全诗语言浅显,却十分传神。

中国古代有尊隐的传统。虽然皇家需要有各层级的官员为其维持政权运转,并给予各层级官员以优厚的待遇,但也承认官场是污浊的,做官是混迹在滚滚红尘之中。远离红尘,不屑俗务,当然相关待遇也一概不要,古人认为最高尚,经常表彰,并以征辟隐士出来做官为盛事。出家修禅或修道,也与隐士相当。

唐代明瓒和尚《乐道歌》最后一节云:“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卧藤萝下,块石枕头。山云当幕,夜月为钩。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须何忧?水月无形,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写出隐者远离世嚣,亲近自然,不委屈于世务,不忧患于生死,完全超脱世事的感受。

太上隐者的这首五绝,恰是对《乐道歌》最简明的概括。人生随意,不必有求,更不必关心世事的变化,一切尽可随心所欲。偶来树下,枕石而眠,只是适意,不需要理由,更没有时限。山中连历日都没有,当然更不关心天气冷暖,时光流逝,随顺自然,无忧无虑,这是真隐者的情怀。诗意很简单,但确是无欲无求的真隐者之态度。

09

蜀妓,姓氏及生平不详。陆游的一位门客,从蜀地带回一妓,陆游将她安置在外室居住,这位门客每隔数日去看望她一次。客偶然因患病而暂时离去,引起了蜀妓的疑心,客作词解释,妓和韵填了这首词以作答。见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

《鹊桥仙•说盟说誓》

宋•蜀妓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赏析:

据周密《齐东野语》,陆游自蜀归,其客带一妓回,置于某别馆,数日一往。偶以病久疏,妓颇疑之,客作词自辩。妓即用其韵答之。

这是一首俗词。词分雅俗,俗词的标准大略有三:写市井人物、市井风情;用俚俗之辞;情感表达直接、热烈。作品以女性之笔写女性之情,塑造了一个浅嗔薄怒、娇俏可人、真率不做作的市井女性形象,口语化的特征和生动活泼的风格,与文人雅词大不相同。

10

这首词的作者是徐君宝妻,她的具体名字已不可考。徐夫人是岳州人,肤白貌美,宋军战败,她被元兵俘获后带到杭州,被安置在韩蕲王府。 随军迁徙途中,元军头领图谋不轨,欲图侵犯,徐夫人多次用计逃脱,头领因她貌美,没有忍心杀她。

但终于头领失去耐心,意欲用强,徐夫人假装答应,说祭拜丈夫后再从。徐夫人沐浴更衣,祭拜夫君后,写了这首《满庭芳 汉上繁华》在墙壁上,然后投池自尽,真乃贞洁烈女也!

这首词是徐夫人留给世界最后的礼物,是对国破家亡的哀悼,是对惨遭蹂躏的故宋大地的哀鸣,是对元人凶狠残暴的谴责,是对南宋无能朝廷的鞭挞,是对亲情的渴望,是对文明的向往。 斯人已逝,佳词永存,

“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坚贞才女,魂断异乡,怎能不令人泪目?

《满庭芳•汉上繁华》

宋•徐君宝妻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此词的作者是个被元军掳掠、不屈而死的女子。词中先写南宋都会繁华,人才众多,国力也较为富厚;但当元军南侵、长驱直入时,竟如风卷落花,无力抵抗,使人慨恨不已。

以下说到自身的遭遇。叹息丈夫不知下落,死前无缘再见一面。自己不能生还故乡,死后魂魄还是恋念着这里。全词凄苦哀怨,抒写对家国的眷恋,对丈夫的挚爱,真切感人。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人,在留下一番慷慨陈词之后愤然投池。 她是南宋的徐君宝妻,一个未留下自己真正姓名的人,却写出了千古流芳的《满庭芳》。“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都休。”南宋京城临安被铁骑踏破,徐君宝的妻子被乱兵掳掠走,因其长相貌美,主帅欲行不轨。而她从容不迫,分散了主帅注意力,挥笔写下一阙《满庭芳》,趁人不备投湖而亡。 “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湖南,是她的家乡,岳阳楼,是她梦里的乡愁,乱兵铁骑击碎了她的故乡,她从此无法再梦见烟波缥缈的洞庭湖。有很多人用幸运评价这些“孤篇诗”,事实上,写出一篇极致佳作,是无数努力的日日夜夜后的结果。

0 阅读:71
书易聊文化方式

书易聊文化方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