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烟火气的社区长什么样?|城市街区气质地图

城市研究 2024-04-22 10:30:45

这是上一期《社区是有边界的吗?按你买菜的选择看,可以有!》的续篇。在用菜场生鲜聚落完成了社区的划分之后,还有一个题没有解完:这种气质下,什么样的社区更优秀宜居呢?

在上次计算的基础上,新一酱先汇总计算了所有菜场生鲜气质社区的面积——8个城市中除了北京和苏州,都有一半以上的菜场生鲜气质社区的面积是小于2平方公里的;如果要求更严格一些,那么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的街区大约占到了30%左右。按15分钟的适宜步行距离来算,1平方公里的尺度确实可以实现高度便利的社区生活体验了。

菜场生鲜虽然日常,却也是标准的商业业态。它的经营者们一样关心销量和营业收入,或者简单直白点的“生意好不好做”。相对于居民和消费者的体验,社区范围内的生意能否持续也相当重要。

一片菜场生鲜聚落商铺的服务面积相对偏小,客源数量容易变成经营者的一种风险。要是周边居民真的很少,无法支撑销量,商品的周转动销也会拉长,对商家而言意味着高损耗和低营收,消费者一端感知到的则是“不新鲜”的体验。长此以往,这种看似便利的区域甚至会因为在市场自然的供求动态平衡中被逐步淘汰。

因此小服务面积的街区,最好是有足够数量的居住人口,来进入一套供求的良性循环——更多的服务数量意味着商业经营的效率,同时更小的服务面积又带来便利度。

基于这个判断,新一酱在地图上挑出了各城市里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的街区,并为它们关联了在地居住人口的数据。

上面这些地图中最理想的区域是三种蓝色的社区,它们的服务人口都超过了1万人。居民们撑起了菜场和生鲜店的生意,也因为便利的服务而更愿意参与到与社区商铺的线下互动之中——他们向社区商铺提出的需求,通常来说要比那些住在大而安静的中产社区的居民明显丰富得多。

所谓回归附近,回归的起点不正是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嘛。

0 阅读:0

城市研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