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铭文解读错了!成周并非洛阳,宅兹中国不是宅兹中原

锅哥在此 2024-06-25 06:31:56

何尊的出土意义重大,因为它首次出现了“中国”的字样和表述,准确的说,将“中国”的概念提前了几百年。

可是谁能代表“中国”,谁为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洛阳和西安的朋友为此热烈交流不断,全国热心网友轮番助攻,胜负难辨,一时莫分高下。

先说说中国的概念从何时开始?

我们都是华夏族的子孙,我们生是中国人,死亦中国魂。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从古至今,我们都叫中国,一脉传承下来,不论哪朝哪代都是这一个称呼。

遗憾的是,通过不断了解,才知道原来“中国”并非古时的国名。比如汉朝称之为大汉,唐朝称之为大唐,就算满清对外也称之为大清,其实没有哪个朝代曾经称之为“中国”。

何尊的出现,第一次让国人知道“中国”这一名称始于周朝。但最初“中国”并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都--中央之城。

历史和考古学者,包括古代学者均认为:帝王所居之所即为“中”,所建城邑就是“中国”。臣子诸侯持戈拱卫帝王居中之所,就是象形字“国”的由来。

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天子居中央,是为中国。以西周为例,都城位于镐京,故而镐京所在地即为中国。北宋居开封,相对于辽、西夏、吐蕃、大理、高丽、越南等,开封就是中国。

奉天承运、居天下之中是中国帝王一直秉承的王权至上思想。他们自认为“受命于天”,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自己就居住在至中之地,统领天下苍生 ,所以自己建立的王朝,所居之都城才能称之为中国。

中国是区别于其他分封的诸侯国以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而言的。但必须明确一点,彼时的中国仍然仅仅只是称呼,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名。

真正对外宣称把“中国”做为国名的,应该是从中华民国开始的。

中原到底指的是哪里?

中原只是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而最早的中原指的是汾渭平原地带。

这里有引起炎黄蚩尤大战的解州盐池。食盐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厚实的黄土对于人类的繁衍同样重要,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丰沛的水源息息相关,所以,汾渭平原就成了华夏先祖们最早的栖息地,这儿自然就是华夏民族心目中的“中原”。

这里有宝鸡、西安,有洛阳、三门峡,但是别忘了这里还有运城、晋中,它们都是中原的一部分。这片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遗迹众多,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的美誉,也有“五都荟洛”的国色天香之都。渭河、汾河、洛河相拥着母亲河--黄河在这里穿流而过,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族主体民族。

在很久以前,华北平原中东部还属于东夷的范畴。不过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推进,汉族政权所辖疆域也逐渐扩大,自然中原地区也就随着扩大了。也形成了对中原比较统一的认知,就是指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地区汉族政权聚集的广大地区。

当然,比较狭义的理解是指以开、洛为中心,含陕西关中、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的区域。

中原并不一定就指的是中国

首先,最初中国是指帝王之所,而中原是指华夏民族政权的管辖区域。因此说中原不一定就是中国。

比如东周列国时期,周王庭所在地洛邑就是中国。因为对皇权的窥伺,有篡权野心的诸侯也会称自己的“国”为中国,这自然是皇权逐渐薄弱、诸侯藐视王庭的行为。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凡华夏民族所建立的政权都会以中国自称,以宣示其政权来源的合法性、正统性和唯一性。

到北宋时期,宋太祖建都河南开封,不但居于中原的核心区域,又是汉民族的政权,这时的中国和中原归于一致。

蒙古人建立元朝,因为汉民族处于弱势,偏据东南一隅的越南人曾以华夏正统自居,自称为“中国”;满清入关建立大清,不单明朝遗老遗少痛心疾首,周边朝鲜等国藐视大清,也曾以华夏正统“中国”自居。但真正随着封建王朝沿着西安、开封、北京东迁,“中国”随之东移,中国的概念逐渐变的更加广阔,远非小小中原地区可以表述。

何尊铭文解读完全正确吗?

何尊底部铭文损毁不少,断章断节能够翻译出来属实伟大,但解读不一定完全准确,也是可以探讨的。尤其是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影响颇大,她是出土器物中关于“中国”概念的最早的文字表述。

那么,何尊中的“中国”指的到底是西安还是洛阳?

1963年“何尊”在宝鸡出土,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对“何尊”的铭文作出详解,提出“宅兹中国”指的是洛阳,后马承源先生不堪压力跳楼自尽。

目前,史学界和考古界并无统一定论,两种说法都有。

一、何尊上的小篆“中”字是否有暗示?

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演变过程分别是声、形、象、数、理,秦以前小篆文字主要是象形文字,何尊中的小篆“中”应该是表意的,是以周王室都城镐京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所形成象形文字。

中间方框为镐京都城,一竖为渭河,方口上下分别指杜水、泾河、洛河、河水四条渭河的支流。

所以,通过汉字的造字原理来看,何尊上的“中”字应该指的是西周王室沣镐更为确切些。

二、没有史料可以证明周成王迁都洛阳

众所周知,西周发源于西岐,周源也被称为宗周。虽为龙兴之地,却不足以支撑周王朝统辖天下之需要,因此武王夙夜兴叹,需要建立新的都城以管控万民。那么以古时的交通来说,武王会选择千里之外的洛阳,还是会选择400余里外的西安营建都城?

何尊记载了营建并迁都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周朝迁都是在周平王开始迁都洛阳的,史称东周,这是有确切文献记载的。那么何尊记录的营建与迁都发生在西周初期,会不会是指营建沣镐,从宗周周原迁都到沣镐的历史史实。

因此说洛邑和雒邑会不会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洛邑是指渭河支流洛水附近的城邑镐京;雒邑才是指汾渭平原上的洛阳?

有没有可能成王从宗周沣京东迁至镐京,平王从镐京东迁至洛阳。

因为,既然成王东迁至洛邑,平王如何迁洛阳?解释不通呀!

三、何尊铭文中的成周可能并不是指洛阳

纵观整个周朝历史,西周都城一直在沣镐。周平王迁都雒邑,东周始。这是有史料记载和被共同认知的历史。周朝自东周迁都洛阳的时间问题应该没有异议。

那么,这里就要说说宗周和成周的问题。

假如宗周指的是周文王营建的都城--沣京,那成周是指洛阳还是镐京呢?二者对于沣京来说都处于东方位置。

从何尊铭文上看,只记载了成王营造成周。按西周时期的建筑能力来看,武王营建镐京至成王始成是比较合理的。而同时营建镐京和雒邑显然不可能。因为此时的周王室还没有完全统一,还有内忧外患,以其国力来说,没有同时营建两座城邑的能力。

从“迁宅于成周”,说明此时成周已经建成,成王搬进新居宅于成周,而非营建成周。

接下来从成王训诫宗小子:武王攻克大邑商之后,告祭于天“宅兹中国、自之乂民”的这段话来看,文王修沣京,武王最初的选定都城就是镐京,并且付诸于营建,又怎么可能跑到洛阳再去营建都城准备宅兹洛阳呢?

所以说,“宅兹中国”的中国可能就指的是西周的都城镐京而非雒邑。

而且,沣京镐京位于沣河两岸,从沣京迁至镐京也是东迁啊。

或许,真实的历史就是周公还政后才开始营建洛阳,代替周成王前往洛阳以震慑殷商遗民,周王庭为了给周公以后盾,不但在洛阳驻扎“八师”,而且置九鼎代周王室以威慑天下。

结语

洛阳的辉煌应该是从东周开始的。从西周开始,周公方始营建雒邑,这是洛阳成就千年古都的开端。洛阳在东周列国时期,成为周天子的王城,属中央之城,自然就是中国。

在以后的数千年里,洛阳尽显自己的繁华和美丽,成为很多封建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也是很多帝王巡幸享乐的国色天香之都。尤其一代女皇武则天移都洛阳,成就了盛世“神都”。

至于本文对何尊中的一点浅见,并不足以证明“宅兹中国”到底是指洛阳还是沣镐,只是个人的观点而已。何尊之“中国”真正指的是洛阳还是沣镐,那是专家的事,他们拿着纳税人的工资,理应给国民一个确切的真相。

偌大的中国,悠久的中华文明史不但容得下西安和洛阳两座千年古都,更容得下南京、开封、北京、杭州等更多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希望西安和洛阳携手并进,成为中华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古都“双子星”。

0 阅读:1

锅哥在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