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昆曲里的魏晋风流

日月来了历史 2024-03-20 02:12:10

南京江苏大剧院

南京江苏大剧院

那是10月底了,我在苏州大剧院欣赏昆剧《世说新语》。江苏昆剧院重磅推出三部,每部四折;是日为《大哉死生》之《驴鸣》《索衣》《开匣》《访戴》。我非戏迷,况且不看字幕就听不懂,但却好奇。于是就有了跨年之约,专赴南京“追剧”。31号晚为《谢公故事》之《候门》《举将》《破局》《梦鸡》;元旦下午是《情之所钟》之《调筝》《翦羽》《迎妻》《舞诀》。江苏大剧院构筑于远郊荒芜处,跟我大郑州一样,各种展演设施扎堆儿。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图源网络)

昆剧《世说新语》演出单

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段子手刘义庆《世说新语》从“三曹”、“七贤”到“王谢”,传闻逸事貌似“随手而记”计1200则,写尽魏晋风流。鲁迅说它是“名士的教科书”。有人说你读之,走路的样子都比别人可爱。媒体说《世说新语》与“世遗”昆曲两样极致“风流”历史上似乎从未有过正面碰撞,最“亲密”的一次接触当属汤显祖《牡丹亭》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戏剧不振之当今,石小梅工作室让二者穿越了千年时空而再度相遇。

昆剧《世说新语·驴鸣》剧照(图源网络)

戏剧源自原始歌舞,毛亨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先秦“俳优”、汉“百戏”、唐“参军戏”、两宋杂剧和南戏、元杂剧,至清地方戏的繁荣和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的形成,“生旦净丑”、“唱念做打”包揽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及表演艺术。昆曲则源出明中叶之昆山,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惊艳近300年,世称“百戏之祖”。

昆剧《世说新语·索衣》剧照(图源网络)

在我看来,戏剧的社会功能近乎宗教,数百年来面对低文化阶层,以浅显的道理传递普世价值。无论京剧“男扮女”,还是越剧“女扮男”,皆化妆脸谱化、行头规格化、表演程式化和节奏板腔化,籍此眼易识别、心易沟通。在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百姓文化诉求越来越高,以及娱乐载体越来越丰富的大潮面前,传统戏剧依旧在曲目陈旧、节奏缓慢和视效单一中固步自封,以致市场萎缩、团队没落,长期以来只能“活”在老年人和广大农村之中。

昆剧《世说新语·举将》剧照(图源网络)

“文革”时有“八个样板戏”,歌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豫剧《朝阳沟》。时过境迁,我们不必贬抑、排斥。作为现代戏,它们有推陈出新之神效。随后看过《天仙配》《白蛇传》《十五贯》《陈三两爬堂》,以及虎美玲《粉黛冤家》、王希玲《陆逊挂帅》。通过字幕,慨叹诸多曲目经历了几十上百年锤炼,字字珠玑,琅琅上口。而当此时,正值青春勃发无处排解,实难忍受那个节奏。豫剧也无可奈何与少林武术、羊肉烩面为伍,谓之“河南三绝”。

昆剧《世说新语·调筝》剧照(图源网络)

昔《牡丹亭》55出、《长生殿》50出、《桃花扇》40出……皆鸿篇巨制,鲜有闻连演数日一票难求。记得十多年前在乌镇西栅,是夜小雨如酥。河边有小礼堂在唱苏州评弹,一时黑压压挤插插,我只能抱臂立于后排窗边。唱词一句也听不懂,直觉很雅,甚至吴侬软语那种柔弱让我不适。散场时问了身边老者,居然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时困惑,原来刚烈也可以如此从容娓娓道来。不过假如不是度假,很难想象我会为它付出票价和精力。

昆剧《世说新语》演出谢幕

一部《世说新语》让我诧异,不仅舞台在都市核心,其观众竟多青春面孔。三场座无虚席,剧院广场还有三三两两粉丝在可怜巴巴等转让票。散场时看到当年的俊小生石小梅笑吟吟立于后排,很想跟她唠上几句。她如何实现了既承继传统又接地气?尤其作为地方戏剧,昆曲不仅活着,《世说》足以传世。作为门外汉,我只是从她身边默默走过。此创作得到江苏艺术基金赞助,每张票补贴48块钱。我想知道,《世说》还能推出第四部、第五部吗?

0 阅读:0

日月来了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