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上将曾问100岁的基辛格:如何战胜中国,基辛格的回答十分中肯

冰心在玉壶 2025-04-09 03:15:07

尼克松的名字并不陌生,可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有这样一位美国政坛人物更早一步到访中国,那就是基辛格。

世界的情况复杂,如何应对各国之间多变的关系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基辛格作为美国的前国务卿,在国际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一生多次访华,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放眼世界,各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同样各国面临的竞争也更加强烈。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就有一美军上将在美国的一次活动中向基辛格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战胜中国?

基辛格给出的回答发人深省。

一、基辛格与中国

基辛格出生于1923年,在学术方面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因此基辛格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这时的他在美国学术界已经有了一席地位,而他转入政坛。作为一名犹太人,基辛格能从美国的政坛当中脱颖而出主要依靠他过人的实力以及独特的政治见解。

基辛格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帮助他塑造了独特的政治见解,也为他此后访问中国所留下的印象奠定了基础。

早在尼克松访华之前,基辛格就先一步来到了中国,这是中美关系跨出新一步的证明,也是双方伸出的有意交好的手。

基辛格的首次秘密访华更让他确信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大势所趋,他看到了中国在经受战争后仍然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这种不屈的精神正是说明中国将来会大有一番作为。

而基辛格之所以能够成为中美关系中不可替代的人物正是因为基辛格始终以和平谈话的方式对待外交,在中美关系上也坚持重视中国的发展,提倡促进两国之间的合作。

1971年的7月,基辛格来到中国打破了中美两国长久以来的僵持,这是历史性的一步,这一步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中美关系实现了新飞跃。

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在钓鱼台国宾馆五号楼进行了跨越国际的交流,这一幕也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奔流不息。

基辛格致力于中美关系的研究,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仍然坚持来到中国进行交流谈话,对于中美关系的推动,基辛格早已在多次的访华中给出了答案。

他说:“我与中国来往密切,中国已经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基辛格在多次的访华中早已与中国结下了深厚的关系,成为了重要的朋友。

上百次访华这个次数已经足以证明基辛格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即便离开了政坛,他仍然致力于建设中美关系。

基辛格始终坚持和平的理念,拜登登台以后他仍呼吁不要搞孤立,这样的主张满足了人民的愿望。

基辛格一生都投身于中美关系建设,即使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也将精力付出在两国的关系上。

在基辛格逝世以后,我国向美国发去了唁电表示哀悼:“基辛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是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基辛格在中国早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不仅是对中美关系的雕刻,更有中国人民对他无法言表的感情,这足以说明他对中美关系做出的贡献是难以量化的。

二、“凝聚力”

自尼克松访华以来,中国乘上改革开放的飞艇,迈着新时代的步伐飞速前进,中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而美国始终想要牵制中国,美国认为中国的强大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

面对势不可挡的中国,有一美军上将在一次美国的活动中向基辛格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国家如何才能战胜中国呢?”

基辛格听了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回答就掀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激烈讨论,他只回答了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那就是“凝聚力”。

简简单单三个字便指出美国的要害,美国如今最缺乏的正是凝聚力。

中国所具有的凝聚力正是美国所缺少的。要知道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作竞争对手,在国际上也总是针对中国进行打压,中国之所以每次都能不卑不亢地应对,依靠的正是内部强大的凝聚力以及无穷的智慧。

回顾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凭借着强大的团结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抗战时期军民一心,抵御外敌,少了任何人的力量都不会产生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这也足以说明凝聚力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种凝聚力体现在中国的价值观当中,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发挥强大凝聚力的事件数不胜数。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令人惊恐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地震时期中国人民的团结也打动了许多人。

救援队冒着余震的风险到达地震现场进行救援,更有山东10个农民仅仅靠一辆三轮车跨越几千公里自发前往四川进行救灾,尽管路途遥远危险重重,他们团结一心想为地震中的同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一年,社会各界对四川同胞的状况表示牵挂。那一年,全中国人民大团结与四川人民共渡难关。

历史中中国散发的强大凝聚力帮助中华民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未来中国也仍将不断加强凝聚力。

如今,中美关系紧张,一直以来,美国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皆是为了压制中国,并不具备内部的凝聚力。而基辛格直白地就指出了这一点:美国缺乏凝聚力。

中国的凝聚力在任何时期都证明了这是社会安定、人民安居的一大重要因素,反观美国,国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动荡。

美国的社会分裂严重,人与人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都充满着巨大的矛盾。

首先美国内部的人种歧视会造成民族之间的割裂,这种歧视的观念对于实现凝聚力是很大的不利因素。其次美国国内充斥着暴力因素,社会气氛紧张。

基辛格看到了这一系列的现象,并抓住了关键问题,要想在国际上同其他国家竞争,凝聚力是必不可少的。

基辛格曾经写道:“中美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成为零和游戏。”基辛格始终坚持中美关系守秩序,不应采取非正常的手段进行竞争。

在基辛格的一生中,他将国家的发展视作自己毕生的任务,在百岁高龄时被人问及“如何战胜中国”时,他仍坚持着自己的理念,相比于原始的暴力与掠夺,基辛格具有前瞻性的和平策略更能顺应时代的浪潮。在这个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应是良性的竞争。

基辛格的一生将所经历的一切转化为推动国家外交的养料,他希望能在动荡的美国凝聚起震撼的力量。

基辛格的和平观念深入人心,他所坚持的理念也会在此后的时间里被证明。

参考信息:

北京日报客户端:百岁基辛格飘然而去,中国人为何有“基辛格情结”?

南方日报:基辛格访华将为中美关系带来什么?

环球时报:美媒:基辛格是美国对华关系“终极开门人”

0 阅读:427
冰心在玉壶

冰心在玉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