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定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没有哪个人可以做到心想事成,于是,未来充满了许多不确定。
但是,大人总是倾尽全力希望孩子过得很好。
这无可厚非,只要不违反成长规律,对孩子好是天经地义的事。
一
什么是“太顺”呢?
在我看来,应该是过度呵护。
它是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孩子仿佛生活在蜜罐中,不用动手,一切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
吃穿用度皆是最好的,父母对孩子千依百顺,孩子的任何想法都立刻被满足。
二
不要孩子想什么就给什么。
家长对孩子千依百顺,只要孩子想要,就立刻满足。
这看似是满满的爱,实则是温柔的陷阱。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看似娇艳欲滴,却经不得一点风雨。
他们习惯了一切都被安排好,习惯了索取,却不知付出为何物,更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二
不要一家几辈围着孩子转。
一家子几辈子围着孩子转的现象并不少见。
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甚至姑姑、舅舅等,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孩子身上,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他展开。
这种过度关注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
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自私自利,缺乏同理心,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而且,他们会逐渐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遇到困难时,总会有家人冲在前面为他们解决。
三
不要踮起脚尖养孩子。
踮起脚尖养孩子也不可取。
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不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过度消费,甚至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然而,这样的付出并不能换来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仅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可能让孩子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和依赖心理,甚至自卑心理。
家长应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孩子提供适度而不过度的支持,让他们学会在有限的资源下追求最大的发展。
四
该孩子自己做的事要自己做。
真正的教育,应该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经历自己该经历的挫折。
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整理书包、打扫房间,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务事,自己能做的尽量自己做;
面对一些小挫折,比如考试失误、比赛失利、与朋友发生矛盾等,引导孩子能自己调整情绪解决,这是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他们解决,而是提供工具,由扶到放,引导他们自己思考、寻找答案,这能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学。
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教孩子遵守规则、礼貌待人,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学习习惯等,这是在实践历练中学会自律。
五
尽早达到自立、自律、自学。
自立、自律、自学,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三把金钥匙。
早一点让孩子掌握它们,孩子就能早一点在人生的舞台上独立前行。
作为家长,要尽早放手,让孩子走出“太顺”的舒适区,去体验真实的世界。
因为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孩子才能茁壮成长!