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没有去过韩国,但我的父辈们去过。他们是扛着枪去的,还带回了很多勋章。
那是在新中国成立伊始,为防止朝鲜半岛上的战火烧进国门,成千上万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响应祖国号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们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御敌于国门之外,谱写一篇篇英勇而伟大的爱国赞歌。
如果要用一部电影作为那段经历的写照,我会选择红色经典影片《英雄儿女》。这部1964年的红色经典影片,改编自作家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讲述的是一对父女在失散多年之后,最终重逢于朝鲜战场的动人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除了无名高地上高呼向我开炮的烈士王成令我印象深刻外。王成的妹妹王芳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当时在得知哥哥王成牺牲之后,王芳强忍着悲痛之情继续奋战于战场之上。文工出身的王芳不仅有着一副好嗓子,用一曲《英雄赞歌》极大鼓舞了军心。更是一名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中送炮弹,抬伤员。
值得一提的是,和“向我开炮”的主人公王成一样,王芳这个人物虽是虚构,却融入了大量真实发生的素材,有着一定的的历史原型。比如上甘岭战斗一线唯一的“女战士”柳岳继,就是王芳的原型之一。
1950年4月,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剿匪时路过四川叙永,15岁的柳岳继参军入伍。当时柳岳继因为还是一个小女娃,担心家人不让自己参军,于是便瞒着家里在半夜偷偷去找上了队伍。尽管后面母亲还是追了上来,但柳岳继依旧坚决的要留在队伍里面。她觉得一个人活着不只要为自己,也要为了国家,而参军则是报效祖国最好的方式。
最终柳岳继成为了第十五军文工团的一员,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一年后,第十五军奉命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柳岳继作为其中一员,也随之踏上了征程,并随队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上甘岭右翼西方山主峰阵地上,文工团一共分派了三名战士,而柳岳继则是其中唯一的女战士。她给战士们打快板,包饺子,成为了阵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战士们都说阵地上来了一名“花木兰”。
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后,作为文艺兵的柳岳继本该撤出阵地,但是她却坚决的留在了阵地上,和一线的战士们共同进退。
和电影中的王芳一样,柳岳继很忙,在战斗间歇时,文艺兵出身的她会干好本职工作,为战士演出,带着他们识字、唱歌,鼓舞大家的士气。战斗打响时,她需要奔波在枪林弹雨中,送给养,背伤员。
那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四散横飞的弹片打在钢盔上当当直响,炸弹掀起的泥土几乎将人掩埋。有一次柳岳继在送给养时,坑道口被扔了一颗炮弹,横飞的弹片比子弹还要锋利,一起的副排长被击中当场牺牲,另一名战士则是大腿被划伤,顿时血流如注。而幸运的柳岳继,则是靠着腰间的水壶躲过了一劫。
尽管战场如此危险,柳岳继却没有表现出小女娃的怯懦,几十斤的弹药箱依旧扛着就跑。那时候大家都想当英雄,英雄是连死都不怕的,荣誉感可以让人忘掉恐惧。此时她已经不再是一名文艺兵,而是一名英勇的女战士,她也想当英雄。而柳岳继最终也如愿以偿,因为在上甘岭战役中作战英勇,柳岳继荣立三等功,成为了一名女战斗英雄。
枪林弹雨已经远去,英雄儿女光辉永存。尽管如今的柳岳继已经是快90岁的年纪了,可她依旧还在四处奔走宣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向后人们展示那段历史,诠释什么叫做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
和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烈士们一样,柳岳继也是英雄,我们现在所享受的和平生活是由他们所创造,值得人民和国家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